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宮燈

中國手工業製作的特種工藝品

仿古宮燈多燃蠟照明,為防風,用水膠刷過的紗布當罩,上面繪製各式各樣圖案,各含不同寓意,各有不同功用。

仿古宮燈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已經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仿古宮燈作為我國手工業製作的特種工藝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到今天在一些豪華殿堂和住宅里仍能發現宮燈造型裝飾。

歷史起源


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統一天下后,為了慶賀這一功業,在宮廷里張燈結綵、大擺宴席,盞盞宮燈,各呈艷姿。“宮燈”之名,由此而生。隋煬帝大業元年正月十五,在洛陽陳設百戲,遍布宮燈,飲宴暢遊,全城張燈結綵、半月不息。隋唐之後,每逢元宵節,家家寶燈高掛,處處明燈璀璨、人人提燈漫遊,盞盞爭奇鬥豔。後來,仿古宮燈的製作技術傳入民間。
在清代,仿古宮燈由於珍貴竟然成為皇帝獎賞王公大臣的賜物。《清朝野史大觀》有載:“定製歲暮時,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御前大臣皆賜歲歲平安荷包一、燈盞數對。”
明清的仿古宮燈主要以細木為框架,雕刻花紋,或以雕漆為架,鑲以紗絹、玻璃或玻璃絲。清檀萃所著《滇海虞衡志》里有“料絲燈”(即玻璃燈)的製作、傳入京城,以及在民間興衰的詳細記載,“料絲燈出永昌,言取葯料煎熬,抽絲織之為燈,故曰料絲。其葯料則紫石英、鈍磁、赭石之屬,不一類也。始出於錢能,以此進上,不使外人燒造。能去,始習為之;顧更精,長大幾二三倍,價甚昂,燒造者死,其子傳其法,人競燒之,價益賤,為之者遂不能精矣。宦遊者罔不取之。”

種類介紹


仿古宮燈種類很多,有一團和氣燈、哈哈二仙燈、三陽開泰燈、四季平安燈、五子奪魁燈、六國鳳祥燈、七才子路燈、八仙過海燈、九子登科燈、十面埋伏燈等。人們通過這些不同內容的燈籠,寄託心中的願望。如家庭和睦多掛“一團和氣燈”,家人出門在外的就掛一盞“四季平安燈”,家裡有學生的可以掛“九子登科燈”等等。

日常保養


因為仿古宮燈多為實木框架雕刻,所以日常使用中應注意防潮防蛀,以免造成燈具框架因為受潮變形,影響結構穩定,造成燈具的損壞和事故。多數燈仿古宮燈沒有經過防蟲處理,可能會有一些蟲卵寄生在木材中或外部害蟲蛀蝕,所以安裝應避開危害木製品的害蟲活動環境。使用中應使用低功率的散熱量較小的照明光源,以防止長時間的烘烤對木質的危害,以及火災隱患。
經常保養有利於延長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