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1空空導彈
霹靂-1空空導彈
霹靂-1空空導彈(英文:PL-1 Air-to-air missile ),是中國20世紀50年代末期裝備的第一型短距空對空導彈,該導彈採用雷達波束制導,可全天候使用,主要用於攻擊中型轟炸機。
該型導彈是中國參照從蘇聯引進的K-5空空導彈仿製。K-5導彈又名K-5M,是蘇聯研製的第一種空對空導彈,北約代號AA-1。K-5導彈1955年研製成功,首先用雅克-25(Yak-25)截擊機試射,後來用於米格-19PM。K-5導彈,彈體由無線電控制艙、自動駕駛儀操縱艙、橫滾穩定自動控制和冷氣艙、戰鬥部以及無線電引信艙、火箭發動機和電池艙五大部分組成。
1958年中國在引進蘇聯米格-19戰鬥機的同時也引進了配套的K-5導彈,並開始仿製該彈。后將導彈命名為“霹靂-1”。霹靂-1空空導彈1963年11月進行定型試驗,1964年4月正式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該彈1974年停產,中國裝備的該導彈已全部退役。

美國“響尾蛇”AIM9B空空導彈
20世紀50年代末期,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緊追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在殲擊機還處於購買和仿製階段時,就開始了空空導彈的研製工作。

掛載響尾蛇AIM9B導彈的國民黨空軍F86戰鬥機
“霹靂1號”的研製工作由一機部航空工業總局總負責,331廠為主要承製廠和總設計師單位,朱傳千任總設計師。712、212、123、245廠及一機部18所等單位分別承擔了配套的自動駕駛儀、無線電控制儀、無線電引信、戰鬥部、葯柱等部件的仿製工作。

蘇聯K-5空空導彈線圖
在蘇聯專家的指導幫助下,331廠的170多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研製成功了4300多種工裝和30多套非標準設備,保證了仿製工作的順利進行。后又反覆進行技術革新,先後突破了塗層、氬弧焊接等22項關鍵技術,終於在1960年3月仿製出了第一枚導彈。
在“霹靂1號”導彈進行仿製的同時,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在建設中的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建設空空導彈試驗靶場。1958年4月,特種工程指揮部確定了機場、指揮所、技術陣地、航區及各測量站的布局。9月,陳士榘同志主持了靶場施工協調會,確定由空軍修建部、一機部第四設計院負責設計,並部署落實了施工任務。1959年春,在中央軍委的調集下,兩個工兵團、一個步兵師及空軍修建部等單位的1萬多名官兵和蘭州建築公司的1000多名幹部職工挺進戈壁,開始了空空導彈試驗靶場的建設。

掛載K-5M空空導彈的蘇聯米格-19戰鬥機
“霹靂1號”仿製出來后,中央軍委決定在剛剛建成的空空導彈試驗靶場進行試驗。為了準確測試自行研製的導彈性能,保證“霹靂1號”試驗的順利進行,國防科委決定先發射蘇制導彈,檢驗發射系統性能,同時考核部隊訓練效果和組織指揮能力。1959年12月13日,首枚蘇制K-5M導彈發射成功,到24日共發射61枚導彈,圓滿地完成了訓練任務。1960年5~6月,試驗人員又結合庫存的導彈性能檢驗,再次進行試驗,為“霹靂1號”的試驗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中國霹靂-1空空導彈
空中射擊試驗中斷後,科研人員開始集中起來分析原因。經過反覆論證,認為導彈雖然受控制,但由於彈道偏離靶機方向線太遠,從而無法命中靶機。

蘇聯K-5各型空空導彈線圖

霹靂-1仿製原型蘇聯K-5M空空導彈三視圖
經過一系列改進,中央軍委決定從1962年10月恢復“霹靂1號”的仿製生產。但此時,蘇聯甚至停止了過去合同中規定並且已開始供應的材料和設備,從而給仿製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331廠副廠長羅正坤帶領採購人員赴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到處尋找材料和設備。后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大力支持下,周總理親自批示從外貿倉庫調撥了3台大型冷凍機,從而解決了低溫箱的關鍵設備。為了能早日研製生產出合格的空空導彈,331廠針對中國製造技術本身落後的情況,在尊重蘇聯技術要求的同時,不迷信、不盲從,結合中國設備、材料改進工藝,終於使中國產空空導彈完全符合技術規範。

霹靂-1空空導彈
霹靂-1空空導彈可配裝殲-6戰鬥機,於1974年停產,現已全部從中國空軍退役。

可掛載霹靂-1空空導彈的中國殲-6戰鬥機
霹靂-1作為雷達型空空導彈,該彈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但是由於採用駕束式制導,必須與載機的火控雷達配合工作,使載機不具有“發射后不管”的能力;同時,受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機載雷達和導彈本身的性能很差,米格-17ПФ(殲-6)的機載雷達作用距離不超過10千米,由搜索轉為自動跟蹤的距離為3.2千克,可發射導彈的距離為2.5千米,導彈的射程受發動機推力限制不超過4.5千米,導彈的作戰高度受地雜波影響不低於2000米,載機只能從尾後攻擊機動性差的敵方轟炸機,不能滿足現代空戰的需要。

霹靂-1空空導彈(原型:蘇聯K-5M)線圖
霹靂-1空空導彈的研製,使中國導彈科技人員首次全面了解、掌握現代空對空導彈的基本原理和相關技術,為中國後續空空導彈的研製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