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居鎮
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轄鎮
賓居鎮位於雲南省賓川縣城南部19公里處,東連州城鎮、賓居農場,南依祥雲縣祥城鎮,西鄰大理市鳳儀鎮,北靠本縣大營鎮。南北長19.5公里,東西寬15.8公里,國土總面積158平方千米。全鎮屬中亞熱帶低緯高厚季風氣候區,該鎮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特色農業經濟發展較快,2006年末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6950萬元。2020年,常住人口為32318人。
賓居鎮位於賓川縣南部。面積131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2006年)。轄賓居、毗村、楊官、龍口、石馬、龍泉、清河、烏龍壩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賓居,距縣城17千米。賓居公路與祥 (雲)寧(浪)公路交會。賓川八景之二的“白塔曉煙”和“懸峰夕照”均在境內。
賓居鎮
1950年屬上川區,1951年設第一區,1958年建賓居公社,1962年稱區,1966年復改公社,1984年復稱區,1988年置鄉。1997年,面積130.6平方千米,轄賓居、楊官、龍口、毗村、烏龍壩、石馬、龍泉、清河8個行政村。2000年撤鄉設鎮。2017年,面積158平方千米。
名稱 | 統計用區劃代碼 | 車牌代碼 | 電話區號 | 郵政區碼 |
賓居鎮 | 532924102000 | 雲L | 0872 | 671600 |
全鎮賓居、楊官、龍口、毗村、烏龍壩、石馬、龍泉、清河8個村委會,57個自然村,123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白、彝、回、傣等14個民族。
賓居 | 楊官 | 龍口 | 毗村 |
烏龍壩 | 石馬 | 龍泉 | 清河 |
[郵編]671606 [2007年代碼]532924102:201賓居村 、202毗村村、 203楊官村 、204龍口村 、205石馬村 、206龍泉村 、207清河村 、208烏龍壩村
賓居鎮轄8個村委會,57個自然村,123個村民小組。鎮政府所在地賓居街海拔1540米。全鎮有10102戶38685人,比上年減296人,減7.6‰,其中農業9771戶37749人,非農業331戶936人。總人口中男19497人,女19188人。出生581人,死亡222人,自然增長率9.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6人。20人以上的民族:漢族34908人,白族3137人,彝族223人,回族148人,傣族94人,傈僳族26人。少數民族3777人,佔9.76%。全鎮土地面積130.60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積35915畝,與上年持平。其中田20054畝,與上年持平;地15861畝,與上年持平。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0.95畝。
201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5703萬元,比上年增2583萬元,增10.05%。農民人均純收入4151元,比上年增427元,增11.47%。
賓居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樊綽《雲南志》幾處提到賓居,曾因博南古道穿腹而過,往來客商駐足經營,民國以來商業比較繁榮,文明古迹較多,除了歷史記載的文武廟、紅白旗時的杜文秀帥府遺址,還有保護完好的賓居清真寺,依山傍水的大王廟,景色逸人的夕照寺,青山環抱的仁慈湖,長年流水的黑樹龍潭。賓居素有“滇劇花燈之鄉”的美稱,共有群眾文化藝術研究會、賓居洞經古樂學會、楊官滇劇團、賓居花燈劇團、7支門球隊、37支業餘演出隊等多個群團組織。每逢正月初一到十五廟會期間,商賈雲集仁慈湖畔大王廟前,各種文藝演出活動豐富精彩,在旅遊、休閑、觀光的同時,領略獨具特色的賓居文化,一品賓居名特小吃。
賓居鎮依託得天獨厚的氣候,豐富的水源,便利的交通,經濟發展後勁日益增強,多種優勢產業並存、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日益明顯。
賓居全境地形似一張海棠葉。西、南、北三面高,有白象、大尖、水常三山環境,蜿蜒向東延伸為平壩。最高海拔3002.2米(斗頂山頂),最低海拔1500米(東火頭基西大橋),平均海拔1540米,相對高差1502.2米,垂直差異大。鎮內河流為桑園河上游源頭,主要河流有賓居河,西洋辣子河。賓居河流經毗村、龍口、楊官、石馬、龍泉5個村委會,匯入桑園河,直奔金沙江。有黑樹龍潭、大王廟兩個龍潭,出水量大,還有雙墩溫泉,賓居地龍群,境內湖塘星落棋布,溝渠縱橫,河川交錯,水庫有5個,其中容水量10萬立方米以上的有4個。人工渠有濱海大溝,南大溝,沿山溝、西溝,大王廟溝、四方旦溝。
全鎮屬中亞熱帶低緯高厚季風氣候區。降雨少,氣溫高,日照充足,空氣乾燥。顯著特點是“干”“熱”,是全縣較為乾旱的鄉鎮之一,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年均氣溫17℃。礦藏有金銅、鐵、無煙煤,石灰石、石棉、硅藻土等。現有森林主要分佈在南部和西部山區,烏龍壩村委會森林覆蓋率較高。
賓居鎮堅持以科技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按照“三線兩片一山二廠”的生產布局建成了烤煙、桔果、蔥蒜、果松、乳牛養殖等七大基地。盛產冬早蔬菜、松茸等多種土特產,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財政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的改善,加快推進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2006年末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6950萬元,財政收入達276.3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682元。
賓居鎮立足招大商、引大資、強經濟的思路,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在鎮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1997年香蔥加工廠負責人王國祥引進台灣投資商,投資92萬元對蔥葉烘烤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市場佔有率。2003年引進項目資金136萬元,建成蔥酥生產線一條,從此實現了從加工蔥葉到蔥片、蔥酥多種產品同時加工複合型生產模式的轉變,產品遠銷西歐、日本、台灣、福建等地,倍受消費者青睞。香蔥廠自建立以來,對當地群眾創收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也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001年9月賓居鎮黨委、政府引進福建人施有立投資186萬元建成年生產2000萬塊紅磚的閩鑫頁岩機制磚廠,建廠後效益可觀,既解決了大量剩餘勞動力,又填補了賓居鎮內各單位及個人建設磚塊缺乏的空白。2003年6月賓居奶牛養殖協會負責人范國榮引進雲南大理東亞乳業集團投資商投資80萬元建成鮮牛奶收購站一個,日收購鮮奶6噸,帶動了賓居乳年養殖的快速發展。而且,許多可行性的項目正在洽談當中,賓居發展商機無限。
賓居鎮積極發展教育事業,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8所,幼兒園5所,2005年小學縣統測學科全縣第一。同時,農村醫療衛生不斷完善,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固定電話安裝3150部,致富通安裝178部,手機、摩托車等通訊、交通工具進入尋常百姓家庭,轎車、電腦、網際網路等高檔消費已進入少數富裕農村家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