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轄鄉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簡稱孟關鄉,隸屬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地處花溪區東部,東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水場鄉,南連黔陶布依族苗族鄉、青岩鎮,西鄰貴築街道、小河區,北靠南明區小碧布依族苗族鄉。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省會貴陽市18千米。總面積68.29平方千米。

清分屬貴築縣南下里和捕屬里。1985年9月,改孟關苗族布依族鄉。截至2018年末,孟關苗族布依族鄉戶籍人口16951人。截至2020年6月,孟關苗族布依族鄉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孟關街。

2011年末,孟關苗族布依族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27元。2011年,孟關苗族布依族鄉財政總收入8728萬元,比上年增長142.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746.81萬元,比上年增長141.81%。

歷史沿革


清分屬貴築縣南下里和捕屬里。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地圖
民國三年至民國十九年(1914年~1930年),屬貴陽縣南二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3月,南二區改名第五區,區公所駐孟關鎮(今孟關街老幼兒園)。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設新五區,下轄7聯保,孟關屬新五區第二聯保,辦公處駐孟關;今之改貌、石農、谷立等地屬第三聯保,辦公處駐擺郎。不久,聯保改大改小鄉小鄉改保,現孟關之地分屬孟關、擺郎2鄉。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貴陽市政府成立,將市區以外之地劃歸貴築縣,孟關之地改屬貴築縣,置孟關鄉。
1953年,屬貴築縣第一區。
1955年4月,全境屬貴陽市郊區。
1958年,撤銷貴築縣;2月,改建花溪,孟關2鄉,屬花溪區;8月,改孟關公社。
1984年3月,孟關公社改鄉。
1985年9月,改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地處花溪區東部,東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水場鄉,南連黔陶布依族苗族鄉、青岩鎮,西鄰貴築街道、小河區,北靠南明區小碧布依族苗族鄉。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省會貴陽市18千米。 總面積68.2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地處雲貴高原東斜坡地帶,東部地勢較高,海拔在1200~1400米之間,相對高差50~200米,坡度多為15~25度,是典型的丘陵谷地地貌類型。最高點位於石龍村筆架山,海拔1428米;最低點位於傅官村豬下巴,海拔1080米。 

氣候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多雨,空氣不幹燥,四季無風沙。多年平均氣溫14.9℃;1月平均氣溫4.9℃,極端最低氣溫~3℃,7月平均氣溫22.6℃,極端最高氣溫34.7℃,無霜期年平均246天,最長達346天,最短為242天。10℃及以上積溫持續時間30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61小時,年總輻射90.5干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778.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77.9天,最多達190天,最少為162天。極端年最少雨量837.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6月最多。 

水文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境內河道屬長江、珠江等兩大流域,有大小溪流6條,總長約30千米。主要河道有谷栗河、傅官河2條。 

自然災害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冰雹、山體滑坡、秋季綿雨低溫和倒春寒等。 

自然資源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鋁礬土、硫鐵、磷鎂、硅石重晶石石灰石、型砂等8種。其中,鋁礬土礦儲量約7800萬噸,硫鐵礦儲量約350萬噸;煤礦主要分佈於紅星村、改貌村、沙坡村、石農村、谷栗村,地質儲量較小,礦床較分散,不宜規模開採。鋁礬土主要分佈於上板、下板、傅官村。型砂主要分佈於傅官村。2011年末,耕地面積13790畝;林地面積18280畝,林木覆蓋率46.33%。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轄孟關、賀祿、傅官、沙坡、陳亮等鄉。
2011年末,轄連江廠、輕機廠2個居民委員會,孟關、上板、沙坡、紅星、傅官、五星、改毛、谷立、石龍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0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孟關苗族布依族鄉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孟關街。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區劃詳情
孟關社區孟關村上板村沙坡村紅星村
五星村改貌村谷立村石龍村

人口民族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2011年末,孟關苗族布依族鄉轄區總人口24027人。另有流動人口3283人。總人口中,男性12170人,佔50.6%;女性11857人,佔49.4%;14歲以下4855人,佔20.2%;15~64歲17655人,佔73.5%;65歲以上1517人,佔6.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3226人,佔55%;有苗、布依、彝、仡佬、回、侗6個少數民族,共10801人,佔45%。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苗、布依2個民族,其中苗族6026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5.8%;布依族3505人,佔32.5%。2011年,人口出生率12.68‰,人口死亡率7.34‰,人口自然增長率5.3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43人。 
截至2018年末,孟關苗族布依族鄉戶籍人口1695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孟關苗族布依族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27元。2011年,孟關苗族布依族鄉財政總收入8728萬元,比上年增長142.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46.81萬元,比上年增長141.81%。 

