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鄉
四川省都江堰市下轄鄉
虹口鄉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區東北的白沙河中游。東西最大橫距16.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4.8公里。東接彭州市,南連向峨鄉、金鳳鄉、白沙鄉,西南靠龍池鎮,西北和北鄰阿壩州汶川縣,幅員面積348.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50畝。境內最高峰(光光山)海拔4582米(也是全市最高點),最低點(白沙河谷棕花嘴)海拔920米。1999年,轄棕花、高原、光榮、深溪、燕岩、久紅、虹口、紅色、龍池、聯合10個行政村、59個村民組,總人口60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0人;農業人口5880人。鄉政府駐周家坪,西南距市區21公里。
2010年底虹口鄉成功創建國家級AAAA級景區,2011年3月,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稱號,2011年5月,成功創建“全國文明鄉鎮”。經過三年艱辛重建,虹口鄉災后重建取得決定性勝利,完成了從廢墟到景區的涅槃重生,昔日地震時的“孤島”變成了如今鄉村度假旅遊的“熱島”。
虹口鄉,位於市區東北的白沙河中游,因古虹口場得名,清代屬蒲陽鄉。2014年6月,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在虹口鄉取景拍攝。
虹口鄉(圖2)
虹口鄉(圖3)
鄉境有紫(坪)寬(彭州市寬河壩)公路穿越,公路總長1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2公里。有村道13條,總長51公里,一般寬度為3至4米。1999年實現村村通電話目標。
虹口鄉是都江堰市的重點林區鄉鎮,歷史上木材及其林副產品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放以來,全市每年幾千上萬立方米的木材採伐計劃也主要由虹口鄉完成。隨著森林資源的日益枯竭和國家禁止天然林採伐命令的落實及自然保護區的建立,老百姓靠賣木材過日子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抓緊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轉變群眾觀念已成為當務之急。1999年,除多次組織農民代表至麻溪鄉參觀反時令蔬菜、至玉堂鎮參觀獼猴桃種植外,至郫縣友愛鄉和都江堰市城郊學習旅遊接待,多次舉辦獼猴桃種植管理、山羊餵養、旅遊接待等專項業務培訓班。全鄉發展獼猴桃3000畝,三木藥材1000畝,無公害蔬菜300畝,食草型動物出欄1000頭。完成退耕還林3500畝(種植獼猴桃2000畝,造林1500畝),在光榮村5組建立獼猴桃種植示範園、7組建立退耕還林示範片、2組建立退耕還草示範片,採取扶持、鼓勵的辦法,在深溪、廟壩、周家坪、八角廟發展農家休閒遊接待點,並加大宣傳力度,到虹口進行生態旅遊的人數日益遞增。
虹口鄉是距成都最近的原始生態旅遊區,距成都約70公里左右,只要一小時多車程,以其364平方公里的森林植被成為國家級的自然生態保護區。保護區地處都江堰市西北邊隅,從四川盆地邊緣突兀而起,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峰光光山達4582米。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地質地貌,區內奇峰聳峙,古木參天,溪澗縱橫,飛瀑濺珠,風光旖旎。四季長流,清澈見底的白沙河貫穿全境,河水咆哮,河兩岸竹木蓊鬱,連綿山峰相峙,立壁如削,堪稱“成都小三峽”。
