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街道

連雲街道

連雲街道是由原連雲港鎮和原陶庵街道於2005年合併而成的臨港街道。轄區東至旗台嘴,西至中煤連雲港公司,總面積15.57平方公里,轄勝利、臨海、雲台、荷花、廟嶺、桃林、陶庵、硯航8個社區,人口3萬餘人。轄區內原連雲港鎮曾為連雲區政府駐地,是當時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5年區政府西遷至墟溝,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隨之西移,連雲街道因此日益邊緣化,成為老齡人口相對集中、公共設施舊損缺失、外來人口較多聚集的老城區。

基本介紹


連雲街道辦事處地處連雲港港口,原名老窯,民國22年(1933年)以後,始稱連雲,取“連島”與“雲台山”兩首字,有“民帆艦舶連雲,海運昌盛”的寓意。橫貫中國東西大動脈的隴海、蘭新鐵路由此西伸,連雲街道成為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2003年經江蘇省政府批准,撤消原連雲港鎮建立連雲街道。2005年2月市政府批准與原陶庵街道合併成立新的連雲街道。
新連雲街道轄區面積15.57平方公里,轄荷花、雲台、臨海、勝利、硯航、陶新、廟嶺、桃林八個社區居委會,人口3萬餘人。街道依山傍海、風景秀麗,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兼得山海之利,是匯水、樹、石、海、礁為一體的風景遊覽勝地。具有在家觀海、出門游山、上山望海、下山弄海的特點。此外,黃窩、宿城等風景區近在咫尺,著名的連島風景區以及“神州第一堤”——西大堤與連雲隔海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