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瀟
文藝社長
楊瀟,四川達川市人。編審。1976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同年在成都新興儀器廠設計所任技術員。
2019年11月22日,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楊瀟獲終身成就獎。
1980年起進入《科學文藝》編輯部,歷任編輯、主編、社長兼總編輯。楊瀟是連續三屆榮獲“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獎”和首屆“中國期刊獎提名獎”的科幻世界雜誌社社長,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楊瀟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出版工作中做出了特殊成績。
為表彰楊瀟在繁榮中國科幻和促進國際科幻交流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世界科幻協會(WSF)授予她主席特別獎(1991),俄羅斯宇航協會授予她柯羅廖夫院士勳章(1997)。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授予她“金牛獎”。楊瀟還多次榮獲四川省科協先進個人,四川省級機關三八紅旗手光榮稱號。
2019年11月22日,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楊瀟獲終身成就獎。
《科幻世界》
前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說,《科幻世界》取得的成就是“編輯們辛勤努力和無私奉獻的結果”。
楊瀟,就是辛勤努力和無私奉獻的先進典範。
從低谷走向繁榮,成為“全球第一”
1984年,在稿源和財源枯竭的最困難時刻,楊瀟就任《科學文藝》(《科幻世界》前身)主編。當時,她完全可以選擇有權有錢的單位“高就”,可是她卻選擇了默默的奉獻——堅守中國科幻惟一的陣地。
在國家完全“斷奶”,上級主管部門不給刊物一分錢的情況下,她團結大家共同編輯了幼兒科普書《晚安故事365》(四卷)、《中學物理圖冊》等十餘種暢銷書,靠發行圖書的贏利來補貼刊物的巨額虧損,同時“養活”了編輯自己。在運輸緊張的時刻,她脫下高跟鞋蹬上三輪車;在電梯停開的時候,她帶領幾個編輯硬是靠肩扛手抱將上萬冊圖書運上十樓辦公室;在寒風呼嘯的日子,她和編輯騎著自行車一個學校一個學校去組稿和征訂刊物。她認真閱讀和處理稿件,非常重視培養新作者,長期堅持親自批閱讀者來信,傾聽讀者呼聲,經過她和編輯們不懈的努力,終於使刊物穩住了陣腳。
1989年,可以說是雜誌社相當困難的時期,楊瀟下了一步險棋。
她和雜誌社的同志們深知,在中國發展科幻必須造氛圍、造勢。
既然科幻是“舶來品”,那麼從根本上說,就要讓中國的出版家、作家對世界科幻有個清醒的認識。為此,首先要睜眼看世界。
1989年5月,她單槍匹馬,拖著裝滿期刊及中國出版的科幻書籍的沉重書箱,去義大利出席WSF年會。她代表中國力挫競爭對手波蘭,取得1991年WSF年會的舉辦權。1990年,當WSF許多成員國抵制在中國召開1991年WSF年會時,她不顧暈車之苦,乘火車(因經費不足)從北京經過八天八夜的漫長旅途到達荷蘭。許多科幻作家都大吃一驚,深為她的勇氣與毅力折服。經她和同事們的努力,WSF成員國再次以壓倒多數通過在成都舉辦WSF年會。她擔任年會籌委會秘書長,以出色的組織才能和辛勤的工作,使成都年會成為“WSF成立以來,最隆重、最成功的年會”(WSF主席愛德華茲評語)。