旅遊區每年有8個月以上的積雪,所以虹口的白沙河水主要是雪水和地下水組成,水質清澈透明,無任何污染,為低礦化度水,無色、無味,中游的PH值為7.0,達到國家地面水標準中一類水的要求。區內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1萬餘種野生動物,眾多珍稀的野生動植物,奇花異草以及陽光下純純凈的空氣,綿延不盡的蒼山綠水,將保護區塗染成了一幅幅純自然狀態下的天然圖畫。廣闊的亞熱帶與寒帶交錯而成的奇特氣候,固而孕育出珙桐、紅豆杉等珍稀植物2500餘種;大熊貓、大鯢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25種;另有哺乳動物100多種,鳥類250餘種。
被國家體肓總局水上運動中心授予“西部第一漂”稱號的虹口漂流,全程可漂河段24.2公里,由急而陡,多處落差1米,河段分設有勇敢者、挑戰者漂流。天然漂流河道險、奇、俊,集觀景避暑、運動休閑為一體,並被指定為國家激流皮划艇訓練基地,為四川省登山協會會員,被指定為省登山協會培訓基地。
都江堰虹口旅遊區擁有清新的空氣、清澈見底的溪水、繁茂的植被、寧靜的小村,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型範例,天人谷一的美妙樂章。高山、深水、淺溪、幽谷構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且空氣清新,絕對是極佳的“天然氧吧”,既可登山運動、徒步穿越、漂流戲水,更可在此納涼消暑、休閑娛樂,體會遠離喧囂都市的清涼之意,成為都市人夢想棲息的絕佳港灣。
馬遠見(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鄉黨委、人大全面工作;主持災后重建及二次重建全面工作。
艾光明(黨委副書記、鄉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管財政、稅收工作;協助黨委書記負責災后重建及二次重建工作。
高永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分管黨務、紀檢、宣傳、災后重建、二次重建、規劃、目標、人事、政協、外事、統戰、精神文明建設、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機關管理、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工作,負責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村級民主政治建設,聯繫黨政辦、災后重建辦、高原村。
許鋼(黨委副書記):分管旅遊、龍門山旅遊帶項目建設、虹口AAAA級景區建設,負責虹口特色旅遊產品開發、地震遺址項目建設、熊貓驛站連鎖酒店營銷、管理、服務平台建設,負責分管範圍內的災后重建和安全工作,聯繫旅遊辦、光榮村。
周樂軍(黨委委員、人大專職副主席):分管人大、文化、教育、衛生、食品安全、科技、農村公路建設、以工代賑項目等工作,負責村級道路建設、龍虹路等項目的協調,負責分管範圍內的災后重建和安全工作,聯繫社事辦、文化站、聯合村。
張平(黨委委員、副鄉長):分管企業、安全、環保、綜合統計、招商引資及向都江堰經濟開發區引進項目,災后臨時過渡板房日常管理和拆除等工作,負責天然氣項目引入、觀鳳溝觀光魚場等項目的協調,負責分管範圍內的災后重建和安全工作,聯繫經發辦、統計站、紅色村。
何書群(黨委委員、副鄉長):分管民政、殘聯、計生、勞動和社會保障、紅十字會及對口援建等工作,負責重建補助資金的發放及溫泉公園、山地高爾夫等項目的協調,負責分管範圍內的災后重建和安全工作,聯繫社事辦、勞保所、虹口村。
徐江(黨委委員、副鄉長):分管農業、林業、水利、農電、林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及耕保基金發放等工作,牽頭負責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協助分管財政稅收工作,負責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的協調,負責三木藥材、獼猴桃、生態蔬菜等行業協會的規範、完善和提升等工作,負責分管範圍內的災后重建和安全工作,聯繫事業服務中心、財政所、林業站、高原村。
代寒冰(黨委委員、副鄉長、武裝部長):分管武裝、綜治、政法、維穩、應急、人防、防邪、司法、信訪、環衛、愛衛、城管、交通及交通安全、市場管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景區管理等工作,負責綜治巡邏隊伍管理和景區綜合執法,規範攤區攤位、農家樂等景區旅遊秩序,負責分管範圍內的災后重建和安全工作,聯繫派出所、司法所、管理處、棕花村。
