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草

毛茛科銀蓮花屬植物

鵝掌草(學名:Anemone flaccida Fr. Schmidt)是毛茛科、銀蓮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40厘米。根狀莖斜,近圓柱形,基生葉有長柄;葉片薄草質,五角形,表面有疏毛,背面通常無毛或近無毛,脈平;葉柄無毛或近無毛。花葶只在上部有疏柔毛;苞片似基生葉,無柄,菱狀三角形或菱形,花梗有疏柔毛;萼片白色,倒卵形或橢圓形,花藥橢圓形,花絲絲形。該種適宜用於花壇、花境布置,另外根狀莖可藥用。

形態特徵


鵝掌草
鵝掌草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40厘米。根狀莖斜,近圓柱形,粗(2.5-)5-10毫米,節間縮短。基生葉1-2,有長柄;葉片薄草質,五角形,長3.5-7.5厘米,寬6.5-14厘米,基部深心形,三全裂,中全裂片菱形,三裂,末回裂片卵形或寬披針形,有1-3齒或全緣,側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有疏毛,背面通常無毛或近無毛,脈平;葉柄長10-28厘米,無毛或近無毛。 
花葶只在上部有疏柔毛;苞片3,似基生葉,無柄,不等大,菱狀三角形或菱形,長4.5-6厘米,三深裂;花梗2-3,長4.2-7.5厘米,有疏柔毛;萼片5,白色,倒卵形或橢圓形,長7-10毫米,寬4-5.5毫米,頂端鈍或圓形,外面有疏柔毛;雄蕊長約萼片之半,花藥橢圓形,長約0.8毫米,花絲絲形;心皮約8,子房密被淡黃色短柔毛,無花柱,柱頭近三角形。4月至6月開花。 

生長環境


分佈於中國、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在中國分佈於雲南西北部(海拔3000米)、四川(1700米)、貴州(1100-1800米)、湖北西部、湖南、江西、浙江西北部、江蘇南部、陝西南部(1100-1200米)、甘肅南部(達2600米)、河北及東北等地。生山地谷中草地或林下。性喜涼爽、潮潤、陽光充足的環境, 較耐寒, 忌高溫多濕。喜濕潤、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

栽培技術


鵝掌草栽培在中國南方9月上旬到11月中旬都可栽種,產花時期為11月中旬到4月下旬。在溫室大棚里栽培,要求具備一定的保溫、滴灌、遮蔭,通風等設施條件。

品種選擇

鵝掌草切花品種可供選擇的花色有紅色、蘭色、紫色、淡紫色、粉色、白色,混色。選擇花苞大,半重瓣,花枝粗長的品種。

選地整地

選擇光照充足的地塊,要求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疏鬆而排水良好的土壤,pH6.5。種植前施足基肥,以腐熟堆肥為主,普鈣300-400千克/畝,可摻入一定量的腐殖土改善土壤結構。深翻后整地理墒,墒面寬1米,溝深0.3米、寬0.4米,澆透水待用。

種球處理

● ● 浸泡及清洗:鵝掌草種球栽種前為乾癟狀,用清水浸泡24-36小時,使種球充分膨脹。浸泡后適當清洗,去除種球表面的泥漿和附著物。
● ● 種球篩選:浸泡后種球飽滿肥實堅硬、錐體狀或帶有部分突起、灰黑色,淘汰帶病、蟲斑和有機械傷口的種球。切花種球規格圍徑一般在5厘米以上,通常採用圍徑6-9厘米的種球進行切花生產。
● ● 消毒及包裝:種球清洗后篩選出的優質種球在百菌清多菌靈藥液中浸泡20-30分鐘,消毒后適當淋干水分。包裝以珍珠岩為基質,包裝時每箱種球不超過5層。
● ● 低溫春化及催芽:為促進鵝掌草種球生根萌芽,進行低溫處理,溫度為1-3℃,時間3-5周。種球從冷庫中取出后,擺放在15-18℃溫度下進行催芽,8-10天後可萌芽整齊。種球萌芽后芽點粗壯,根系豐富,無病斑,根芽無腐爛,芽體無病變。

定植方法

種球生根、萌芽1-2厘米時開始定植,定植時必須保證土壤濕潤,種植深度以發芽部位能適當蓋土為宜,株行距為30厘米×30厘米,澆透水。定植后忌移栽,否則生長不良或死亡。

