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學士

管理學學士

管理學學士(Bachelor of Management) ,是指依照教育部要求並按照所就讀大學之規定、完成以管理學為專業方向的大學本科階段全部課程,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滿足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獲頒的學術學位。

管理學本科門類下設專業類9個,46種專業。專業類包括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農業經濟管理類、公共管理類、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類、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工業工程類和服務業管理類共八大專業類。本科專業包括包括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學、農林經濟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圖書館學、檔案學、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工業工程、標準化工程、電子商務、旅遊管理、酒店管理等共42種專業。

依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管理學學士屬獨立學位;與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及藝術學學士並列為我國13個授予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的學術學位。

概念


學士

現代釋義
學士是學位的一種。在一些國家,為最低一級的學位,一般在高等學校畢業時由學校授予。我國規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達到規定的學士學術水平者,可授予學士學位。
古代官職
官名。魏晉時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北齊置文林館學士,北周置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學士,隋有東宮學士。唐初開文學館,以大臣十八人兼學士,討論文典,號稱十八學士,又置弘文館學士,講論文義,商量政事。唐太宗時命學士起草詔令,無名號。乾封(666-667)后,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詔令,時稱為北門學士。開元十三年(725)置集賢院學士,撰集文章,整理經籍。開元二十六年(738)又置翰林學士,掌起草詔令,沿襲至明。唐並有集賢院侍講學士與侍讀直學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讀學士與侍講學士,為皇帝講論經史,沿襲至清。
唐東宮官有崇文館學士,掌經籍圖書,教授生徒。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後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管理學

管理(manage)是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管理學(management)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求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
現代管理學的誕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約爾(H.Fayol)的名著《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為標誌。現代意義上的管理學誕生以來,管理學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管理學的研究者、管理學的學習者、管理學方面的著作文獻等等均呈指數上升,顯示了作為一門年輕學科勃勃向上的生機和興旺發達的景象。進入21世紀,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管理學仍然需要大力發展其內容和形式。
現代管理學-系統管理學,涉及行為科學、系統工程、全面關係流管理管理學等理論,其中決策論(Decision Theory)、博弈論(Game Theory)和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在社會經濟與企業管理、軍事戰略等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
管理學的最新發展是對稱管理學。對稱關係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對稱管理是科學管理的真諦;有沒有做到對稱管理,是企業成敗的最根本原因。對稱管理學是我國著名管理學家陳世清先生運用對稱方法,通過對海內外典型企業作典型分析,建立起來的新經濟的經營模式與發展模式。對稱管理學是與和諧社會相對稱,與科學發展觀、創新戰略(“藍海戰略”)相吻合的管理學;觀點與方法有原創性、前沿性與時代的必然性,是第一個中國人的原創性管理學體系,是第一個中國人的原創性經濟學體系的運用和延伸。

管理學士

Bachelor of Business Management/Bachelor of Management Studies,簡稱:BBM
管理學學士
管理學學士
管理學學士提供管理學概論,同時學生可以選擇在一個或者更多的專業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學生在對某一個專業由深入了解的同時會會廣義理解不同類型的組織、管理決策的影響以及成功管理和發展組織的含義。
為學士學位的一種,學士學位是由國務院授權高等學校授予。高等學院本科階段的學生完成各項目標計劃並且成績達到優良,通過英語水平考試的,且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規定的學術水平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公共管理系均達到以上要求便授予管理學學士。

基本信息


最早起源

學士一稱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中的記載,最早是指那些在學校讀書的人。魏晉以後,學士是指以文字技藝供奉朝的官吏。民間習慣上稱有文採的飽學之士為“學士”,最著名的莫過於蘇東坡“蘇學士”了。另外,學士和大學士差距很大,學士大多是舞文弄墨、實權不大的官員,可是大學士的地位就非同一般了。唐、宋時,“學士”前加“大”的可都是宰輔重臣。到了清代,大學士成為文臣的最高職位,官至正一品。

申請條件

高等學校專科文憑畢業生,參加成人專升本考試,畢業后可以申請學士學位,參加自學考試(本科),成績優異,畢業后可以申請學士學位授予學士學位;參加各大學的網上遠程高等教育教育(專升本)學習,畢業后也可申請學士學位。
現今作為一種學位名稱,分為理學學士和工學學士等等,由國務院授權高等學校授予。高等學校本科文憑畢業生,成績優良,達到規定的學術水平者,授予學士學位。有些院校會提供銜接學士課程,予副學士或高級文憑等副學位畢業生升讀。

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規定,學士學位的條件是高等學校本科學生完成教學計劃的各項要求,經審核准予畢業,其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或其他畢業實踐環節)的成績,表明確已較好地掌握了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者。

學位制度

獨立學位
按照中國的學位制度,管理學就是獨立於理學、也獨立於文學的獨立學位,中國的學位制度比較特殊,劃分比較詳細,但是外國大多數的學位劃分只劃分為理學、文學兩類。按照這種分類,在大多數國家,把中國的管理學拿出去就算是文學學位,但是像經濟一類的則要劃分到理學。管理基本上還是比較偏向於中性的。

管理學概覽


管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管理活動中各種現象及規律的學科,是在近代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和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日益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
管理學是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的交叉點上建立起來的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涉及數學(概率論、統計學、運籌學等),社會科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生理學、倫理學、哲學、法學),技術科學(計算機科學,工業技術等),新興科學(系統論、信息科學、控制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以及領導學、決策科學、未來學、預測學、創造學、戰略學、科學學等。

下設專業


我國管理學學士學位本科門類下設專業類9個,46種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程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工程造價、保密管理。
工商管理類
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學、資產評估、勞動關係。
農業經濟管理類
農林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
公共管理類
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城市管理、海關管理、交通管理、海事管理、公共關係學。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類
圖書館學、檔案學、信息資源管理。
物流管理與工程類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採購管理。
工業工程類
工業工程、標準化工程、質量管理工程。
服務業管理類
電子商務、旅遊管理、酒店管理、物業管理、文化產業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體育經濟與管理。
旅遊管理類
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

發展方向


國際上,管理學類畢業生就業也可以用火爆來形容,新興的複合型管理人才在各國都很受歡迎。據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工程管理碩士進修成為很多考生留學英國的主方向之一。而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那些既能解決技術問題,又懂得國際商業操作規則的複合型工程師,尤為搶手,身價看漲。職業型會計學碩士也受到追捧。據跨考教育統計,英國會計學碩士平均年薪可達4.5萬美元,在國內,會計學專業的海歸也具有較大的就業優勢,尤其是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更傾向於選擇有海外留學背景或持有國際執業資格證書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