虹口鄉利用特色生態資源,將住房重建與發展旅遊產業結合,打造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經濟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點一景”的景觀化新村建設格局。
在虹口鄉受災最嚴重的深溪村,長約3公里的地段內有多處水泥路面、山坡地面拱曲變形和開裂,民房嚴重移位,樹木隨斷層呈現不同角度傾斜。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地震遺跡將作為整體保護區,建成“地震公園”。
公園裡將修建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的地震陳列館,對地震中保留下來的實物、圖片等進行展出,同時還具備學術、實驗室、遊客接待、管理等多種功能。
重建之困
重建之困,“兩把砍刀”砍出虹口發展之路
“抗震救災顯現的是英雄本色,而現在的虹口,面對的則是一條更漫長艱巨的重建之路,三年全面恢復,五年全面提升,我們依然要發揚‘兩把砍刀’的精神,砍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從虹口鄉山門到旅遊景區,有一條長約3公里的公路,地震中路基全面損毀,一邊是裸露的山體,隨時有鬆動的石頭滾落直下,一邊是湍急的白沙河,在崇山峻岭中咆哮前行。
儘管如此,眼下的山門幾乎每天依然有一串串的汽車在耐心等待進入虹口的單邊放行,車隊中有越野車、寶馬車、奧托車,甚至還有老年騎游隊的改裝摩托車。他們中,有前來考察投資的企業家,有想要和當地村民聯合建房的成都市民,甚至有希望在這裡過隱居生活的退休老人。
“我們老兩口一輩子省吃儉用,手頭有五六十萬元的存款,以後在這裡種點蔬菜,聽點蛙鳴,過點清靜日子。”駕著老年三輪摩托,騎了幾個小時的山路,成都市民肖大爺依然興緻不減,前往紅色村找村民商談聯合建房事宜。
讓投資者充滿信心的是,虹口的自然資源在此次大地震中並沒有遭到嚴重的破壞,這正是虹口災后重建的重要基礎。
震前的虹口,依託特色資源優勢,形成了以獼猴桃、“三木”藥材、冷水魚、無公害蔬菜、林下經濟、攤區、農家院、戶外運動為主導的八大支柱產業。2007年,虹口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246萬元,其中旅遊綜合收入超過5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61元,比都江堰市人均純收入5436元高925元。
一到夏天,成都市民總愛驅車前往虹口避暑,漂流、戶外運動是大家喜愛的休閑方式,而在白沙河中,支一把洋傘,雙腳浸泡在清涼的河水中,聊天打牌,則是極具“成都特色”的一項休閑活動,也是虹口鄉獨特的風景。
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讓這一切陷於停頓。由於距離震中映秀不到10公里,虹口震級8級,烈度11級,全鄉傷亡數百人。大面積山體嚴重塌方,損毀道路110公里,200多畝、150噸冷水魚全部死亡,99%的農家樂房屋損毀,攤區中斷經營,戶外運動中斷,經濟損失達到30億元。
“地震讓虹口變成了一座孤島!”回憶起5·12一幕,副鄉長高永強依然心有餘悸。都虹公路因滑坡阻斷,高原大橋攔腰折斷,通訊全部中斷,與外界聯繫不上,受災群眾送不出去,外面救援進不來。要走出去,就必須重新打通一條被棄用了50多年、長達十多公里、盤旋在崇山峻岭中的一條山道。為了打通“生命線”,鄉幹部許雲富、劉德安主動請纓,他們靠著手電筒照明,揮舞兩把砍刀,硬是在沒有路的大山中砍出一條道路,經過7個多小時的生死跋涉,送出了虹口在地震中第一封傳遞信息的“雞毛信”。
“抗震救災顯現的是英雄本色,而現在的虹口,面對的則是一條更漫長艱巨的重建之路,三年全面恢復,五年全面提升,我們依然要發揚‘兩把砍刀’的精神,砍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高永強稱。