田間管理

鵝掌草定植初期,採用80%的遮蔭網進行遮蔭,並適時澆水,10月中下旬氣溫較低時栽種,可不用遮陽網。苗期土壤不宜太濕,以防爛根;植株長有5-6片真葉時可進行第一次施肥。保持通風,加強光照,日溫15-23℃,夜溫5-10℃。適當補充20:10:20的少量複合肥;在鵝掌草植株的營養生長中期,需要補充大量的鈣肥和鉀肥,每畝每次追施硝態氮肥10-12千克,鈣肥8-10千克;常澆水,2-4天1次,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冬季注意保溫防止霜凍,保持棚內每天的通風換氣。為保證切花產量和質量均衡,現蕾初期應開始控制花枝數量,銀蓮花從12月到翌年4月大量產花。適時清除田間雜草和帶病枝葉,剪除劣質花莖,及時噴葯防止病蟲害,切花採收期光照過強可採用遮蔭網,保障切花品質。

切花採收

鵝掌草花苞日開夜合,採花宜在花苞開放前的清晨,鵝掌草花苞必須展開1次才能採收,切花採收后立即放入清水中吸水。採收時保留地上莖2-3厘米的莖桿,防止傷口病菌感染。銀蓮花根據花枝長度、粗度等進行分級包紮。分級好的切花用透明的塑料保鮮膜進行套裝,可防止花枝磨損,增強了美觀效果,每10枝捆綁成一紮,每扎花枝長度相差不超過1厘米,採收包紮在1小時內完成。

主要變種

展毛鵝掌草(Anemone flaccidavar.hirtellaW. T. Wang in Addenda.)與鵝掌草的區別:葉片較厚,草質,脈在背面隆起;葉柄和花葶密被開展的微硬毛;花序有5花。分佈於中國湖北利川。生長於海拔1000米一帶山地溝邊。
裂苞鵝掌草(Anemone flaccidavar.hofengensisWuzhi)與鵝掌草的區別:葉片較厚,草質,脈在背面隆起;花序有(4-)5-6花;苞片深裂,裂片多少細裂。植株常較高大,高達63厘米;基生葉長達6.2厘米,寬達12厘米。葉柄和花葶只在上部疏被短柔毛。分佈於中國湖南西北部(桑植)、湖北西南部(恩施、鶴峰)、四川東部(奉節)。生長於海拔1200-1400米間山地溝邊或草坡。

主要價值


藥用:根狀莖可藥用,治跌打損傷(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志)。鵝掌草植物成分有著抗腫瘤、抗炎、解熱鎮痛、鎮靜、抗驚厥等作用,尤其是抗癌活性顯著,開發意義重大。
觀賞:花萼干像似花瓣, 有紅、白、紫、藍等色, 花形多變, 有重瓣、半重瓣等,花期長, 可從3月一直延至5月,是一種很美的球根花卉, 很適合作為盆栽或地栽觀賞。

防治方法


病害

鵝掌草病蟲害防治在栽種前需要進行土壤消毒殺蟲;篩選健康的種球,進行嚴格的消毒,調控株行距保障種植地具備良好的通風,配備完善的灌溉設施,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鵝掌草最常見的病害有腐黴菌引起的腐爛病,絲核菌引起的立枯病,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以及白粉菌引起的白粉病
腐爛病是有幾種腐黴菌均可引起的一種病,不管溫度高低都有發生的可能,潮濕條件下更容易發生和傳播腐爛病,它可以使正在發芽的種子腐爛或植株的根部發病,使植株長勢緩慢甚至死亡。受腐霉病菌感染后,發病植株根和莖部會出現水漬狀腐爛。腐爛病的防治,首先是對土壤進行消毒,可以用五碌硝基苯或土壤菌蟲清拌種,拌土殺菌消毒。如果已經發病,可用退菌特進行噴霧滅菌。
絲核菌可以引起立枯病,這種病菌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與腐爛病相比,它的癥狀為棕褐色,凹陷更加明顯。有時可在患病植株與基質相接的部位發現茶色的園斑狀菌絲體群。對立枯病,可用MedaIIion和Chipco26019等進行滅殺。
灰霉病是一種即可以感染小苗又發作於開花期的疾病,較高的空氣濕度和植株表面的水膜可以促使灰葡萄孢菌感染植株。該病可用Mancozeb進行噴霧,或用百菌清多菌靈進行噴霧滅殺。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病狀,其受害癥狀包括葉片螺旋狀捲曲,葉片、莖部和花蕾上有圓形白斑,受害花蕾不能開花捲曲,停止生長。若發現此病,要立即用三唑酮800倍液進行噴霧滅殺,如病情嚴重,要隔7-8天再噴1次,連噴3次可以控制住。

蟲害

鵝掌草栽培中主要蟲害有:蚜蟲、薊馬地老虎。使用常用的殺蟲劑即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