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
漢語辭彙
性善,漢語辭彙,拼音為xìng shàn,意思是戰國時孟子的觀點之一,認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種先驗的人性論。
一、性的本質:心生為性:
性
思
2.生。我們因為父母愛的力量、父母的慾望,而合成了我們這塊肉肉。我們典籍《禮運》中有記載:人以縱生,貴於橫生。我們“人”這塊肉肉,是以縱向降生於世的(不包括手術型的剖腹產),以此區別於橫向出生的動物。“……按禽、獸、艸、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為天地之心;惟人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為極貴。天地之心謂之人,能與天地合德……”這是我們人與生俱來已具備靈性、具備高等意識的明顯特徵。
3.性。是具備創造力(心)的、生命力(生)的,向上提升能力的。這是我們得以留存於今、生生不息的本質。我們的創造力與生命力,往縱向發展,創造出人類文明;往橫向發展,誕生出泱泱族群,繁衍不息。
二、善的本質:羊言為善:
1. 羊,象形字,上面是兩個羊角,取“人人”、平均之意;羊言為羋(mi),上出之氣。羊言為善,人人上出之氣。
善
三、性善
我們人的性善,是人人本性所具有的、向上提升的本質、本性、本能。
我們人類文明沉澱下來的文武之道,是發揮這個我們人本身的性善本質,去達成提升生命進化的目標。此是我們生命之源、生存之本。
性善。性,人具備向上提升、創造力的本質、本性、本能;善,人人向上提升的氣。合起來的意思是,人人本性所具有的、向上提升的能力。
性善是戰國時孟子的觀點之一。認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種先驗的人性論。
《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 道性善,言必稱 堯 舜。”參見“性惡”。
《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公孫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孟子以性善論作為根據,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不忍人之政”)。
孟子對於性善論的最用力的論證,是通過人的心理活動來證明的。孟子認為,性善可以通過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動加以驗證。既然這種心理活動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據的,是出於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稱之為“良知”、“良能”。
1. 以“不忍人之心”論“本心”,確立性善論。孟子看重心的道德本性“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2. 由本心論本性,由不忍人之心得出’四端’說,所以人才有“仁義禮智”四德。即將善這種本性看做生而有之的先驗的。
孟子的四端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公孫丑》上)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現,是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所以孟子認為沒有四端,則不能成為人。
3. 孟子的盡心、知性、知天只有盡自己的道德本心去行事,就可以認識了解到自己的本性是善的,在內心上不會抗爭,由此知本性與本心。而了解自己的本心是善的就知天了。確認人的善來自於天將人的價值源頭客觀存在化。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