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聲音樂

電聲音樂

“電聲音樂”(Electroacoustic Music),其英文原意是“電子聲學音樂”,泛指所有經由電子發聲裝置,轉換裝置,錄音裝置,廣播裝置等。

歷史沿革


早在20世紀初北美就已經進行嘗試電子設備進行發聲的研究,然而當時對電聲研究處於科研狀態,對於科學家來說這種聲音是基於設備的計算,要生成聲音必須通過複雜的電學計算結果和設備調試,是一項卓越的科研成果。而當時的音樂藝術家並不具備這些信息技術的知識,要實際運用這種高尖技術實在太過複雜,而且這種僅僅只有單一頻率沒有泛音的電子聲,完全不符合當時音樂理論的配器原理。結果就只能將這種技術為完全是兩門天差地別的學科。即使早年是對噪音和電子設備抱有充分興趣的瓦雷茲也只能將使用這種,電子噪音混合的音樂時代定義在了“未來” 。
因此直到1948年才由法國無線電工程師舍費爾將這種“不明所以的聲音”真正定義為樂音樂的一部分,隨後還提出了一系列理論,如何將電子聲音進行有組織的整理,由此電子聲音才算是正式進入了音樂的大門。此後的世界各地的各個流派音樂家許多都爭相提出:自己在舍費爾前就早已經嘗試使用電子設備在音樂藝術中。事實也確實如此,有許多的應用嘗試都要遠遠早於1948年這個年份,比如1928年迪士尼出品的有聲動畫影片中都已經包含了許許多多電聲設備的運用。然而他們提供出的佐證僅僅是幾張宣傳海報或是簡單的錄音,而並非一個完整嚴謹的關於電聲音樂應用的學術理論。所以最終學術界還是公認為1948年為基準,不過早在這之前電聲設備造就已經在各個領域有非常廣泛的實踐嘗試在進行了。
也正是因為電聲音樂在下學術界面立定標桿之前早就已經進入了實踐嘗試階段,因此所衍生出的分類五花八門,而且年代集中,英語命名都十分相近,不了解的人很容易將名詞混淆。
(原電波音樂(electron wave music)詞條,另見“電波音樂)

音樂形式


MIDI音樂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縮寫,意譯應為“數字模擬音樂樂器設備”。根據程式設定將音高順序轉換為計算機可以理解的語言,然後根據音色庫進行播放。也指根據人手動輸入,調整信號生成音色的一系列設備。但是這種機械式的音色總是讓人感覺千篇一律,形式上是邁進了一步,實際效果總是難以讓音樂家滿意。
MIDI技術伴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也逐漸發展出了功能更加完善的代碼,合成器的功能也變得更加完善,在一些還加入了鍵盤式的合成器。
Computer Music
計算機音樂,現今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飛速,電腦上能夠完成MIDI音樂絕大部分的工作,兩者也已經基本融合。早期電腦音樂負責的是對簡短聲音片段,素材的整理,一些合成器所做不到的效果,以及如何控制聲音轉換的基礎方程式都依賴電腦來進行計算。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升很快就與MIDI技術結合,解決了MIDI所做不到的音量,還有發生,餘音等問題。現今兩者之間的關係已經密不可分。
Acoustic Music
原聲音樂,除了通過實用模擬麥克風設備捕捉,功放信號增強等電器外,不使用任何電子設備對聲音進行改變。雖然必須依賴麥克風,功放等電器,但是這類音樂追求最真實的樂器演奏狀態。常見於錄製吉他,小提琴等樂器獨奏唱片。因為通過麥克風方式可以捕捉到樂手演奏時手指在樂器上滑動的細微聲音,讓聽眾感覺更逼真,更貼近音樂本來的形態。
Acousmatic Music
電聲音樂
電聲音樂
純聲音樂,即具體音樂(Concret Music),1948年由舍費爾提出的一種音樂創作形式,後來由拜爾發展並且加入了純聲音樂的概念。早年因為使用了大量的聲音素材,在中國被誤歸入為噪音音樂,實際與魯索羅提出的噪音音樂差別很大。
要注意純聲音樂(Acousmatic Music)英語拼寫根原聲音樂(Acoustic Music)很相像,但是絕非同一事物。
Live Electronic Music
現場電子音樂,使用即時生成或根據現場聲音即時轉換輸出,而非事先錄製好的音樂類型。受John Cage的思想影響,加入了現場演奏輸入電子效果器即時輸出播放給觀眾,使得的音色變得更加變化莫測。Live Electronic Music強調即時性,以及轉換的手法對比,因此一般不允許使用事先製作好的錄音。
電聲音樂
電聲音樂
流行音樂中廣泛運用的Compresor就是屬於防止爆破音的即時特效,絕大部分電吉他的效果切換也是屬於現場電子音樂技術的運用之一。
Mixed Music
混合音樂,在一場表演的同時混合了電聲音樂和器樂原聲音樂兩種模式。電聲部分只可能是固定的錄音,而器樂則是樂手即時的相對於電聲部分更具有可變因素。如何混合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特點,成了早期研究的內容。後來即時特效元素也加入到混合音樂當中。因而混合音樂的概念主要是指,同時使用現場及時的元素和已經固定並且的元素的音樂。
混合音樂(Mixed Music)和混音音樂(Remix Music)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是現代藝術音樂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後者歸類於電子音樂中的一個旁枝。
Electronic Music
電子音樂在產業化市場得到了蓬勃發展,將電子設備廣泛運用於流行音樂,電子舞曲,REMIX等。可以融合幾乎所有的風格,不過由於使用較多通俗易懂的旋律和規律的節奏,普遍的為大眾所接受。從事電子音樂認為:藝術的發展應該是由整個時代的思想所疏導,大眾擁有選擇自己喜愛事物的權利,所以這樣的藝術發展趨勢是由整個社會主導的。不過這種思想總是遭到無調性和現代藝術音樂的排斥,但是如果從發展年代來看,電子音樂發展根藝術音樂相差得並不是很遠。
電子音樂下的分類也是五花八門,靈活的現形式和動感節奏,也是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不少電子音樂製作人也都爭相效仿藝術音樂當中的思想和手法,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把這一類別從電聲音樂中剔除出去。

音樂裝置藝術


電聲音樂
電聲音樂
英語Sound Installation,結合視覺藝術,造型藝術,聲音藝術等諸多元素,形成的一種。除了使用聲音藝術外,裝置的視覺元素得到了更多的體現,有許多作品也融入了許多蒸汽朋克藝術,等亞文化還有波普藝術的元素。投身裝置藝術的音樂家家認為,音樂藝術已經不再是對著五線譜琢磨作曲家譜寫得有多高聲精妙,而是聽眾即時的體驗感,音樂裝置藝術能夠帶來所有音樂都不能提供的全新互動感。不管是哪種藝術只要是存在於社會群體中,就必須由群體主流的喜好程度來決定發展趨勢。
從結果上來看將裝置藝術,產生的音樂進行嚴謹的分析也並非完全的毫無價值可言。不過現今是否應該將這些內容也歸入到音樂研究項目中,現代許多學術派別都存在爭議。
AudioVisuel Music
聲像音樂,指為了能夠和畫面結合而做的音樂。聲像音樂應用並交流了電影音樂(Film Score)的許多理論,聲像音樂可以是為某個指定的視覺片段,根據片段發展而配上的音樂。也可以是製作成可以為營造某一種氛圍,情緒,環境。也可以反過來根據音樂來重新編排畫面,整個聲像音樂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