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互動,師幼互動是指在教師和幼兒之間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和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還廣泛的與幼兒和家長、同伴及社會上的他人發生互動;教師除與幼兒互動外,也與幼兒家長、同事及他人發生交往。師幼互動特指發生在師幼雙方間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它是教師、幼兒各自人際互動系統中的一種特殊和主要的形式。
一、師幼互動是在教師和幼兒之間發生的一種人際互動,其互動主體是教師和幼兒。教師和幼兒雙方在互動中是同等重要、互為主體的。
二、師幼互動是一種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師幼互動不是教師對幼兒或幼兒對教師的單向、線性的影響,而是教師與幼兒間雙向、交互的影響。
三、教師和幼兒間的這種交互作用和影響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間斷的,而是一個鏈狀、循環的連續過程。教師和幼兒正是在這樣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中不斷交互作用和影響的。
師幼互動包括師幼間的一切相互作用。
師幼互動的具體情景可能是千變萬化的,既可能發生在有組織的教學活動中,也可能發生在非正式的遊戲、生活和交往活動中。其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與個別幼兒、小組幼兒和全體幼兒的交往,或是與幼兒共同遊戲、指導教學、對幼兒表揚鼓勵、要求示範等。內容也可能豐富多樣,如對幼兒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行為的指導和社交能力的培養等。因此,師幼互動從本質上講,是一個包括發生在多情景中的,具有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互動體系。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把握師幼互動及其本質,需要明確其與師幼關係的關係。一般習慣上將師幼互動當做動態的關係狀態和交往過程,而將師幼關係理解為師幼互動的結果和靜態關係的體現。這實際上是狹義的師幼互動和師幼關係。廣義的師幼關係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幼兒雙方通過交往和相互影響而形成的雙邊、互動的關係系統,它不僅是師幼互動的結果,還包括師幼關係形成的過程、機制和影響因素等。而廣義的師幼互動也不僅僅是師幼雙方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還應包括相互作用的背景、內容、機制和結果等。因此,師幼互動和師幼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包容和共生的。
(一)創設良好的師幼互動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作為一種潛意識的教育因素,對幼兒影響可以說十分的重要。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因而,讓他們在平等、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中獲得教育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與其溝通,蹲下來,和他做朋友,讓孩子願意把心裡的東西老師,當然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幼兒在情感上是比較脆弱的,對成人的依賴思想十分的嚴重,教師的評價是他們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依據。受到長期師幼互動模式的影響,幼兒發起的互動主要表現為請示或徵詢許可、展示活動結果、告狀等等,而很少有發表個人見解或與教師共同遊戲,更是缺少主動提問或替老師做事的機會,而且年齡越小,這種特徵越明顯。教師有時雖意識到了要給幼兒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外部氛圍,運用正面的方法引導兒童的行為、鼓勵兒童嘗試新的事物等,但卻又因種種原因而聽之任之,缺乏參與和指導,教育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們班上有一個叫仇浩然的小男孩,他十分的調皮,他有一次往金魚缸了放了好多的小石子,結果金魚沒法游水,死了,我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他,不許他參加遊戲,可後來,從別的小朋友那裡了解到,原來他是想給金魚造一間房子!多麼純真的想法啊!可是卻被我的武斷所夭折。因此,在孩子做出出人意料的事後,我們更多的是應該去觀察孩子,分析孩子,嘗試著走勁孩子的世界,儘可能避免消極、譴責性的評價,以免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教師要善於肯定幼兒學習及活動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克服各種困難,通過努力領略成功的喜悅。孩子一般都喜歡聽“好話”,喜歡戴“高帽子”,作為教師不應該吝嗇那些讚揚、鼓勵、肯定、安慰的言行,使幼兒感受到被尊重、關愛,被理解和接納,產生被重視感、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能促進師幼的有效互動。
(二)給予幼兒平等的言語權,促進師幼積極互動。
