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舞台
上海新舞台
始建於1917年、曾享有"遠東第一遊樂場"之稱的上海大世界,歷時數年改造,重獲新生。今年8月,煥然一新的"共舞台--時空劇院"將在大世界開張,享譽世界的多媒體夢幻雜技劇《時空之旅》也將在這裡揭幕首演新劇目《鏡界》,而且該劇已經與"共舞台"簽約駐場演出10年。
目錄
中國近代第一個具有新式設備的劇場,也是從事戲曲改良的演出團體。1908年 7月,京劇演員潘月樵、夏月潤、夏月珊與上海信成銀行協理、曾任同盟會幹事的沈縵雲等,集資創建於上海南市十六舖。主要編演京劇,也間有文明戲的演出。
新舞台的成立,是辛亥革命前後民主思潮高漲,資產階級戲曲改良活動的產物。新舞台曾多次遷移,但始終堅持不去租界演唱。它第一次在中國戲曲史上改茶園為新式劇場,將帶柱方台改建成半月形的鏡框式舞台(中間設有轉檯裝置),並將燈光布景運用到戲曲舞台上來,形成了當時舞台美術的一個新的流派。新舞台還實行了賣票制;改革舊劇場中泡茶、遞手巾、要小帳等積弊。為了提高藝人的地位,還改稱伶人為藝員,拒不應唱堂會;演員一律不用藝名而用真名。新舞台的主要演員除潘、夏等人外,還有馮子和、周鳳文等。潘月樵(1869~1929),江蘇甘泉(今揚州)人。早年藝名小連生,初習梆子,后改唱京劇老生,以做功見長。辛亥革命后在上海等地歷任軍職,因反對袁世凱曾遭通緝。夏月潤(1878~1931),字雲礎,安徽懷寧人,演武生,兼演紅生,曾任上海伶界聯合會會長多年。辛亥革命中,潘月樵和夏氏兄弟等人建立了伶界義勇軍,攻打江南製造局。又首創募捐義演,支援革命。為此,孫中山曾親書“現身說法”的匾額,表彰他們的功績。新舞台演出過不少宣傳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時裝新戲,如《潘烈士投海》、《黑奴籲天錄》、《黑籍冤魂》、《玫瑰花》、《波蘭亡國慘》、《中國國會萬歲》、《血淚碑》、《新茶花》、《華倫夫人》等。當時一些從事文明新戲創作的著名演員,如歐陽予倩、劉藝舟、王鐘聲、汪優遊、沈冰血等,都先後參加過新舞台的演出,推動了資產階級的戲曲改良活動,也使新舞台成為辛亥革命前後宣傳革命,匯演新戲的一個重要場所。影響所及,後來在北京、武漢等地都建立了類似新舞台的劇場。
上海新舞台
上海新舞台
上海新舞台
辛亥革命失敗后,在殖民地商業化傾向影響下,新舞台漸趨衰落,後期蛻變為專以滑稽噱頭和機關布景取勝的演出場所。1924年,劇場改建民房出售,劇團也隨之解散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