改善交通,消除地震的後遺症,已成為虹口的當務之急。目前,虹口連接都江堰市區的紫寬公路經過前期道路排險,已初步形成通車能力,從光榮村至久紅村的盤山道路,已形成長6米、寬7.5米的基礎路基。由上海對口援建的蒲陽到虹口的全長26公里的“蒲虹路”也將於今年10月正式動工。
“到明年的夏天,虹口的交通將全面恢復,而且比地震前更為便捷,虹口會開門迎客,讓更多的遊客享受到這裡的幽靜和涼爽。”談及虹口的破冰之旅,馬遠見充滿信心。
重建之利
重建之利社會資金逐鹿虹口
“資本總是逐利而來,經歷了‘推倒重來’狂風暴雨洗滌的虹口,再一次為資本的播種、耕耘、收穫提供了氣候和土壤。”
“我們準備增加1個多億的投資,承擔虹口災后重建中的1500名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8月27日,成都格林利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格林利安”)董事長兼總經理曾憲安透露。
格林利安於2007年3月開始對虹口進行全面的投資考察,同年6月30日與虹口鄉正式簽署合作協議,該公司斥資6億元,在桐麻坎場鎮打造旅遊集鎮。按照規劃,建成后的旅遊集鎮同時還將輻射久紅、八角廟場鎮,是一個集旅遊集散、生態旅遊、休閑度假、購物娛樂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山水小鎮。協議簽署不久,格林利安公司先後邀請了美國、法國以及清華大學的規劃專家,方案幾經修改,最後確定了整個項目的規劃風格——符合川西民居特色,和虹口獨特的自然景觀緊密結合,讓優雅別緻的小城鎮建築融入虹口的秀麗山水之中,而溫泉、漂流、攀岩等項目則是小城鎮獨特的裝飾品。
“地震發生時,我正率領一干人馬在虹口鄉和當地領導談規劃,親眼目睹了什麼是山崩地裂。”憶及當天在虹口的見聞,曾憲安陷入沉思。5月12日晚,一夜大雨,虹口人一夜未眠,從學校搶救學生,從景區轉移遊客,集中糧食統一管理、定量分配,曾總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5月13日,在嚮導的帶領下,曾總等人手腳並用,沿著砍刀砍出的山路走出虹口,臨行前,他向馬遠見拋下一句話——“我還會回來的”。
如今,格林利安與虹口的合作增加了新的內容——對1500名受災群眾實施安置,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按政策為其修建人均35平方米的永久性住房。為此,將增加1個多億的投資。目前該公司正陸續將其在西安、西藏等地的投資回收,整合資金鏈,增加對虹口的投入。“第一期的投入將達到4億元。”曾總透露,9月25日,其永久性住房項目將在虹口正式動工,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
增加了後續的投入,資金的回報周期相對延長,但是格林利安卻是胸有成竹。曾總意味深長地說:“資本總是逐利而來,經歷了‘推倒重來’狂風暴雨洗滌的虹口,再一次為資本的播種、耕耘、收穫提供了氣候和土壤。”
事實上,當地政府對資本的進入同樣是“投桃報李”。按照省市關於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相關政策,都江堰市在用地、稅費徵收、信貸及項目報建等方面給予外來投資商支持和優惠。
分管虹口鄉國土規劃的副鄉長高永強給調研人員算了一筆賬,按照“三集中”原則,通過土地整理,經確權登記的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轉讓、出租等方式流轉使用,而規劃后的旅遊集鎮佔地700畝,其中建築總面積達到188040平方米,安置1500名受災群眾的建築面積為66000平方米。建成后的旅遊集鎮具有兩大功能主題,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圍繞生態農業的發展,在旅遊集鎮上將建設農產品集貿市場、水產品養殖基地、生態農家樂、鄉村客棧等;圍繞生態旅遊的發展,將打造虹口的旅遊接待中心、會議中心、星級酒店以及戶外活動的主題場館和主題公園。最為重要的是,在這兩大功能的基礎上,投資商還可依託特色山水,對節約的建設用地進行房地產開發。
“我們預計,3到5年內,投資將逐步回收。”曾總自信地說。
