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黃色方案的結果 展開
- 黃色方案
- 二戰中的一場戰役
黃色方案
黃色方案
黃色方案(德文:Fall Gelb;英文:Case Yellow)是納粹德國在1939年底為進攻法國而制定的軍事計劃。
該方案的早期版本由時任德國國防軍陸軍司令部參謀長弗朗茨·哈爾德一級陸軍上將領銜制定,其內容類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施里芬計劃,即投入主要兵力向馬奇諾防線的薄弱地帶——如比利時中部和荷蘭等地區發動攻擊,並實現對法軍主力的包圍和殲滅。但是,由於哈爾德的計劃需要投入過多的時間、人員和裝備,因此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最終駁回了哈爾德的計劃,轉而採納德國國防軍A集團軍參謀長埃里希·馮·曼施坦因中將構思的曼施坦因計劃。該計劃以裝甲集群為核心,通過多兵種聯合作戰的方式向盧森堡、荷蘭與比利時等國率先發動第一階段攻擊,之後從阿登地區快速突破馬奇諾防線封鎖,向法國內陸發動第二階段攻勢。
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軍隊執行了黃色方案,法國戰役就此爆發。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德軍便徹底佔領了盧森堡、荷蘭與比利時,並突破馬奇諾防線封鎖,迫使法國軍隊及英國遠征軍退縮至敦刻爾克地區,最終藉助發電機計劃撤退至英國。到1940年5月底,德軍已基本實現了預期的戰略目標,黃色方案就此告一段落。此後,德軍開始執行後續的紅色方案,並轉入第二階段作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為了避免納粹德國再度越過邊境發起進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在自1929年代起開始沿隆吉永至貝爾福一線修葺大量永固防禦工事,並稱之為馬奇諾防線。該防線由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地堡、掩體、隧道等永固工事組成,彼此之間通過地下有軌電車相連接,其內部的炮位、壕溝、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但是,由於北方的比利時王國堅決保持中立,因此馬奇諾防線僅修築了150千米,未能按照計劃向北延伸至比利時邊境。加上法國高層一直認為馬奇諾防線北部有阿登森林、丘陵及默茲河存在,會對德軍裝甲部隊的通過造成嚴重阻礙,為法軍爭取足夠的攔截時間,因此並未在此設下重兵防禦。
1939年8月26日,波蘭與英國簽訂了《英國-波蘭安全保證條約》,此舉標誌著波蘭被納入到了英國與法國的軍事同盟框架內,後者將為維護波蘭領土完整與國家主權提供保障。但是在5天後,納粹德國便開始執行白色方案,向波蘭發起閃電戰,波蘭戰役就此爆發。9月3日,英國和法國先後對德國宣戰,但受到綏靖政策的影響,兩國都沒有為波蘭提供任何有意義的軍事援助。9月7日,法軍發動薩爾攻勢,派遣部隊自馬奇諾防線向薩爾推進5公里,一路靠近到齊格菲防線邊緣。但是在9月17日,由於蘇聯越境入侵波蘭,法軍決定撤回馬奇諾防線後方,此後,法國、英國和德國開始了一段幾乎沒有軍事衝突的時期,德軍戲稱其為“靜坐戰”,而法國人和英國人則分別稱之為“玩笑戰”和“假戰爭”。
但是A集團軍參謀長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卻討厭這個方案,認為不過是老調重彈。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歡這個計劃。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的戰略構想:德軍進攻的主要矛頭應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對具有戰略決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帶,實施主要突擊。這是攻其不備、出奇制勝攻入法國的一條捷徑,可切斷南北盟軍之間的聯繫,分割合圍英法聯軍,迅速滅亡法國。但是德國陸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布勞希奇拒絕將曼施坦因的計劃轉呈希特勒。
黃色方案
1940年1月10日,德軍總參謀部一名攜帶著該計劃的軍官因座機迷航而在比利時境內迫降,由於無法把這一重要文件全部燒毀,致使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於是曼施坦因再次向陸軍總部提出他的觀念,這使布勞希奇非常厭惡,把他調任第38步兵軍軍長。但曼施坦因乘希特勒接見各新任軍長之機,將他的見解直接向希特勒作了陳述。