在幼兒園教育中,言語的交流是師幼互動的主要途徑。幼兒入園以後,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活動的場景、交際的對象都與在家不同。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與他人進行著互動,由於幼兒所具有的身心各方面的特點,教師一般以言語交流為主,適時輔以非言語交流,會起到較好的互動效果。然而,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所營造的言語場面往往是傾斜的、不對稱的,教師在不斷地教學中表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言語,而孩子在教師的言語前卻緘默了,失語了,也就是說,教師的某些言語限定的孩子的發展。因此教師在對幼兒提出教育要求時,應該多使用平等性的語言,如告訴他們能夠做什麼,怎樣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他們不能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要打破教師言語的“霸權”,構建平等的師幼關係,學會傾聽幼兒。教師要以平等、尊重以及溫和的語氣和孩子對話,使他們敢想、敢說、敢探索,保護孩子的個性發展。
另外,教師也可運用適當的體態語與幼兒產生互動。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體態語的合理運用在師幼互動過程中的教育影響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幼兒年齡小,最容易受到教師言行的暗示。教師一個讚揚的手勢、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個溫柔的撫摸都能向孩子傳遞情感,如當幼兒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勇敢地做出第一個動作時,教師讚許的目光、鼓勵的微笑、肯定的口吻等積極性評價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而面對幼兒破壞紀律或不禮貌的行為時,教師目光中流露出某些嚴厲的神情,就能使犯了過錯的幼兒感到慚愧,使其改正。
(三)調整角色,換位思考,提高師幼互動質量。
《綱要》在“組織與實施”中明確提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觀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隨著《綱要》的貫徹落實,教師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教育行為不斷改善,熱愛幼兒,尊重幼兒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得以落實,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師幼關係,而且教師們已開始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師也不段在實踐中懂得可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或裁決者,更不是機械的灌輸者和傳授者,而是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幼兒發展的支持者。這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是老師卻不象老師,因為少了老師的架子。這種關係,像朋友,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又像媽媽,能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照顧。教師要淡化自己的權威,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以一顆童心去理解、讀懂孩子的言語與行為,
因此,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創設一個良好的師幼互動心理環境、改善教師行為,構建良好的師幼關係,促進教師與幼兒的積極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這樣新型的師幼互動關係促動下才能使幼兒得到更好的、更全面的發展。
《綱要》中對師幼互動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動”但在現實中,無論是在發起環節還是在整個互動過程中,幼兒主體作用的遠遠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落實。
一、轉變教師角色意識、適當調整教育行為
《綱要.》中提到的“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充分顯示了對安全、愉快、寬鬆的外部氛圍的重視。要形成這種氛圍,教師角色定位是核心問題。教師必須按照求,將自己定位為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幼互動的組織者和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
教師的角色定位直接影響積極師幼互動的建構。在活動中,經常會出現幼兒的反應與教師預設的情形不一致的情況,這時施教者常會感到困惑:是尊重孩子的權利,順應孩子的需要,及時調整,構建師幼互動 活動?還是強行把他們拉回預定的軌道?我們認為,教師應該在活動中真正關注幼兒,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和反應,捕捉他們在活動中發出的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調整教育行為。如果及時能夠很好地把握機會和幼兒積極互動,那麼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同時也能提高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的水平和能力。