和曾憲安一樣,對虹口充滿信心的鈺峰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於8月22日和虹口鄉正式簽署協議,首期投入1.5億元,打造虹口瓦子坪溫泉公園。溫泉公園項目需投資6000萬元,安置1000名受災群眾,節約出的集體建設用地和流轉林地耕地,配套用於整個生態旅遊公園的建設打造,從而依託虹口特有的旅遊資源和地熱條件,形成以溫泉療養、康體健身、休閑度假、運動娛樂、素質拓展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8月26日,都江堰民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虹口簽約,投入2.2億元,在高原村打造佔地2200畝的3A景區和星級鄉村酒店。
這一個個合作,既為災后重建的永久性安置找到了資金,又促進了產業的發展和提升,同時為社會資金的進入提供了機會。政策和思路,真可謂災后重建的一把金鑰匙。
截至目前,虹口鄉引進項目達40多個,其中上億元的項目已超過10個,吸引社會資金約40億元。
重建之夢
重建之夢統規統建在家門口當城鎮居民
百姓正在幫忙修復紫寬路
8月22日下午,虹口鄉高原村5組的村民圍坐在一起,開起了熱鬧的“壩壩會”。“壩壩會”是虹口鄉的“保留節目”,常規情況下每個月一次,臨時議題臨時召集。
這一次“壩壩會”的議題是災后重建住房安置情況調查。村支書賈學平首先講解了政策,受災農戶可供選擇的多種住房重建方式有:符合規劃原址重建、按照規劃集中自建、統一規劃統一建設、自願搬遷異地安置、社會資金開發重建、維修加固損壞住房。
選擇統規統建的,按照建築面積每人35平方米的標準,由政府統一規劃建設安置住房,並登記頒發農村房屋產權證和集體土地使用證;選擇原址重建和統規自建的,可按照相關程序,向市和區(市)縣農村產權流轉擔保公司申請提供貸款擔保,經審核批准後由金融機構發放農村災后住房重建專項貸款……
話音剛落,村民們就開始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34歲的賈學農首先發言:“地震了,房子垮了,個人又拿不出錢來修,如果有老闆來給我們修房子,還能解決我們的工作,我們啷個又不願意嘛。”
賈學農的妻子,33歲的鄧秀惠聽到這話急了,趕忙拉住丈夫的手,小聲嘀咕:“我們兩個人,只分得到70平方米,以前的房子有十多間,這個賬有點算不過來哦。”
“我們種到有毛梨兒(獼猴桃),山上還有厚朴,這兩項收入一年少說有上萬塊錢,政府還給我們每人8平方米的鋪面,到時候你開個雜貨鋪子,我到景區當漂流水手,在虹口你還害怕餓飯哦?”
53歲的賈俊芬發言了:“我屋頭一家四口,兩個是居民戶口,如果統規統建,我也只有70平方米的房屋了,我還是有點猶豫哦。”
“等房子修好了,你在家門口當城鎮居民了,到時候就和你家屬是一樣的待遇了。”70多歲的王大爺抽著煙,樂呵呵地打趣她,大夥兒都笑起來。
支書賈學平給大家算了一筆賬:3A級景區和鄉村酒店建成后,在當地至少需要100人以上的勞動力,漂流水手在旅遊旺季每月收入超過5000元,山林的存在保障了村民的就地收入,每人8平方米的營業用房解決了村民的財產性收入,旅遊景區的開門迎客保證了村民的營業性收入,這3筆收入的總和將遠遠高於震前虹口鄉的人均純收入6361元。
經過一個下午的“壩壩會”,高原村5組40多戶村民,90%以上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這一模式,他們懷揣著一個樸素的夢想——在家門口成為一個擁有山林資源的城鎮居民。
通過“壩壩會”的形式,虹口鄉879戶農戶自願選擇統規統建方式進行災后重建安置,佔全鄉重建戶數的58%,為虹口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下一步的產業規劃布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重建之樂
重建之樂聯建農家樂李志剛的“生意經”
“前兩天來了一個姓范的老闆,我們還在洽談,如果談得好,完全可以在這裡修一個高標準的農家酒店,到時候,他還我4間房,我們一家幫他打工,他賺了錢以後雙方再分成,今後的日子,不會比地震前過得差。”
8月22日,高原村1組“李氏庭園”的主人、50歲的農家樂老闆李志剛起了一個大早,村上要對他家的土地進行丈量,為下一步確權頒證提供依據。李志剛一家對這個工作很重視,當天打豬草餵豬的活路全部交給了妻子王賢芳,而他自己則在房前屋后忙來忙去。“確權頒證直接關係到李氏庭園今後的發展走勢,大意不得。”