第二天,希特勒便召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和總參謀長哈爾德,命令他們以曼施坦因的建議為基礎,立即制定出一個新的作戰計劃來。雖然布勞希奇和哈爾德強烈反對曼施坦因的建議,認為其所謂的秘密通過,實在是一種瘋狂的假設,它將使德國裝甲部隊的精華面臨法軍側翼攻擊,並可能導致全軍覆沒。但在希特勒的壓力下,兩位陸軍首腦屈服了。
1940年2月24日,德軍最高統帥部正式採納了曼斯泰因的建議,經過修改後的作戰計劃規定,德軍主力將翻越阿登山區,攻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然後再從西、北兩方向進攻巴黎。在法國精心構築的馬奇諾防線正面德軍,則組織佯攻,牽制當面之敵,等到主力攻佔巴黎,並推進至該防線側后時,再發起進攻,與主力前後夾擊,聚殲當面法軍。
1940年4月,德軍佔領丹麥,並在挪威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后,德軍統帥部認為進攻西歐的時機已經成熟,準備於5月初開始進攻。此時,德軍從北海至瑞士一線共集結了136個師,其中10個裝甲師和6個摩托化師,坦克3000餘輛,飛機4500餘架。另有運輸機600架。兵力配置上分為A、B、C三個集團軍。
指揮的A集團軍群擔負主攻,下轄第4、12和16集團軍,共44個師(其中7個裝甲師和3個摩托化師),由第3航空隊提供空中支援,展開於亞琛至摩澤爾河一線,翻越阿登山區,向英吉利海峽沿岸地區實施突擊,分割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軍。
指揮的B集團軍群,下轄第6和第18集團軍,共28個師(其中3個裝甲師和1個摩托化師),由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支援,展開於荷蘭、比利時國境至亞琛一線,作為右翼,突破荷蘭邊境防線,佔領荷蘭全境和比利時北部,然後再向法國推進。
指揮的C集團軍群,下轄第1和第7集團軍,共17個師(其中1個摩托化師),位於馬奇諾防線正面,擔負佯攻,牽制當面法軍。
德軍在萊茵河地區還部署47個師(其中1個摩托化師),作為預備隊,其中20個師作為各集團軍群的預備隊,聽從於各集團軍群的調遣,另外27個師則作為總預備隊,由最高統帥部直接指揮。
荷蘭國防軍在於莫登附近炸毀貨輪,封鎖航道
所以,這些國家都還沒有進行充分準備,同盟國的作戰計劃直到1940年3月12日才最後確定,這是由法國總參謀長兼英法聯軍總司令甘末林上將支持制定的,代號“D”計劃,該計劃有兩個方案,如果德軍進攻比利時,法軍2個集團軍和英軍1個集團軍應迅速進入比利時,在比軍配合下,堅守代爾河一線;如果德軍進攻馬奇諾防線,則以1個集團軍依託工事進行防禦,再以1個集團軍為二梯隊,隨時增援。
英法聯軍空軍5月10日至6月15日撤退路線圖
比軍和荷軍都部署在本國境內,英法聯軍103個師,分為三個集團軍群:第1集團軍群,下轄法軍第1、2、9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共51個師,部署在法、比邊境和法國北部;第2集團軍群,下轄法軍第3、4、5集團軍,共25個師,部署在馬奇諾防線正面;第3集團軍群,下轄第6、8集團軍,共18個師,部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還有9個師作為戰略預備隊。此外法軍第10集團軍,部署在法國與義大利邊境,未計算在內。
1940年5月9日夜,德國飛機對德國的一所大學城——弗賴堡進行恐怖襲擊。德國轟炸機投擲的爆破炸彈炸毀一所女子寄宿中學和一所醫院,數百人被炸死和受重傷。德軍統帥部把這次挑釁襲擊歸罪於比利時和荷蘭空軍。這次襲擊成為德國國防軍向中立國家發動進攻的借口。戈林關於轟炸弗賴堡的這個兇惡的命令是由德國空軍第5大隊在約瑟夫·康胡別爾指揮下執行的。
1940年5月10日,天剛破曉,成群的德軍Ju 87俯衝轟炸機突然對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猛烈的轟炸。5時30分,在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300多公里的戰線上,德軍地面部隊向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揭開了西歐戰役的序幕。
德軍橫渡馬斯垂克河
5月10日拂曉,德國法西斯航空兵對海牙和鹿特丹實施瘋狂的轟炸后,接著在這兩個地區投下了近4000名傘兵。德國運輸機和滑翔機向空降兵佔領的機場運送德軍官兵達22000人。在荷蘭的第五縱隊幫助了德國傘兵和國防軍第18集團軍地面部隊。在秘密間諜的幫助下,化裝荷蘭士兵的德國破壞分子奪佔了馬斯河奈梅亨地域的全部橋樑和穆爾傑伊克以南的2座橋樑,並且破壞了荷蘭防線前的灌注系統。5月11日,德國空軍實施密集轟炸后,荷蘭空軍僅剩下12架飛機。
