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

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新橋鄉在湖南省的位置方公里,轄永杉、新橋、戚家、馬家、建榮、群強、煙田、白泥、黃皮、橫江、黃鎮、開印、合河、白石、官倉、沈龍、西沖、嶺南、西馬、張家、大坪、長咀22個村,200個村民組,2000年年末農業人口18659人。

歷史沿革


1995年撤區並鄉時,將新橋鄉與東山鄉合併為東山鄉,鄉政府駐地設東山鄉阮家段。但新橋鄉群眾對鄉名和鄉政府駐地設置有異議,要求鄉政府駐地設到新橋鄉政府駐地,兩地群眾各持己見。安化縣委、縣政府按照原定方案做了大量工作,未能統一,矛盾愈演愈烈,以致發展到工作失控,新橋群眾提出要求作為單列鄉鎮。安化縣委、縣政府從穩定大局出發,報請益陽市委、市政府變更行政區劃。1999年7月,經益陽市委、市政府批准,在原新橋鄉成立新橋建鎮試驗區,財政、行政單列。2000年8月,縣人民政府向益陽市人民政府上報了設立新橋鎮的請示,沒有得到批複。2006年,撤銷新橋建鎮試驗區併入大福鎮

地理位置


新橋鄉位於湖南安化縣縣境東部,芙蓉山麓。沂溪流經南北。周邊鄉鎮有東山鄉、清塘鎮、大福鎮,並與寧鄉縣溈山鄉接壤。總面積43.4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水田6712畝;旱土1602畝,山林23500畝。

行政區劃


新橋鄉在湖南省的位置方公里,轄永杉、新橋、戚家、馬家、建榮、群強、煙田、白泥、黃皮、橫江、黃鎮、開印、合河、白石、官倉、沈龍、西沖、嶺南、西馬、張家、大坪、長咀22個村,200個村民組,

人口民族


2000年年末農業人口18659人。

政治


現任工委書記李醫芳、管委會主任蔡衛軍。

經濟


企業

1986年以來,先後興辦的廠家有新橋電器廠,新橋膠木電器廠、新橋塑料袋編製廠,總計固定資產250萬元,職工120餘人,常年稅收6萬餘元。其中新橋塑料編袋廠年產值250萬元,年稅費4萬元,產品暢銷全省。2000年,全鎮工業收入278萬元,另有建築、運輸、商飲服務等收入358萬元。新橋塑料製品廠,現有廠房面積1600平方米;從業人員58人,其中具有中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3人,初級2人。主要生產以聚丙烯、聚乙烯為主要原料的各類塑料製品。安化縣新橋塑料製品廠建廠以來,在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採用先進的工藝和設備,浙江引進溫州的技術和管理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農業