農業

2011年,孟關苗族布依族鄉農業總產值12991萬元,比上年增長3.76%,農業增加值8535萬元,比上年增長3.76%。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709噸,其中水稻4338噸,玉米741噸,小麥402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550畝,產量255噸;蔬菜種植面積9690畝,產量14874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0.62萬頭,年末存欄0.42萬頭;牛飼養量0.1756萬頭,年末存欄0.0964萬頭;家禽飼養量5.2萬羽,上市家禽1.2萬羽。2011年,孟關苗族布依族鄉畜牧業總產值3512萬元。 

工業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重點規劃了以機電製造業為支柱產業的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孟關產業區等大型產業集群。2011年,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工業總產值達到14.2291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33414萬元,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46.16%。2011年,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實現工業增加值32597萬元,比上年增長36.3%。有省級小河一孟關裝備製造業、生態工業園區1個。

文化


地名由來

因明代貴州衛千戶所長官姓氏稱孟官堡,又稱孟官,后演變為孟關。 

文物古迹

孟關岩畫
2008年5月,在正在進行的貴州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普查小組在花溪區孟關苗族布依族鄉石龍村關山組貓洞坡發現兩處古代岩畫。這些岩畫與數年前發現的龍里岩畫極為相似。 
孟關岩畫的發現被收錄於國家文物局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中。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猴鼓舞、長號隊等。舉辦的文化節稻花節、苗族跳場等,其中孟關苗族猴鼓舞(苗語為大楞矬)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俗

石龍村正月跳場
孟關鄉石龍村處於孟關鄉的一個苗族村寨,每年的正月初六這天,石龍村就有大量的村民自發地來到場地,進行苗族跳場活動,來慶祝春節。人們會穿著自己的民族服飾,吹著蘆笙、嗩吶,歡慶著春節的到來。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孟關鄉黨委、政府非常重視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對石龍村的跳場活動也大力地支持,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豐富節日期間各族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也展示新農村的新變化。
孟關沙坡猴鼓舞
孟關沙坡猴鼓舞有悠久的歷史。據說它是為了祭奠對人類傳承有特殊貢獻的伏羲和女媧,它原來屬於一種猴戲,後來演變成了一種舞蹈,因此名叫猴鼓舞。
一、猴鼓舞的起源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鼓舞苗語為”大愣矬”,起源於苗族關於”洪水滔天”的傳說。相傳遠古洪荒之時,天下發了一次大水,洪水淹到天邊,天下一片汪洋,伏羲兄妹躲在一段用獸皮蒙住兩端的空心大樹中,倖免於難,他們在水中不知漂了多久,昏昏沉沉的兄妹被一陣“咚咚”的響聲吵醒,他們倆戳破獸皮鑽出來,這才發現洪水已經消退,幾個猴子正在敲打繃緊的獸皮,解救了他們。後來伏羲兄妹婚配,人類才得以重新繁衍興旺。伏羲夫婦臨終前把子孫叫到身邊,囑咐他們:木鼓和猴子曾使人類躲過滅絕的厄運,要世代傳頌它們對人類的拯救之恩。子孫們牢記祖先的叮囑,模仿猴子擊鼓編成舞蹈,用以祭祀伏羲夫婦。實際上,在這傳說中,猴子和舞蹈都是人類重生的功臣,同屬被祭祭祀的對象。
二、猴鼓舞的發展歷程
按照當地苗家習俗,起初,猴鼓舞蹈只能用於祭祀、喪葬禮儀,其他場合是不能隨便跳猴鼓舞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猴鼓舞已經逐步演變成一種苗族所特有的文化娛樂活動,成為苗家人用來喜慶豐收,歡度節日和歌頌美好生活的傳統民族舞蹈。猴鼓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與最初相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演出人數也由原來的一人敲鼓、一人吹蘆笙跳舞,發展為現在的幾十人同台演出;舞姿也由原來也由單一的模仿猴子動作揉進了秧歌、迪斯科等現代舞蹈動作。每逢演出時,以苗族青年男女為主,男的穿青色長袍,大青沙包頭,女的穿花衣,著百皺裙,佩戴銀項圈、銀手鐲、銀、銀鈴等,銀光閃閃奪目;演出高潮時,邊跳邊轉,響聲叮噹悅耳,跨下的皺裙舒展開來,猶如孔雀開屏,場面宏偉壯觀。
1950年7月,孟關沙坡猴鼓舞隨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赴北京彙報演出,猴鼓舞因此登上了大雅之堂。四個專場演出,場場爆滿。首都新聞媒體還調集若干記者搶拍鏡頭,並在各大新聞媒體聯播,孟關猴鼓舞由此聲名遠揚。自1982年以來,孟關鄉的猴鼓舞多次參加省、市民族、民間藝術節和民族運動會的演出,多次參加省、市、區接待外賓的演出,曾經多次榮獲省、市、區的表彰;1996年貴州省苗學會表演獎,2006年被貴陽市委市政府授予“猴鼓舞傳承基地”。1998年獲得貴州省民族民間藝術節表演獎,2007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三、猴鼓舞的現狀
隨著時代變遷,市場經濟發展,當老一代猴鼓舞隊員正自在享受著其中的快樂與榮耀時,村裡的小姑娘、小夥子們大多外出打工賺錢去了,後繼乏人;並且由於服裝、鼓、蘆笙銀項圈等道具已是破舊不堪,猴鼓舞難以再現往日的輝煌。
四、猴鼓舞的發展前景
隨著黨和政府對民族工作和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孟關沙坡猴鼓舞這一傳統藝術形式,不僅得到了發掘,而且被賦予了新的內容,新的生命。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猴鼓舞的傳承不僅僅是為了點綴自己的生活,更是為自己的後代子孫留下自己民族的驕傲,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義務。鄉黨委和政府不斷為猴鼓舞的發展而努力著,區民宗局、鄉黨委政府與孟關小學成立“猴鼓舞傳承基地”,決心從孩子身上抓起,注入新鮮血液,還撥出經費給予支持;並多次組織了猴鼓舞的演出活動,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並開始為它的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文物發現

