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和鄉

禮和鄉

禮和鄉是惠農區的一個回族人口聚集相對集中的民族鄉,因“藜篙塘”而得名,晚清以前。截至2020年11月1日,禮和鄉常住人口為5803人。

概況


黃河岸邊的近禮和鄉南部,人煙稀少,雜草叢生,十分荒涼,此地尤以藜篙遍地而稱藜篙塘,后稱禮和塘,傳之今日為禮和。全鄉面積7205.7公頃,總人口為11182人,其中回族佔78%。人均佔有耕地4.76畝,轄7個行政村,4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797戶。18-65歲的勞動力總數為7094人,在冊耕地面積為19737畝,可耕荒地為5.3萬畝。在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指引下,歷屆黨委、政府按照區、市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帶領全鄉一萬多回漢人民群眾,負重拼搏,埋頭苦幹,使全鄉各項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主要表現在:

交通方面

紅禮公路、石禮公路、禮寶公路、惠陶公路、沿黃公路和紅河公路,惠及全鄉七個行政村,今年鄉上又組織實施了銀紅公路長6.3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的目標,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

農業生產方面

經過第一、二、三、四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全鄉七個村改造中低產田5.3萬畝,配套支斗溝、農渠、橋、涵、渠口,支斗農溝尾水共計740座,砌護支、斗、渠21條長43.2公里,干砌石溝54條長14公里。建成禮和揚黃倒灌泵站兩座,總裝機容量605KW,輻射全鄉7個村49個村民小組,灌溉面積5.5萬畝。極大地改善了全鄉農業的發灌排暢通。種植結構明顯改善。突出以產業結構整為主線,統分結合為內容的發展新格局,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到2003年,總產量達到1786.3萬公斤,農業產值7539萬元。歷屆鄉黨委、政府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脫水菜、油葵等經濟作物。截止2004年,全鄉脫水菜面積達到8000畝,品種涉及蕃茄、芹菜、胡蘿蔔、青椒、菠菜等,基本上可滿足現有6家脫水菜廠的生產,油葵面積達到11500畝;飼草面積13000畝。複種工作面積大,品種多,面積為11708畝,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飼草料,全鄉糧、經、飼比例達到65:30:5。

生態環境建設方面

栽植各類抗天牛林木5474.4畝,計104萬株,營造骨幹林帶74條,農田林網1343條;營造黃河護岸林310畝,實施河灘造林14800畝,全鄉現有林地23007畝,人均佔有林地2.05畝,林木成活率達到85 %,保存率在95%以上,基本形成了以乾渠、幹路為骨架,以農渠、農溝為網路的二代農田防護林新格局。

畜牧業方面

重點發展了以引調小尾寒羊為主的高產羊改良本地的灘羊,增加產羔率;以秦川牛來改良本地的黃牛,提高了產肉性能,注重引進高產奶牛。截止目前,全鄉羊只存欄數達到3.87萬隻,牛的存欄數達到6050頭,其中奶牛飼養量達到723頭。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全鄉2979戶中建成磚混、磚木結構的房屋2523戶,磚房率達90.2%,以鄉政府駐地為中心的集鎮改造已基本完成,拓寬了全鄉700米的街道馬路,投資29.4萬元,完成上、下水工程,通過國家投一點,單位出一點,農戶拿一點的方式建成沿街商住樓177間9612平方米,各類商業網點遍布全鄉,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產和生活。2004年全鄉人均純收入2985元。

文教衛生方面

群眾性的文體活動經常以不同形式開展,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現有一所“九年一貫制”回民中學,五所完成小學,一所初級小學,有5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611人,其中回族學生佔79.9%,教職工153名,專任教師143名,教師學歷達到率100%。2000年至今,抓住全區百所回民中小學標準化工程建設機遇,採取區上投、縣上補、地方籌的方法,累計投資450萬元,先後建成了實驗樓、教學樓、綜合藝術樓及多功能廳;總建築面積4434平方米,小學在紅柴良學校配備微機27台,基本上實現了辦學條件標準化。醫療衛生條件大為改觀,建有中心衛生院一所,全鄉分佈8個醫療點,擁有專業醫療人員22名,基本上形成了以鄉中心衛生院為主,覆蓋全鄉的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群眾的初級衛生醫療保健工作初具規模,享有正常的醫療衛生服務保障。計劃生育為主的人口構成,人口素質顯著提高。建立健全了一支以鄉、村、隊三級聯創的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網路,群眾性的生殖保健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計劃生育政策宣傳深入人心,人口出生率每年控制在15‰以內。計劃生育率和間隔符合率每年保持在97%和95%以上。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10日,惠農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禮和鄉常住人口為580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