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結石

地球科學術語之一

風化作用下岩石中的鈣(Ca)、鐵(Fe)、錳(Mn)被分解出來,它們不溶於水,隨水介質運移,形成膠體溶液,在沉積作用過程中逐步凝聚形成形似生薑的結核賦存於沉積岩中。因其外形顏色神似生薑,故名“姜結石”。

特性


從地質科學的觀點來考察,姜石為鈣質結核。所謂結核,就是指沉積岩中與圍岩成分有明顯區別的某種礦物質團塊,其形態有球狀、卵狀及不規則狀等等。

分佈


姜石主要產於粘土質地層中,如頁岩、板岩、粘土岩和黃土之中。其形成時代也很廣泛,從十幾億年前直到第四紀風成黃土之中,並且在今後的歲月里仍將繼續。如著名藏石家李饒所收藏的腦狀姜石,即產於十幾億年前的震旦紀地層中;年輕地層如黃土高原,其上分佈的厚層黃土尚未固結成岩,其中常見姜石,被剝蝕出地表后成堆分佈,被當地老鄉稱做“跌跤石” 。

種類


依據結石與圍岩形成的先後關係,可分同生薑結石、成岩姜結石和後生薑結石三種。同生結核沿層理分佈,並被地層層理所環繞,呈假整合狀;成岩結核以不整合狀態產出為主;後生結核切穿岩層層理,分佈於裂隙之中。無論何種結核,形成時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大氣降水或地下水溶解較多的碳酸氫鈣,在運移過程中,沿某一質點(如土塊、沙粒或水滴)凝聚,由里至外越長越大,並膠結有地層中的粘土或砂粒,形成結核,其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結核石的構造一般呈同心圓狀或放射狀。結核石的硬度一般在3度左右,如果成岩溶液中除含鈣離子外,尚含硅、鐵等離子,則硬度可增高至5度。結核石的礦物成分以方解石白雲石高嶺石粘土礦物為主,少量石英褐鐵礦。顏色以白色為主,其次為黃色、黃褐色、灰色等等。

觀賞


姜石分佈很廣,數量很多,但絕大多數不具收藏和觀賞價值。李時珍提到藥用姜石“以色白而爛不磣者良”,觀賞姜石同樣如此。“爛不磣”即奇形怪狀、不拘一格者。姜石是典型的造型石,在觀賞石分類中屬於形象石類。可依據姜石的造型進行品級劃分:造型一般,略具收藏和觀賞價值者為下品;形似生薑、白藕、花生、胡蘿蔔等植物形狀者為中品;形似海豹、黃鼬石猴等動物形象者為上品;形如人物、精靈古怪者乃為珍品。每品中又可依據造型的精美程度劃分出甲、乙丙三級。像人物的姜石又稱為姜結人,如203地質隊尹存仁隊長在鄂爾多斯黃土高原上,揀到一位“貴婦人”:“坐高15厘米,頭身均勻,恰成比例。無論從正面或背面看,都酷似古代一位溫文爾雅的貴婦人,雲髻高聳,正襟危坐”。(邵友程《漫話姜石》,載於地球1987年2期)。受此啟發,我再到黃土高原時,也苦苦地尋覓,雖未見到美人,卻邂逅一位“長髯垂釣翁”,但見他盤著雙腿,端坐於懸崖之上;身體微微前傾,稀疏的長發在頭頂挽個髻兒;白須若瀑,飄灑胸前;眼似閉而實睜,口如抿而生動——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態,大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釣的氣慨,不由得使你頓生“坐看垂釣者,頗有慕魚情”。
精品姜石不僅姜結人中有,動物形象石中也有,如黃海涵石友所收藏的《母子情》(見石照1):母親將體長近於自己一半的兒子依然背在背上,可謂牛 氐犢情深。儘管我們不認識它是什麼動物,但它所表現的確是永恆的母愛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