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衛農場

紅衛農場

紅衛農場屬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大型國營農場,總控制面積630平方公里,耕地30.5萬畝。農場位於饒河縣境西北部,與富錦、同江兩市交界處。1969年由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進入饒河縣開荒建場,1976年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改為紅衛農場,隸屬建三江農場管理局。紅衛農場地處三江平原東北部,南、北低洼多沼澤,中間平坦,土壤肥沃。場區林地分散,水草豐盛,野生動物和植物繁多,珍禽有丹頂鶴、天鵝等。農場以農業為主,多種經營,場辦工業有農機修配、糧油加工、飼料加工廠等。

自然資源


紅衛農場
紅衛農場
紅衛農場位於三江平原東北部的完達山北麓、撓力河畔。地勢平坦。這個農場現有水田48萬畝,是農業部水稻標準生產示範專業場。為了提高農戶應用農業技術能力,農場以水稻“三化一管”技術到位為重點,全面提升水稻生產標準。第一管理區水稻戶崔文臣種植了150畝水稻,全部用的是農場統一供給空育131品種和肥料,按照農場規定的管理措施落實到位,畝單產達到996.9公斤,創全國寒地水稻最高記錄。總控制面積630平方公里,耕地30.5萬畝,其中旱田9.5萬畝,水田21萬畝;林地10.8萬畝;水域.2萬畝;荒地17.3萬畝。林木茂密,草場豐厚。山產資源豐富,藥材有芍藥,威靈仙、茴香等30餘種;食用菌有木耳、蘑菇、猴頭等數種;山野菜有黃花菜、蕨菜等10餘種。農場下轄21個生產連隊,24個直屬單位,5個駐場單位。1997年底,人口總數11317人,漢族人口佔91%,其餘為蒙古、朝鮮、滿、回、苗等少數民族。

發展


農場實行“兩自理”、“四到戶”的經營體制,為糧食生產豐收奠定堅實的基礎,推行“四五一一”高產栽培模式,依靠科技增產增效,提高農業生產力。1997年,全場播種糧豆30.5萬畝,其中水稻16.5萬畝,大豆10.9萬畝,小麥2.5萬畝,玉米0.6萬畝,奪取了糧豆總產突破2億斤大關的好收成。
1997年糧豆總產量達到11.85萬噸,比1994年增長105%。1997年經營利潤達430萬元,是1994年的1.4倍。畜牧業走科技興畜之路,加大投入,規模經營。到1997年底,奶牛存欄278頭,產鮮奶630萬噸,產犢72頭。肉牛存欄3200頭,生豬存欄3180頭,羊存欄3510隻,禽類存欄3.5萬隻,當年完成牧業產值780萬元。1997年投放養魚水面310畝,產商品魚42.5噸,創漁業產值25.5萬元。
私營經濟發展較快,全場有個體運輸車輛380台,個體工商戶400戶,年經營總額1400萬元,已成為農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份。
紅衛農場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改善人民生活。全場平均每3家擁有一部電話機,場區和部分生產隊安裝了閉路電視,覆蓋率達50%以上,可收視節目25個。1997年,人均收入達3480元;全場職工儲蓄存款近4000萬元,戶均存款1.3萬元,現已有10個生產隊跨入小康隊行列。
農場高度重視教育事業,1997年投資415萬元,用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積極推進衛生保健事業,紅衛農場醫院通過了總局衛生部門的評估與驗收,獲得“愛嬰醫院”榮譽稱號。狠抓計劃生育工作,1997年計劃生育達標率為1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35‰。

發展前景


在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紅衛農場按照總局、分局的要求,立足本場實際,力爭到2000年實現糧豆總產量18.5萬噸,農業總產值3.1億元,工業總產值1100萬元,國內生產總值1.7億元。人均收入達到6500元。

簡介


該場位於定安縣東南部。東與瓊海市交界,西與龍門鎮大效村委會接壤,南與定安縣農技學校(原縣“五七”幹校)毗鄰,北接龍門鎮蓮塘湖村。場部距定城鎮43公里。農場地處低丘地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交通十分方便。
紅衛農場始建於1943年,由4戶華僑和當地農民共同創建。解放前為私人合股經營,稱廣合農場。解放后,由人民政府直接管理,將廣合農場改為定安縣勞改場,以種植橡膠為主。1958年,縣政府將定安縣勞改場、萬頭豬場、竹子場合併,更名為新進農場。1963年新進農場和水出農場合併后改稱定安縣下塘農場。1965—1970年12月,與定安縣勞動大學合併(1968—1970年勞動大學更名為“五七”幹校)。1971年1月,“五七”幹校分離出去,農場更名為紅衛農場。
1943年建場時,只是種植一些檳榔、胡椒等經濟作物。1952年開始種植少量橡膠,1972年大量種植橡膠,農場主要經濟來源於橡膠生產。1996年,全場橡膠種植面積達1709畝,胡椒180畝,檳榔30畝,杜果200多畝,經濟林700多畝,還有其他作物400畝。
農場在搞活集體經濟的同時,鼓勵職工發展個體經濟。1996年,個體農戶種植胡椒、檳榔等經濟作物200畝,養魚45畝,水稻45畝。這一年農場職工胡椒收入創歷史最高水平,80%的農戶收入1萬元以上。
徠農場有一家煙膠片生產車間,自行加工本場膠水。有小學一所,學生89人,教職員工8人。場部設醫療衛生站1所,配備醫務人員2名。1996年,土地總面積4562.70畝,其中已開墾利用3520畝;基建用地80畝;全場440人,其中在職職工208人,退休職工58人,承包外出經營44人。95%以上人口為漢族,個別為黎、苗族;場部下設5個生產作業隊,1家制膠廠。是年總收入108萬元,上繳稅金5.30萬元,利潤0.80萬元,職工年人均收入519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