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行道樹的結果 展開
- 道路兩側樹木
- 張曉風著散文作品
行道樹
張曉風著散文作品
《行道樹》是作者張曉風所著的一篇白話散文,出自《張曉風自選集》。作者將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樹的身上,賦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用平實而富有感情的語言,道盡了作為奉獻者的行道樹真實而坦誠的心路歷程。
每天,每天,我都看見它們,它們是已經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適於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個炎熱而憂鬱的下午,我沿著人行道走著,在穿梭的人群中,聽自己寂寞的足音,我又看到它們,忽然,我發現,在樹的世界里,也有那樣完整的語言。
我安靜地站住,試著去理解它們所說的一則故事:
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
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裡的,其實這一點,我們知道得比誰都清楚。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裡。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的雲。而我們呢?我們唯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煙。
是的,我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工業城裡,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你們盡可以節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會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蔭。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這種痛苦能把深度給予我們。
當夜來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在黑暗裡,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把牙齦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鮮潔的空氣,這就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於污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製造著不被珍視的清新。
落雨的時分也許是我們最快樂的,雨水為我們帶來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將我們帶回那無憂的故林。我們就在雨里哭泣著,我們一直深愛著那裡的生活——雖然我們放棄了它。
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故事說完了,四下寂然,一則既沒有情節也沒有穿插的故事,可是,我聽到了它們深深的嘆息。我知道,那故事至少感動了它們自己。然後,我又聽到另一聲更深的嘆息——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
1. 點綴(diǎn zhuì):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這裡表達了行道樹無能為力和無奈之感。
2. 貪婪(tān lán):渴求而不知滿足。多為貶義。此處形容十分渴求。
3. 墮落(duò luò):淪落,流落。指人從較高的起點大幅退步。這裡指行道樹從森林裡來到城市,生活環境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
4. 苦熬(kǔ áo):忍受著痛苦度日。
5. 牙齦(yá yín):固定牙齒的一部分肌肉。
6. 深沉(shēn chén ):沉著穩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7. 冉冉(rǎn rǎn):慢慢地。
8. 繁弦急管(fán xián jí guǎn):各種各樣歡快的音樂聲。弦,指弦樂器。管,指管樂器。
9. 紅燈綠酒(hóng dēng lǜ jiǔ):形容繁華熱鬧的夜生活。
每一段的重點詞
第一段:飛塵
第二段:墮落
第三段:點綴
第四段:繁弦急管
第五段:自豪
第六段:憂愁
1.賞析。
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讚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這是一個人生哲理,這篇短文就是表達這個哲理的。行道樹認識到,自己的事業是神聖的事業。為什麼神聖呢?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就是神聖的事業。居民需要新鮮空氣,行人需要綠陰,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願立在城市的飛塵里,從事神聖的事業。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他們甘願自我犧牲。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們拋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他們寂寞、孤獨、苦熬。他們還時時為城市的污濁而憂愁。
並且行道樹也明白,為神聖事業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給予他們,他們為自己的奉獻而自豪快樂。一切神聖的事業都是這樣,需要你為此承受犧牲,但是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幸福的人,他們是神聖的,他們也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2.主旨。
因為社會需要、人們需要,行道樹把自己立在城市飛塵里的苦熬當成了神聖的事業,他們並非不知曉自己的痛苦:離開自己的故土與同伴,離開肥沃的土壤與清新的空氣,只落得滿身煙塵;雖然立身繁華的都市,但都市的燈紅酒綠卻又將他們拋棄,讓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忍受著孤單、寂寞。儘管這樣,他們依然在苦苦支撐,因為他們擁有這樣的信念──我願意為他人付出,我願意默默奉獻,我痛苦,但我無怨無悔,因為我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那樣的深沉!
《行道樹》是張曉風關注自然、禮讚生命系列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將目光投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樹的身上,賦予它人的生命、思想和情感,用平實而富含深情的語言,道出了行道樹真實而坦誠的心靈歷程。作為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的形象,行道樹這樣說:
“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3.結構。
《行道樹》一文,教材中的文章,編者作了掐頭去尾的刪節。教師可以將完整的文章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就原文和課文進行一番比較,從而探討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課文的結構。就課文的結構來說,還是相對完整的。1-3段以行道樹的口吻敘說無怨無悔的人生選擇;4-5段是行道樹在訴說自己的“憂愁和快樂”。
張曉風
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她又是極人道的。”
曾得過吳三連,中山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
孫悟空和妖精打架
中新網8月27日電 不談文學、不談寫作,台灣散文作家張曉風今天在美國舊金山灣區演講,第一次公開分享她過去二十個月來對抗大腸癌的心路歷程。她說,生病就要勇敢面對,好比走驚險的山路“父子不相救崖”,沒有人可以幫忙生病或代替死亡。
據“中央社”報道,文學生涯中無數次獲邀演講,但是談自己生病,張曉風說還是生平第一次。她謙虛地說,要談分享,其實自己資歷淺;畢竟生病不像其它的學問可以靠“多多充實”讓自己在台上更有自信。
驗血總是貧血,經過大腸鏡檢查,二零零五年十月醫生宣判張曉風罹患大腸癌第二期。那時她還在陽明大學任教,助理代為擬信推辭所有的活動,助理寫著“老師微恙,不能答應演講”。她反而交代說:“就跟大家說我生大腸癌的病,不必美化或有忌諱。”
昨日17時,台灣著名作家、詩人張曉風踏上鼓浪嶼,她說自己和其他兩位女詩人是代表席慕容等台灣女詩人來參加2007鼓浪嶼詩歌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