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鄉

湖北鄂州市華容區轄鄉

臨江鄉位於鄂州市城區北部12公里處,東依長江黃金水道,北與段店鎮毗鄰,西與蒲團鄉相接、南與樊口街道隔港相望。全鄉轄黃嶺、新港、黃柏山、臨江、馬橋、胡林、新安、崔湯、龍潭、大湖、粑鋪、王埠、蘆州、鈕墩、德勝15個行政村、169個自然村。總人口31002人(2017年)、國土面積61.51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2208公頃、蔬菜面積1104公頃、水產養殖410公頃。

地理環境


臨江鄉
臨江鄉
臨江鄉東邊沿江一帶和南部、西部屬江湖平原,地勢較低;北部和中部地勢高,是黃土丘岡,主要分佈在黃嶺、新港、馬橋、胡林和新安、鈕墩幾個村。東北部有馬橋湖,西部有湯家湖,南部有斷湯湖。薛家溝依鈕墩村和德勝村流過,人工河,幸福港,由馬橋湖貫穿全鄉匯入薛家溝。因此,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物產豐富,丘岡土地貧瘠,易受乾旱。

經濟


2005年,臨江鄉圍繞建設富裕型小康鄉的目標,加快馬橋工業園區建設,實現結構調整在規模上的突破,招商引資前景看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3400畝,年產各類蔬菜5.03萬噸,形成農業支柱產業,實現了農民增產增收。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7.07億元,其中工業產值6.06億,農業總產值1.04億元,全鄉財政收入850萬元,其中國稅213萬元,地稅325萬元,財政自管收入3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60元。

文化


臨江的名特產品有黃柏山的蘿蔔,臨江的大蒜、毛角豆香瓜,馬橋的花卉,粑鋪的四季茄子。工業產品,國權水泥遠銷全國15個省市,陽光壁爐不僅國內暢銷,而且還遠銷到歐洲各國。

交通


臨江鄉,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東臨長江黃金水道,建有4處碼頭。武九鐵路、316國道橫貫南北,樊口貨運站在轄區境內,段蒲公路橫穿東西,臨胡、臨潭和村級公路連成網路,方便了交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社會


全鄉有中小學17所,其中初中3所,小學14所,教師356人,中小學生4600人,小學入學率100%,中初入學率100%。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胡林中學、臨江中學、黃柏山小學被市定為市級示範學校,鄉被市政府評為“普九”先進單位。
該鄉文化繁榮,活動豐富。臨江村楚劇團,德勝村龍燈隊活躍在每年春節期間。2002年臨江鄉被市命名為“書法之鄉”。醫療衛生組織得到充實和完善,有鄉醫院2所、有醫療點站21處,方便了人民治病。臨江有“籃球之鄉”的美稱,臨江村組組都建有籃球場,鄉、村經常組織籃球競賽活動。近幾年,鄉建福利院3所,全鄉96位五保老人都安排住進了福利院。全鄉有幼兒園7個,所有幼兒都能享受學前教育。

集鎮建設

通過“小城鎮帶動”戰略,臨江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對316國道,臨胡路兩旁紅線內的附屬建築予以拆除,同時投資150萬元,修建臨江集鎮,鄉政府路花壇,栽種花草樹木,美化集鎮環境。投資30萬元,填土方2萬立方米,平整316集鎮段,投資1.2萬建設垃圾池1個,投資100萬元,建設原臨江、胡林兩集鎮的配套設施,重點對胡林集鎮的下水道、花壇進行改建、維修,投資300萬元興建各級公路20餘公里,投資100餘萬元安裝臨江集鎮路燈。

旅遊


新港村

新港村位於臨江鄉的西北面,與段店鎮相鄰,屬丘陵岡地。全村下轄12個村民小組,有總人口2752人,耕地2000餘畝,主要以水稻,油菜芝麻種植為主。
近年來,該村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積極鼓勵村民搞養殖業,全村有50畝以上水面養魚專業戶5家,養豬100頭以上大戶3家。引進投資100萬元以上塑料製品廠1家,年收管理費6萬元。
該村雖然經濟薄弱,村委會想方設法為群眾做實事,組織資金50餘萬元,修村級公里8公里,為一個小組解決了自來水,為5、6組安裝了14盞路燈。村民生活安定,治安良好。

黃嶺村

黃嶺村是臨江鄉的北大門,與華容鎮的楊巷村接壤,全是山丘岡地,屬臨江的“西北高原”,土地貧瘠。全村448戶、1580人,8個村民小組、耕地1080畝,地少人多,農業收入低,大部分勞動力靠在外打工增加收入,2005年,農民純收入2700元。
為了改變本村落後面貌,村委會一方面擴大2個紅磚廠的生產規模,還引進投資300萬元的水泥廠項目1個。組織資金修建村級公路,解決行路難問題,並投資6萬多元建泵站,修渠道,確保抗旱和排澇。該村還十分重視治安綜合治理,近年來沒出現重大刑事案件,也無越級上訪事件發生。

崔湯村

崔湯村是臨江鄉西北最邊遠的一個小村,座落在五四湖,湯家湖的東畔,屬濱湖平原。全村6個村民小組,400農戶,1200餘人,主要種植水稻和棉花。2005年,人平純收入3200元。
近年來,該村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堅持農業結構調整,建設1000多畝的優質稻板塊基地,有種糧大戶10多家,並有11戶在湯家湖開挖精養魚池500多畝,從事魚鴨混養,豬魚混養,還建有意楊林基地100多畝。2003年自籌資金20餘萬元,修建村公路3公里,方便了群眾進出。2006年準備為村民解決自來水。由於該村工作顯著,連年被鄉評為先進集體。

龍潭村

龍潭村與崔湯村、新安村相連,南面隔湖港與蒲團上倪村相望,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00餘人,有耕地1500多畝,主要種植優質稻,是個種糧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