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秋樓
梅州市歷史建築
萬秋樓是由梅州旅居馬來西亞華僑夏萬秋先生所建,他為馬國東英公司大股東之一,在海外勤儉打拚,闖出一番事業發財致富后,於1920年返國在嘉應州(今梅州)程江鄉(今梅州市梅縣區程江鎮)花了四十八現大洋元蓋了萬秋樓。同時也蓋了一座「萬秋學校」(現改名梅州市梅縣區扶外小學),以免費收容當地同鄉學子就讀接愛教育,此屬於他個人經濟支持下建立的學校,可見夏萬秋之熱心貢獻。
萬秋樓
該樓之結構格局,以客家建築的堅實結構方正格局為主,承有中原禮教和墾殖經驗所累進出來的樸實觀念,土木建築本身,著時反映出客家民系內在和外在需求的教化倫理,勤而樸實之性格。尤其在聚族防卸盜匪襲擊上,對於地域之適應,經歷一千五百多年流亡事實與海外奮鬥的行動,實在與其精神投射相結合。而建築融入中原板建屋技術,加上國外西方尖屋頂,具體營造技術彙集,形成舉世囑目的“新土圍龍文化”。在構造上則是由厚實1.2尺的土牆和百餘根直徑1.2尺長有4米余的花崗石之圓柱作骨架,石柱結合希臘時期建築風格,底座和頂端配有花卉與各種浮雕圖案,襯托著石米批盪、白石灰的牆體;室內設施也非常講究如地板花石磨光、彩圖;屋檐的繪畫浮雕等,使人讚美。樓內的大門小門、光窗及主樓騎樓,走廊都設鐵拉閘防護,天井上空設有防盜網設施。但歷經文革時期,防盜被拆除,總計200餘砘,以每公斤0.3元變賣,共賣一萬餘元﹔且外牆被人漆上許多文革標語,今整修過程中才又重新噴上石米外牆,現於外牆內側仍依然清晰可見當年標語的文字筆跡。
萬秋樓
然據悉夏萬秋先生,只住了一個晚上,緣由第二天接到報告說,鄉下有紅毛賊(大盜)要打劫,以致於非走不可,以後也沒有回來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