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3個裝甲師到達馬斯河北岸,並攻下了法國著名要塞城市——色當。
5月13日,德軍裝甲部隊充分利用空軍猛烈轟炸陷敵於極度混亂和驚慌之機,突破荷軍防線,與在首都鹿特丹空降的傘兵會合,14日德軍攻佔鹿特丹,荷蘭女王搭乘英軍驅逐艦逃往英國。5月15日荷軍總司令溫克爾曼將軍宣布投降。
德國人給英國和法國人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對法國的進攻,將按照稍作修改的“施里芬計劃”,經過比利時和荷蘭,即在北面,而不是經阿登山脈展開。可能因此,甘末林命令聯軍第1集團軍群按照“д”計劃進入比利時,以便向前推進,並佔領代勒河地區。英法軍隊按照司令部制訂的行軍路線圖開始行軍。法比邊境的地雷全被排除,雷柵也予開放。法軍和英國遠征軍放棄原沿法比邊界構築的良好陣地,而向安特衛普、盧萬、那慕爾地區推進,預計在該線可能與敵人遭遇。英法統帥部陷入了希特勒匪徒設下的陷阱。
英法統帥部從不真實的情況出發,認為希特勒分子將在“B”集團軍群的北面實施主要突擊,認為阿登山脈正面地段的地形不便機械化部隊越過,便在阿登山脈正面地段僅留下少量兵力。然而,希特勒統帥部卻以倫德施泰特指揮的“A”集團軍群的部隊恰恰就在阿登山脈實施了主要突擊。
正當比利時軍隊在同德寇艱苦奮戰,而英法軍隊穿過擠滿比、法道路的大批逃難人群緩慢增援比軍的時候,德國國防軍的一個強大的裝甲突擊集團在南面向西推進。當時,不論是在法國總司令大本營所在地萬塞,還是在巴黎,都未對此引起注意。德軍幾百輛坦克、裝甲車、汽車和摩托車的洪流沖入小小的盧森堡領土並沿山路擁向阿登山脈。
A集團軍群實際上並未遇到抵抗,即沿盧森堡和東南比利時領土前進100多公里。盟軍統帥部在阿登山脈投入300-400架轟炸機對付。英軍“噴火式”戰鬥機早於5月8日發現的克萊斯特坦克集群,本來有可能把這個集群封鎖在山裡。英國空軍指揮部對在阿登山脈的克萊斯特坦克集群訂有具體轟炸計劃。但因徵求英國內閣同意花了3天寶貴的時間,結果未能定下這個轟炸決心。
不伭法國飛機,還是英國飛機,連一架也沒有出現在山路上失去機動能力的德國坦克洪流的上空。法國騎兵沿阿爾隆和弗羅林維爾谷地對克萊斯特坦克實施的英勇衝擊,一一被德軍以火炮和機槍擊破。
5月13日,德軍坦克和摩托-機械化部隊擊潰幾個對其進行抵抗的法國師后,開始在日韋至色當正面強渡馬斯河。克萊斯特將軍的坦克集群從正面突破后,即向拉芒什海峽沿岸方向實施突破。盟軍統帥部沒有採取行動。軍方向政府報告了軍隊陷入的災難性處境。
法國政府各部門開始驚慌失措。
5月15日一大早,電話聲驚動了英國首相丘吉爾。這是法國總統雷諾在打電話。他急促地對丘吉爾說:“我們被擊潰了,我們失敗了。通往巴黎之路被打開了。”做出如此驚慌的結論還沒有根據,然而形勢的確是極其嚴重了。英法軍法從比利時慌亂撤退。克萊斯特坦克縱隊切斷盟軍在比利時的基本集團的後方的道路,繼續向拉芒什海峽推進。
希特勒軍隊沒有遭到嚴重抵抗,於5月19日夜突至索姆河口,佔領亞眠和阿布維爾,並前出至拉芒什海峽沿岸。在色當附近實施突破后,德軍坦克5天內即由東至西越過法國全境。同盟國的軍隊被打敗了。相當大的軍隊集團——包括法軍第1、7、9集團軍,戈特將軍指揮的英國遠征軍,以及比利時軍的部隊——共40個受到重創的師,在佛蘭德和阿圖瓦被切斷了與在索姆河以南的主力的聯繫。
5月21日前,盟軍第1集團軍群同第2集團軍群之間的缺口,由50公里擴大至90公里。5月22日,德軍1個坦克師突至布洛涅及加來邊沿。次日,德軍俘獲英軍達4000人後,佔領加來。
5月26日英國海軍下令代號為“發電機”的撤退行動。5月26日至6月4日,盟軍完成歷時9天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繼荷蘭之後便是比利時,它也未能對法西斯侵略進行有力的抵抗。也像在荷蘭一樣,德軍統帥部空投了傘兵。傘兵們製造驚慌氣氛,奪佔馬斯河橋樑和阿爾貝特運河渡口。似乎是攻不可克的埃賓-埃馬爾要塞就被用這種方法攻佔了。
由比利時法西斯頭子德格列爾領導的希特勒特務進行了積極的活動。在原主張同法國結盟的艾伯特國王神秘的死後,利奧波德三世國王從即位起就執行親希特勒政策。他是廢除法比同盟的倡議者。早在突然爆發戰鬥以前,就已預先決定了比利時的命運。
5月28日,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宣布投降。
6月18日,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
據統計,整個戰役期間盟軍共傷亡350000人,1900000人被俘。德意聯軍共傷亡155000人,其中陣亡45000人,受傷110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