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簡補義》是一部由周學海所著的文學作品,創作年代是清代。
周學海,清代醫學家(1856-1906年)。著有《脈義簡摩》八卷,《脈簡補義》、《
診家直訣》、《
辨脈平脈章句》各兩卷(後人合刊為《周氏醫學叢書脈學四種》)。
上卷分兩部分:“診法直解”,包括求脈大旨、三部九候大義、
十二經動脈辨、審脈玄機等內容;“諸脈補真”,補充《脈義簡摩》中所輯郭元峰的
二十八脈之不足。下卷分六部分:包括“經義叢誤”、”動脈有強弱”、“脈象叢說”、“讀脈雜說八條”、“
脈法失傳”、“六氣脈義”,均為周氏多年經驗的總結。
本書提出,脈雖有二十八脈,
三十脈或更多,但浮、沉、遲、數、緩、急、大、小、滑、澀十者足以概括辨識
脈象位、數、形、勢等方面問題,再合以微、甚、兼、獨進行比較分析,則更能全面反映出病情變化。強調“有此證,便有此脈”,無論病機向愈、向劇必然會反映於脈象,故脈象可以預測病機的轉歸。為了闡明脈學,書中一再論脈為何物,並引證《
內經》及西醫的論脈內容,詳細加以比較,且欲將中西醫脈學互相匯通。《中國醫籍提要》評曰:“本書對脈的歸類切要,論脈簡當,通俗易讀,故頗為初學者喜讀,是一部有價值的脈學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