種植業人均稻田0.5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60%的稻 田可種雙季稻。80年代後期,大部分勞力外出務工,故大多數農戶改種單季稻,雙季稻種植物面積不到10%。隨著農業技術的推廣普及,稻田畝產已由150多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旱糧有紅薯、玉米、大豆等。2000年,糧食總產3203噸。全鄉種植了一批杜仲、厚朴赤芍尾參玉竹等中藥材,使產業結構得以改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2000年種植業收入達到426萬元。養殖業80年代初,有少數農民到株洲養豬,至90年代,有700餘農民先後在長沙、株洲、益陽、婁底、廣東等地專業養殖。大批農戶異地養豬,主動優化環境資源配置,收入可觀,為新橋養殖業一大特色。據不完全統計,僅此一項每年純收入達700多萬元。這些專業戶80%的修建了樓房,並有一定積蓄。本地養殖業也有所發展,2000年,牧業收入265萬元。林業山林面積23500畝,森林覆蓋率40%。鄉辦水牛灣林場面積4800畝,場內森林茂密,是新橋的綠色銀行。另有村辦林場10個,面積3000畝。各村都有護林員,境內林政秩序井然。2000年,林業收入為64萬元。工業正在迅速起步。以煙花鞭炮、竹木製品、電器產品三大產業為目標,大力發展鎮村企業。鞭炮是傳統拳頭產品,,集中生產,形成規模,規範經營。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錳、銅、釩、金、石灰石等。通過優化環境,吸引外資開採礦產資源,竹木資源豐富,米酒是新橋特色產品,釀造歷史悠久,製作方法獨特,酒味奇美,馳名省外。
安化縣大福鎮新橋管區白石村果園,位於湖南省安化縣大福鎮,與寧鄉縣溈山千年古寺——“密印寺”毗鄰,且與溈山漂流相距較近。果園位於安化與寧鄉交界處,挨著雪峰山脈,交通便利。果園擁有近百畝土地,二千多棵果樹,共有黑寶石,秋姬,奧德羅達等多個品種,這些都統稱為布朗李。布郎李是我國近年引進的優良新品種水果,國內各省均未大面積種植,由於布郎李的早產、豐產,易管理性,是目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果樹換代的最佳品種,同時更可作為觀光果園的新品種,春有白花滿山香,夏有黑李滿枝頭,極具觀賞價值,種植布郎李有極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布郎李具有皮薄肉厚,口感佳,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等優點。果園處在江南地區獨特的沙質土壤之中,果實味道優良,口味獨特。果園前景廣闊複雜果園栽培技術一、栽培技術1.1品種配置與栽植地選擇1.2栽植方式及密度1.3栽植1.4定干二、栽培技術2.1灌水2.2施肥2.3疏花疏果2.4整形1)自然叢狀開心形2)自然開心形3)主幹疏層形2.5修剪[1]1)幼樹修剪2)盛果期修剪三、病蟲防治果園發展規劃安化縣是個國家級貧困縣,那裡很多人仍然過著溫飽線下的生活,但是在那裡有著豐富的林業資源,因此有很多人抓住當地資源優勢去脫貧致富。果園正抓住這個時機發展自己的優勢,同時為安化的發展貢獻其微小的力量。

文化


歷史足跡

永鎮橋原名新橋,位於鎮區西側,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橋以二石為墩,橫跨沂溪,橋長12米,寬4米;橋亭為木結構,飾以古典雕刻。此橋地處要道,可通寧鄉 、長沙、大福、益陽、梅城等地。該橋建成后,逢年過節,集貿趕會,熱鬧非凡,新橋地域亦因此得名。開印橋位於開印村,橫跨沂溪河支流。為全麻石結構,墩高6.5米,跨徑7米。相傳竣工之日,適逢陶澍進京趕考。

特色產品

新橋鄉特色農產品:木材,茶葉,稻穀,紅薯,玉米,雜糧,飼料,獼猴桃,水產。

社會


教育事業

安化縣大福鎮新橋中學坐落在白石村貓公橋附近,故俗稱貓中,學校歷史悠久,校園面積大,建築面積也大。現有教學班級二十多個,學生數百人,在職教職工數十人,專任教師上十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2007年—2010年,先後投資幾十餘萬元修建了教學樓、男女生宿舍,並全部添置高標準室內配套設施;後來乘義教工程東風及農網改造良機,投資逾百萬元新修了集師生食堂、風雨球場於一體的綜合大樓,架通了學校高壓專線。2009年上期起,學校實行全封閉式規範管理。
新橋完小歷史悠久,后經幾度遷址更名,並且不斷發展壯大。校址在新橋主街道。
安化縣新橋鄉中學
安化縣新橋鄉中學坐落在白石村貓公橋附近,故俗稱貓中,學校歷史悠久,校園面積大,建築面積也大。現有教學班級二十多個,學生數百人,在職教職工數十人,專任教師上十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2007年—2010年,先後投資幾十餘萬元修建了教學樓、男女生宿舍,並全部添置高標準室內配套設施;後來乘義教工程東風及農網改造良機,投資逾百萬元新修了集師生食堂、風雨球場於一體的綜合大樓,架通了學校高壓專線。2009年上期起,學校實行全封閉式規範管理。
新橋完小
新橋完小歷史悠久,原名新橋中小學,校址在新橋主街道。初設初小班、高小班。后經幾度遷址更名,並且不斷發展壯大。