所以說,活動中出現問題並不可怕,關鍵是怎樣來解決。教師要把握時機,延遲介入活動,引導幼兒討論,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通過師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關係”達到師幼活動協同。理特點,創造條件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品味成功的喜悅,滿足他們的願望,從而激發他們創造性的表現美。
二、尊重幼兒,以對話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係。
教師要尊重幼兒,信任、熱愛幼兒,在和幼兒平等對話與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啟迪幼兒。
對話是師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的心靈溝通,是師生共同尋求真理,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過程。如:中班歌表演《走路》在活動過程中,讓幼兒按意願選擇歌詞中的角色,隨音樂模仿表演。表演兩遍后,就有幼兒提出不想扮演歌詞中的角色,“老師,我不想演歌 里唱得小動物了!”我就耐心地詢問他們:“好呀!那你想演什麼呀?”“我想演小魚!”“我想演大獅子!”……“那它們都是怎麼走路呀?”教師和幼兒通過對話討論這些動物是怎麼走路的,然後給幼兒一個小難題:“你們說的都很好,可是老師沒準備這些動物的頭飾,怎麼和大家一起表演呢?”幼兒討論交流討論后說可以自己畫。這樣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中,我鼓勵他們邊畫邊交流,為他們在眾人面前表演做準備,動腦又動手,即激活了思路,又觸發了創新活動,讓幼兒愉快創編出歌詞。
三、重視教師和幼兒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教師與兒童之間積極的情感關係會促進兒童的自律以及人際關係能力的發展:教師對兒童的熱情、敏感及有回應的互動有助於兒童形成一種安全和積極的自我感。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在積極的情感氛圍內,無論是教師還是幼兒都更容易產生被支持感,互動動機更強,效果也更好。
和幼兒的有效互動需要和幼兒有心靈上的共鳴,需要教師的言語,行為被幼兒真正地理解、接受、呼應甚至欣賞。
四、師幼互動中教師深入、有效的參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只有真正和孩子們玩在一起,才能體驗到從未有過的發自內心的快樂,而這種積極、愉快的情緒又進一步激發兒童積極的情緒,從而更有效、積極的互動。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留意觀察每個幼兒個興趣、操作情況、自主性及交往能力,選擇恰當的機會參與幼兒的活動,與 幼兒共同探索、發現、解決問題,做幼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
在小班的兒童醫院中,毛藝齡和劉燁在玩遊戲,他們的任務是給全班的小朋友注射預防感冒的疫苗,在全班幼兒差不多都被注射過後,毛藝齡把目光轉向了教師,對王老師說:“王老師,請你來醫院注射疫苗!”雖然王老師正忙著與一幼兒討論畫的顏色,但還是微笑的注視著她:“什麼疫苗呀?”“就是注射過了冬天天冷也不感冒的疫苗!”“真的嗎?我可是最不喜歡感冒的啦!我要注射!”王老師說著把手伸給藝齡,問:“疼不疼呀?我很怕疼!”“不疼,一會兒就好!”說著就開始忙活起來。在這個遊戲案例中,教師與幼兒真正融入到遊戲中,共同參與遊戲,體驗著遊戲中具有的天然樂趣,不帶有教育幼兒的目的,遵守遊戲的規則,分擔遊戲角色,共享遊戲中的快樂,做到平等的自然融洽的互動。
五、讓教師成為促進師幼互動的支點
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對幼兒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那麼教師應如何有效的促進師幼互動呢?
1、尊重理解幼兒,尋找溝通點,把握興趣點
每個幼兒都是一本書,一本需要成人不斷用心去理解的書。我們只有尋找到通向他們心靈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抓住其興趣,挖掘有價值的教育內容,與幼兒共同合作學習,《綱要》中也提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師幼只有在共同參與與探索,共同提出設想,共同尋找材料,共同尋求答案的互動中,才能迸發出智慧火花,促進情感的交流,在這互動過程中,教師對幼兒是一種滋潤式的哺育而不再是傾瀉式的灌入。
2、挖掘閃光點,接過孩子拋過來的 球
用欣賞的眼光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行為,每個幼兒都有被認可的慾望,當他千辛萬苦完成自己的活動后,如果老師對孩子的活動及其成果表現出驚奇、興趣、欣賞,甚至由衷的喜悅,那麼就扔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以某種方式還給他們,使他們有繼續發展的動力,讓幼兒在身心感到愉悅的同時,也有助於形成幼兒良好的自我意識,進而使他們富有創造的勇氣和熱情。
3、理解幼兒想像,產生師生共鳴現象
在探索活動中,師幼雙方往往處於積極的互動狀態,有時教師的語言、提供的材料能給幼兒以啟發,有時幼兒的觀察、想像又讓教師增長見識,大開眼界。
總之,教師要深入學習《綱要》,不斷的專業化學習,不斷的在反思中提高,才能更有效地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