2008年5月,在正在進行的貴州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普查小組在花溪區孟關鄉石龍村關山組貓洞坡發現兩處古代岩畫。這些岩畫與數年前發現的龍里岩畫極為相似。 
孟關岩畫的發現被收錄於國家文物局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中。

交通


孟關境內公路
2011年,孟關苗族布依族鄉貴南線(貴定一花溪南站)、南環線(花坡一改毛)過境,設有谷粟站、牛郎關貨運站2個站,通往貴陽南站、貴定。設有改毛(貌)站1個站。貴陽繞城高速公路南環線過境,雙向6車道,有上板橋互通等出口往貴陽、桐木嶺;有花孟、富源線鄉級公路2條過境,總長30千米。公路站為花溪、孟關,冷庫、孟關,日均發送7輛客車,日客運量580人次。

社會


文化事業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1995年6月,孟關苗族布依族鄉開通廣播電台。1995年6月開通有線電視。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0.1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0.1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0%。2011年末,孟關苗族布依族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20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00人,佔全鄉社會從業人員的1%,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3人。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孟關苗族布依族鄉有幼兒園2在校在校幼兒126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6所,在校生1695人,專任教師1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初中1所,在校生841人,專任教師58人,小升初升學率9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主要學校有花溪第五中學(原名孟關中學)。 

醫療衛生

孟關境內醫院
2011年末,孟關苗族布依族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院1所;病床24張。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59.2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1623人,參合率9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孟關苗族布依族鄉有體育場地6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0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迎春籃球賽。50%的社區和12%的村民安裝了健身器材,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 

社會保障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
2011年,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戶,人數26人,支出10.5萬元,月人均334元;城市醫療救助1人次,支出0.6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7戶,人數224人,支出18.12萬元,月人均67.4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人,支出0.4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人,支出1.8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6人次,支出11.2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937人次,支出7.24萬元。新增就業人員455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2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9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5%,組織3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孟關苗族布依族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8千米,投遞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行動電話用戶17657戶,比上年增加127戶,行動電話普及率73.5%。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