1991年WSF年會在中國召開前後,冷落多年的科幻在中國復甦了,十幾家出版社相繼推出上百種中外科幻書。到會的中國科幻作家和編輯大開了眼界,大長了見識。
科幻熱在中國開始興起,使《科幻世界》度過了“生存期”進入“發展期”。月發行量由1991年的7000份,連年大幅度上升,到1996年突破20萬份,1998年達到23萬份,2000年躍升到近40萬份。如今科幻系列三刊,即《科幻世界》、《科幻世界畫刊·驚奇檔案》、《飛》(科幻世界少年版)加上雙月出版的《科幻世界增刊》,佔據了中國科幻期刊90%以上的市場。據美國科幻諮詢雜誌《軌跡》統計,《科幻世界》發行量遠遠超過美國的幾種科幻雜誌,成為全球第一。
在辦刊中,楊瀟提倡精品意識,從整體策劃到欄目設置、印刷發行,甚至紙張的使用,她抓得細,抓得緊,一抓到底。《科幻世界》備受讀者歡迎的欄目,如“名家·名著·名畫”、“科幻影視欣賞”、“環球郵箱”等,都是她親自向國內外作者組稿才辦成的。中國科幻的作者隊伍本來就相當小,20世紀70年代末出名的幾位科幻作家到了80年代中期先後輟筆。為了培養作者,《科幻世界》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堅持組織筆會,堅持評選“科幻小說銀河獎”,堅持培養新人。經過十幾年的堅持,終於形成了五個作者群,即:以理工科大學生、研究生為主的中青年作者群,海外學生作者群,中學校園作者群,翻譯作者群和直接供稿的歐美作家群。有了這五個作者群,好稿源源不斷湧向編輯部,使《科幻世界》漸漸成為薈萃中外科幻精品的極有特色的刊物。
2001年4月,德國著名記者庫爾特第五次訪問《科幻世界》,他在關於中國的有關報道中寫道:從中國科幻的發展可以感覺到中國邁向現代化的堅定有力的腳步。
創新是靈魂,科幻在新時代的任務是激發想像力和創新精神
在黨中央提出“科教興國”戰略之後,楊瀟更強調在科幻創作中加強科學內容和宣傳最新科技知識。編輯部同仁們更堅定了這樣的信念:使《科幻世界》成為激發廣大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薈萃我們民族豐富想像力的雜誌。
1999年夏季,高教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與《科幻世界》第七期主要內容不謀而合,成為轟動全國的大新聞。新華社記者評述:這種巧合,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從作文的命題可以看出,這是考學生的素質。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精神,這自然與《科幻世界》長期堅持的辦刊宗旨相契合。
為給21世紀中國科幻發展奠定基礎,經國家科委批准,由科幻世界雜誌社承辦的’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於1997年7月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上百名中外科幻作家,5名美、俄宇航員參加了本世紀在中國召開的科幻盛會。中國科幻,終於登上科學的神聖殿堂。國內外100多家新聞傳媒報道了會議和活動情況。美國《新聞周刊》的文章在《參考消息》頭版頭條位置轉載,中央電視台將’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作為“回顧1997年”的重要事件。
央視焦點訪談記者問,一個小雜誌社為什麼要“折騰”這麼大一個國際會議?
