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略兵制兵爭
兵略兵制兵爭
周鑾書教授所著《兵略·兵制·兵爭》一書,是他學術生涯辛勤耕耘的一部分重要成果。這本書大部分為研究性論文,內容豐富,閃光點頗多,不乏真知灼見,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各篇邏輯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文筆流暢。雖為學術著作,但可讀性強。由於書中有些論文我過去看過,作者希望我為他的兵論文集寫一篇序。然而撰寫正規的序言,實非易事。變通的辦法,是談點讀後的感想以代之。
首先,讀了這部著作,覺得作者在軍事理論和軍事歷史研究方面,確實化費了大量心血。書中深刻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戰爭觀,以及根據唯物辯證法而提出的戰略戰術原則;同時,闡明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中對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學說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由於作者理論根底深厚,所以對許多戰例(兵爭)的分析研究,立足點高,總攬全局,在剖析重點、難點問題時,顯得遊刃有餘。《北伐戰爭中的江西戰場》,就是以此獲得佳評。書中關於中國兵制史的研究,擴充了一般通史著作的歷史容量,闡發了中國封建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朝代更替的某些內在規律,我讀了之後,歷史畫面的立體感頓時增強。例如,看完《宋代養兵政策剖析》,掩卷溟思,南宋詩人朱敦儒在《相見歡》詞中敘說的中原喪亂的悲愴情景,立即浮現在腦際:“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休?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宋代養兵最多,而不能自保。原因何在?當時的朱敦儒只會流淚,而不知喪亂何時了結。我們現在即可以做出科學的回答。所有這些,我相信對中青年讀者朋友了解中國歷史,會大有裨益。
其次,我認為,對當今世界形勢和國際環境,要有一個全面的清醒的估計。人們說,現在是和平時期,百姓安居樂業。這是事情的一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是:“當今世界雖然總體上形勢趨向緩和,但天下還很不太平,國際力量對比嚴重失衡,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依然存在並有所發展,軍事干涉主義進一步抬頭,影響亞太地區安全的消極因素和不確定因素,也不可忽視。”…因此,“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古訓,值得記取。在這種形勢下,出版《兵略·兵制·兵爭》這種縱論兵機的書,絕不是多餘的,它恰好為現實所必需,完全符合黨和國家大力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的精神。“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國防教育法》規定,各級學校應當將國防教育的內容納入有關課程或設置專門的國防教育課程,並將課堂教學同少年軍校活動或軍事訓練相結合。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少年軍校活動開展很不普遍,學校的國防教育也較薄弱。在青少年人群中,要扭轉不重視學習和掌握必要的軍事知識和技能的風氣。自古英雄出少年,“崇文尚武”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本書共分兵略、兵制、兵爭三大部分,收入了相關的文稿十餘篇,分別說明和論述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軍事家恩格斯、毛澤東和中國古代卓越的軍事家孫武的軍事理論、戰略思想、治軍原則及作戰方針。著重闡述和分析中國兵制的產生、發展、變化、特徵和經驗教訓等等。
序一
序二
自序
兵略
試論恩格斯軍事思想
簡論恩格斯作戰理論
概述毛澤東軍事思想
淺議毛澤東的戰略思想——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
漫談孫子的軍事思想
兵制
中國兵制史分期問題探討
論中國兵制史的特點
中國兵制史的若干重要經驗
記谷霽光先生談中國兵制史
附:中國兵制史研究提綱
附:清代兵制史研究的設想題目
隋唐、五代、兩宋、遼金兵制
宋代養兵政策剖析
評“廬山軍官訓練團”
兵爭
北伐戰爭中的江西戰場
試論“八一三”淞滬抗戰——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
評抗日戰爭中的緬甸戰場
江西的抗日戰爭——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
蘇聯紅軍與日本關東軍之戰
記谷霽光先生談中國農業民戰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