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殿

集英殿

集英殿是北宋皇宮宮殿建築之一,其始建於趙匡胤初年,原名廣政殿,1032年更名為集英殿,宋徽宗政和五年又改名右文殿,是皇帝策試進士和每年舉行春秋大宴的場所(主要作為宴殿和策試進士使用)。

變革


據政和六年擴建京城並仿杭州城修築皇宮萬歲山的史料推斷,宣德樓、集英殿大概屬後期建築的“人心工程”。這個形象工程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北宋汴京座北朝南,由處於同一中軸線的外城、里城、皇城構成。宣德樓(宣德門)系皇城正門,也是京都標誌性建築。

相關史料


(一)根據史書記載,皇城周長五里,建有樓台殿閣,建築雕樑畫棟,飛檐高架,曲尺朵樓,朱欄彩檻,蔚為壯觀,氣勢非凡。城門都是金釘朱漆,壁垣磚石間鐫鐵龍鳳飛雲裝飾。皇城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區:南區有樞密院中書省、宰相議事都堂和頒布詔令、曆書的明堂,西有尚書省,內置房舍3000餘間;中區是皇帝上朝理政之所,重要的建築有大慶殿、垂拱殿、崇政殿、皇儀殿、龍圖閣、天章閣、集英殿等。
(二)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從宣德樓向南到里城的朱雀門,是一座約闊為二百餘步的宮廷廣場,中央官署分列兩旁,建築特別壯美,被稱為京部的“御街”。入宣德樓正門,是宮城內最大最高,可容納數萬人的大慶殿,其西為集英殿。據《宋史·地理志》卷八十五記載:“宮殿外朝部分主要有大慶殿,是舉行大朝會的場所,大殿面闊九間,兩側有東西挾殿各五間,東西廊各六十間,殿庭廣闊,可容數萬人。西側文德殿是皇帝主要政務活動場所,北側紫宸殿是節日舉行大型活動的場所,西側垂拱殿為接見外臣和設宴的場所,集英殿及需雲殿、昇平樓是策進士及觀戲、舉行宴會的場所。
(三)王珪《華陽集》有3篇“制詞樂語”,即《集英殿乾元節大燕教坊樂語》、《集英殿皇子降生大燕教坊樂語》、《集英殿秋燕教坊樂語》;蘇頌《蘇魏公文集》有3篇教坊作語,《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蘇軾文集、詩集中的《紫宸殿正旦教坊詞》、《集英殿春宴教坊詞》、《集英殿秋宴教坊詞》、《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共5篇;王安中履道政和六年天寧節集英殿作教坊致語,其頌聖德云:‘蓋五帝其臣莫及自致太平,凡三代受命之符畢彰殊應。’
(四)據《武山縣誌》:宋初武山境內木材,“春秋二時聯巨筏,自渭達河,歷砥柱以集於京。集歲之間,良材山積”。但由於其時亂砍濫伐又加戍邊軍官勾結走私,渭河沿岸的巨木基本告罄,所以此次修皇宮宣德樓、集英殿木材不得不到遠離渭河的灘歌鎮青竹平採伐。圈子闔石刻所記述的就是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皇帝下詔重修皇宮宣德樓、集英殿,由熙河路(治所在今臨洮)轉運司、提刑司、常平司出資,轉運使張孝純、防禦使王子久、提舉木伐葉蒙正具體負責在青竹坪(今清水坪)採伐木材的事迹。
(五)宋代貢舉實行解試、省試、殿試三級考試、逐層選拔的制度。通過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后,根據殿試成績對應舉者排定名次,其中前十名是由皇帝最後確定的。殿試評定完畢后,即進行唱名賜第儀式,皇帝親臨崇政殿或集英殿,殿試官、省試官及宰臣、館職等入殿侍立,舉人等候於殿門外。然後朝廷依次傳唱舉人姓名,中舉者接受皇帝賜予的科舉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