基本設施

鎮區建設,1999年,新橋管區改製為建鎮試驗區后,鎮區建設即為首項任務。至2000年,完成建設面積0.8平方公里,硬化公路1000米。建成永新、永梅、新溈、新東四條街道。交通、通訊、供水、供電已成系統,鎮區建設初具規模。電力水利,全區已架通高壓電網,並對16個村的低壓電網進行了整改。水利方面,因水土流失嚴重,水災多發,水利建設重點是加固河堤水庫。1986~2000年,以楠木、黃皮兩個水庫為重點,完成漿砌渠道35公里,灌溉面積2000多畝。並在1997年建成自來水廠,解決5000餘人生活用水。另有3000多戶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用上了自來水。電信電視,電信,80年代初,僅有一部電話機。90年代後期,開通程式控制電話,2000年有用戶748戶。另有移動用戶260多戶。新建電信大樓佔地300平方米,建築面積480平方米。電視,已建有線電視站,開通永杉、新橋、白石、西沖、張家、西馬、大坪、建榮等村有線電視網,可收看6套節目,4000多農戶擁有電視機。

醫療衛生

有一所鄉鎮級醫院-新橋衛生院,位於新橋新偽街
有一所縣級醫院-安化縣新橋惠民醫院,位於新偽街!
另有7個村級衛生室。

代表人物


羅藝華,男,畢業於安化縣職業中專,畢業以後一直從事禽類養殖工作。是安化縣木子鄉木子村養雞專業戶,羅毅華從事規模化養雞已有6年歷史,經過多年探索,他找到養雞獲得大利潤的“秘訣”——“仔雞自育,飼料自備,肉雞自殺,雞糞利用”的一體化生產經營之路。經過多年的實踐,羅毅華一直選擇三黃雞與本地土雞雜交培育出的三黃雜交仔雞。雜交雞成活率高、抗病力強。羅毅華每年出售的近2萬隻雞全是自己培育出來的三黃雜交仔雞。羅毅華告訴筆者:“如果到市場上購買,一隻仔雞需1.5元左右,而自繁,1隻只需0.8元成本。”近幾年來,由於飼料漲價過猛,一些農戶養雞效益大大下降,大多數養雞戶只是“零錢攢整錢”,沒能形成氣候。羅毅華在養雞的同時還進行肉雞飼料高效配方研究。並自辦一個加工廠,用自己研製的飼料養雞,每年可減少飼料成本近8000元。平均每出售一隻肉雞可降低飼料成本0.5元。由於雞種優良、飼料充足,加上科學管理,羅毅華的雞飼養周期比一般農戶縮短了10多天。為了獲取更大利潤,羅毅華又自辦了宰雞場。自殺肉雞,每售1隻,純利比只養不殺高出1元。由於他養的雞肉質好,深受消費者青睞,除在本地銷售外,還與常德、長沙、岳陽等外地客戶建立了長期的購銷關係。2004年,他出售肉雞15000多隻,獲利10萬餘元。養雞規模大,雞糞也多。如何充分利用雞糞產生經濟效益呢?於是,羅毅華在餵雞的同時還一邊進行生豬高效飼料的配方研究,將雞糞處理混配精、粗飼料餵養生豬。為此,2003年,他又修建了面積達600平方米的豬欄,2004年底,他出欄肥豬50多頭,年創收2萬餘元。目前,羅毅華已形成了以養雞為龍頭,以加工飼料、養豬為輔的一體化養殖體系,2005年創收13萬餘元,成為安化縣遠近聞名的專業養殖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