慢龍
慢龍
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都認為慢龍是一種獸腳類恐龍。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他們卻對這種恐龍感到越來越疑惑,尤其是慢龍骨盆的出現,更讓他們對慢龍的分類產生了疑問。慢龍骨盆上的髂骨即腸骨很低平,前方的骨突發育良好並向外伸出,恥骨呈直線型,外緣很厚並斜向後方與坐骨挨在一起,這些特徵與鳥臀目恐龍相同,而大部分蜥臀目恐龍的恥骨都是斜向前方或向下的。
慢龍(segnosaurus,在拉丁文中segn是緩慢和懶的意思)生活在距今93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早期,其化石發現於蒙古南戈壁省和東戈壁省。慢龍既不同於蜥臀目,又不同於鳥臀目,像是兩者的混合,有一部分科學家傾向於將它獨立為一個目。慢龍類共有5個屬,其中4個屬均發現於蒙古共和國,中國廣東發現的南雄龍(nanshuonosaurus)是在蒙古共和國外發現的唯一慢龍類代表。
慢龍
錯誤的慢龍復原圖,缺乏羽毛
慢龍
慢龍是一種兩足行走的恐龍,身體比一輛小轎車略長些。它的頭就身體來說顯得頗小。慢龍上肢短小,生有三根手指,指尖上有利爪。專家們還不能確定,慢龍到底以什麼為食。同其它兩足行走的肉食恐龍一樣,它頜後部生有能切割食物的利齒,但頜前部卻是一個無牙的喙嘴,這又與某些草食動物特徵相同。慢龍的腿也與普通食肉動物不同。它兩腿粗短矮壯,腳板寬厚,生有四趾。有些專家認為,慢龍的腳可能是蹼足。1979年,給慢龍命名的科學家猜測,慢龍在水中或涉或游,用爪或無齒的喙捕捉魚吃。但這點尚無定論,慢龍仍有可能只是個食草龍,它的喙僅用來咬撕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