李志剛家的宅基地有1000多平方米,地震前是遠近聞名的家庭農家院落。院子里有11間標準客房,旺季的時候,前往他家避暑消夏的客人要提前一兩周才能訂到房間。今年本來打算賺了錢再到江浙一帶開開眼,沒想到地震一來,農家樂垮了,計劃也泡湯了。
讓李志剛感到欣慰的是,房屋只是裂了口,只需要簡單加固就能繼續使用,房前的1.5畝獼猴桃開始掛果,還能保證1萬多元的收入。但是李志剛還有更大的“野心”,依託資源優勢,鄉上開通了“聯建超市”,吸引社會資金的進入,讓城裡頭的人和他們合辦農家樂。
“前兩天來了一個姓范的老闆,我們還在洽談,如果談得好,完全可以在這裡修一個高標準的農家酒店,到時候,他還我4間房,我們一家幫他打工,他賺了錢以後雙方再分成,今後的日子,不會比地震前過得差。”
在虹口鄉,類似李志剛家的農家樂有230餘家,其中星級農家樂和優秀農家樂有14家,這些農家樂基本都是利用自家農房改建經營,在地震前,存在規模發展過快、硬體設施難以跟上的問題,地震后,虹口鄉在原來基礎上加快旅遊規劃的進程,改變過去“一家一戶”經營規模的低檔次發展,將單戶、分散經營的農家樂適當集中,建設能融入周邊環境的鄉村酒店式農家樂,而聯合建房、社會資金的全面介入則是加快其發展進程,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有利途徑。據介紹,地震后前來洽談農家樂聯建事宜,達成初步意向的已超過百人。
重建之路
重建之路未來虹口一軸兩翼
在虹口的近一周時間,調研人員與鄉黨委書記馬遠見進行了多次深入的交談,對虹口的災后重建,馬遠見和他的團隊成竹在胸。放眼未來的虹口,馬遠見提出了他的1+1>2模式。
問:虹口的災后重建工作與其他的受災地區有何區別?
馬:虹口是距震中不到10公里的重災區,道路損毀嚴重,坦率地講,我認為,與都江堰的其他受災地區相比,虹口的災后重建工作慢了半拍,但思路更清晰了,借鑒兄弟鄉鎮的經驗,我們少走一些彎路。我們把“科學規劃”作為災后重建的首要任務,規劃確定思路,思路確定項目。為此,先後考察了成都的錦里、寬窄巷子等,初步確定了由打造寬窄巷子的總設計師為虹口進行整體規劃。重建規劃要堅持“宜聚則聚、宜散則散”的原則,有利於虹口的產業恢復和經濟發展。
問:虹口災后重建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馬:震前企業的進入,以單純開發旅遊和地產等為主,災后我們增加了新的內容——對受災群眾的安置,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思路來進行重建,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最終達到群眾受益。虹口的重建,堅持的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項目作為載體,以產業作為支撐,把災后重建、受災群眾的永久性安置與產業發展相結合,依託產業布點建房,最終實現農民可持續增收,虹口的區域經濟得到發展的目的。讓社會資金、農民安置、產業發展在災后重建工作中有機結合,找到出路,實現1+1>2的發展格局。
問:能否描繪一下未來虹口的發展藍圖?
馬:虹口鄉作為成都和都江堰市災后旅遊恢復重建的重點區域,已納入《四川汶川地震災后成都片區旅遊業恢復重建實施規劃》和《都江堰市地震災后旅遊業恢復重建實施規劃》,定位為以山地運動為特色的集多形態漂流、拓展運動、溫泉療養、康體健身、商務接待、峽谷觀光、避暑度假、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
從鄉情實際和原有產業基礎來看,全鄉災后產業的定位仍然是以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業為支柱,配套發展相關服務業,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對虹口旅遊基礎設施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形成以白沙河水上娛樂為軸,旅遊度假休閑帶和農業旅遊觀光帶為“兩翼”的產業布局,並在深溪村、聯合村區域分別規劃建設地震遺跡觀光、科考點和山地戶外精品運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