楊瀟告訴記者,我們希望造就追科學之星的新的追星族。從美、俄宇航員的成長可以給我們以啟示——閱讀科幻小說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在北京的會議和成都的夏令營,科幻作家、宇航員與來自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廣泛交流,在中國掀起了科幻熱和科學熱。
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出席了這次大會,並親切接見了科幻作家、宇航員。他在對中央電視台記者的談話中,盛讚科幻世界雜誌社在推動中國科幻發展方面的功績。
根據讀者來信調查,《科幻世界》的主要讀者群逐漸從初中生向高中生和大學生轉移。因此,刊物不失時機地作了調整,科幻迷俱樂部應運而生。清華、北航、北師大、北郵、復旦、南開、天大、川大、電子科大、西南交大、重大、湖南工大等,全國數十所著名高校都成立了科幻迷協會。清華的同學已在《科幻世界》上兩次推出“清華大學作品專輯”。
多年來,由科幻世界雜誌社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湖南、四川經濟廣播電台舉辦的長期固定的科幻作品節目,成為深受聽眾喜愛的節目。
苦練內功,投人競爭,不斷進取,永不停步
在《科幻世界》榮獲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獎之後,楊瀟絲毫沒有流露出自滿情緒,更加“居安思危”,讓全雜誌社的職工牢固樹立起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
到2001年,科幻世界雜誌社已辦成以《科幻世界》為核心的,擁有《飛》(科幻世界少年版)和《科幻世界畫刊·驚奇檔案》三刊,以及不定期以刊登長篇科幻譯著為主的《增刊》。加上光碟等周邊產品開發,雜誌社已經啟動了開創科幻產業的大計劃。
刊物辦多了,事情多了,青年人挑起大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整合資源,如何提高青年職工的素質,是個大課題。
楊瀟經常組織編輯們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特別是新聞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規,用以指導辦刊。在評審稿件中,她嚴把思想政治關,積極倡導“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為提高刊物質量,減少差錯,她堅持每月召開評刊會,嚴肅認真地找出當月刊物存在的缺點和錯誤,使刊物月月有改進。她十分注意聯繫廣大讀者,多次親自策劃主持“假如我當主編”的活動,每次收到數萬封讀者來信及表格,從中獲得了寶貴的數據和許多很好的建議。她說:讀者是用錢投選票,讀者不買你的雜誌,就意味著關門。我們一切努力都是以讀者為本,讀者每一封信對我們都是極其寶貴的。
為了練好內功,一段時間內每周二晚上的業務學習,由以楊瀟為首的社委會安排主講人和討論題目。期刊主編、正在讀MBA碩士的編輯、社內主管廣告發行的負責人、《電腦報》社長等等,能者為師。一人主講,大家踴躍發言,一堂課是一次信息大餐,一堂課是一次觀念的大衝撞,一堂課是一次思維火花的大爆發。青年人說,這樣的學習,簡直比讀研究生班還有收穫!
楊瀟胸懷寬廣,愛惜人才,努力培養人才,在雜誌社人才梯隊建設上,大膽啟用青年人。
《科幻世界》求賢若渴,重用人才,已成為四川省期刊界的佳話。藏族青年作家阿來調來后,在策劃、創意和文字上都顯露出較高的水平,才一年時間,便從編輯升任策劃總監,后又出任《科幻世界》主編。不久,阿來擔任總編輯一職,全面負責刊物的編輯工作。2002年10月,楊瀟又將社長一職讓賢給阿來。在阿來統領下的三刊,主要負責人均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
楊瀟十分重視學習,不斷用新知識、新觀念充實自己。她在報刊上讀到了《電腦愛好者》、《佛山文藝》的經驗,立即組織全社學習。她還多次派員到《知音》、《家庭》、《讀者》去取經。她多次親自帶領編輯們到重慶《電腦報》和成都《家庭電子》對口學習,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在她的帶領下,全體員工凝聚成一個有戰鬥力的團隊,群策群力,致力於發展,令許多同行讚歎:很難看到像這樣活力四溢、認真負責、秩序井然的雜誌社了。
隨著科幻世界雜誌社的發展,榮譽接踵而至,楊瀟更加謙虛謹慎,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她時刻表露出的是對自己和刊物的不滿,她和社委會提出“不斷強化精品意識,不斷發現新的增長點,不斷追蹤高科技新成果,不斷培養有潛力的新作者”等八個“不斷”,使編輯們時刻保持著清醒頭腦,投入更激烈的報刊市場的競爭。
台灣著名科幻作家、《幻象》主編呂應鐘和香港著名科幻作家李偉才均對楊瀟等20多年來獻身於中國科幻事業表示欽佩。《幻象》辦了兩年就關門,呂應鐘深有感觸地說:“我們不是沒有錢來補貼虧損,不是沒有科幻作家,也不是沒有讀者,而是因為沒有編輯——誰也不願意像楊瀟們那樣獻出那麼多精力來做為人作嫁衣的工作。《科幻世界》在國際科幻界享有盛譽,也是全球華人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