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達克

藏族的傳統居住區

拉達克(藏語:ལ་དྭགས་;英語:Ladakh)位於克什米爾東南部,北有喀喇崑崙山脈、南有喜瑪拉雅山脈,西南則是克什米爾山谷,全境居世界屋脊之上,介於海拔3000米至6000米。拉達克面積45110平方公里,首府是列城

歷史沿革


早在公元二世紀佛教傳入以前,這裡就和廣闊的西藏一樣,信奉著原始的苯教,在這裡建立了藏族人的國家“象雄王國”。
公元七世紀,著名的吐蕃王松贊干布興兵西擴,結束了“象雄王國”的歷史,吐蕃王任命親信為象雄總管,直接掌管阿里和拉達克地區。雖然其間唐朝也曾統治過這個地區,但多數時間還是掌控在吐蕃王朝之下。
公元九世紀中期,吐蕃內亂,國家分裂,各地貴族領主擁兵自立,在阿里和拉達克地區出現了新的藏族人國家古格王朝。後來古格國王的兒孫們又各自建立王朝,拉達克王朝就出現了。這個時期大量藏族人湧入了拉達克。佛教也傳入了西藏,形成了藏傳佛教
公元十六世紀中葉,拉達克王朝被“勝利王朝”取代,這個王國的名稱也被稱為“納姆加爾王國”。
1635年,“納姆加爾王國”趁古格王國僧侶叛亂之際,派兵圍攻古格都城,古格王國滅亡。拉達克吞併了古格王朝的屬地,成為拉達克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
隨之而來的是佛教的發源地,北印度一帶,被伊斯蘭化的突厥人的後代佔領,這就是印度的莫卧兒帝國。信奉佛教的拉達克王國不斷遭到來自北方、西方和南方的伊斯蘭的壓力,多次遭到襲擾和劫掠,由此開始逐漸衰落。面對莫卧兒帝國的壓力,納姆加爾國國王有時表現為臣服於印度,有時又宣稱附屬於西藏,變來變去幾十年。時空轉換,西藏成為了清朝的一部分,拉達克也成為清王朝的領地。
莫卧兒帝國在十八世紀中葉衰落後,印度陷入混亂狀態。各個王公擁兵自重,稱霸一方,英國殖民者乘虛而入。1819年,錫克王國聯合查謨王國奪取了原屬阿富汗的克什米爾王國,並支持查謨國王侵佔拉達克的納姆加爾王國。拉達克雖然組織兵力對抗,居民也多次起義,西藏也派兵馳援,但都以失敗告終,查謨國王用刺刀扶持了一個完全聽命於自己的納姆加爾新國王。
在此後的幾年裡,拉達克地區不斷發生起義,查謨國王不得不多次派軍隊鎮壓。當時拉達克曾派人到拉薩,要求西藏和清朝中央政府派兵援助,但駐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卻拒之弗納。
1839年查謨國乘錫克國王去世之機,出兵攫取了克什米爾;1840年又佔領了拉達克西北的巴爾蒂斯坦。查謨國王成為克什米爾地區的霸主,被英國殖民當局封為查謨-克什米爾土邦大君。
1841年,膨脹的查謨發動了對西藏的入侵。這次入侵主要是為了控制西藏西部的羊毛產地,以及阿里地區傳說中的金礦和寺院財寶,其遠期目標是佔領整個西藏、以及中國新疆的葉爾羌等地,建立一個幅員廣大的多格拉帝國,從而控制整個喜馬拉雅山西北地區的貿易。查謨部隊分三路進軍,擊潰了派來阻攔他們的西藏軍隊。到夏末,他們就佔領了包括蘭戛錯湖和瑪法木錯湖等聖湖在內的大片地區,即到達了現在的普蘭縣地區。
清廷駐藏大臣聞知查謨入侵的消息后,責令西藏地方政府派藏兵前去增援,后藏地區的領主和寺院們也動員起來,調集民夫趕在大雪封山之前把糧餉運到前線。在冰天雪地之中,藏軍全殲查謨侵略軍,並乘勝進入拉達克。查謨-克什米爾大君聞訊加派精兵,與藏軍激戰於班公河地區,他們利用“水淹七軍”之法,大敗藏軍,藏軍主帥被俘,士兵多被殺害。
查謨-克什米爾大君的行動也超出了英屬印度自己的目標,由於雙方互有勝負,英國指派克什米爾與西藏在拉達克列城展開了和談。在最終簽訂的條約規定雙方承認舊有的邊界。1846年夏天,在沒有清朝代表參加的情況下,英國單方面劃定了查謨-克什米爾土邦的東界,並將拉達克划入克什米爾版圖。臣服於查謨-克什米爾的拉達克王國從此被正式併入克什米爾土邦之內。
獨立后的印度承接了英屬印度的衣缽,他們感謝英國殖民者把拉達克變成印度的領土。中國政府能接受這個事實嗎?
從1911年到1949年,國民政府沒有答案。新中國成立后,1963年中巴兩國邊界劃線,實質上是巴控克什米爾和中國之間劃界。雙方同意“以傳統習慣邊界線為基礎,並參照自然地形,本著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精神予以劃定”。其中的“自然地形”,就是按喀喇昆崙山的分水嶺劃界,流入中國河流的流域划入中國,流入巴基斯坦河流的流域划入巴控克什米爾。在這次劃界中雙方都做出了妥協,巴方同意按分水嶺劃界的原則,將喀喇昆崙山走廊531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中國;中方同意按分水嶺劃界的原則,將罕薩(坎巨堤)地區194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巴控克什米爾。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拉達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北有喀喇崑崙山脈、南有喜瑪拉雅山脈,西南則是克什米爾山谷,全境介於海拔3000米至6000米。

地形地貌

拉達克的首府是列城(Leh),也是拉達克最低的地方,大部分的居民住在海拔3000米的拉達克河(印度河上源)的山谷里。

氣候特徵


拉達克氣候乾燥,溫差甚巨,拉達克因地處高山深谷,以致氣候相當乾燥。北方為喀喇崑崙山脈所阻擋,南邊以喜馬拉雅山為屏障,所以北方的濕氣和雨水無法吹過來,而南方每年定期吹向印度大陸的季風也無法進入。
拉達克南北氣候差異很大,降水量自西南向東北遞減:氣溫自南而北遞降,查謨1月平均為14℃,列城在0℃以下。夏季最高溫度可高達38℃,入夜後可降到7℃左右,冬天天氣寒冷,平均氣溫零下25℃左右,最冷時會到零下30℃,即使是在列城也會降到零下20℃,冬夏的溫差可達60℃﹝冬天則常處於-30℃以下﹞,所以每年的9月至來年的6月,拉達克可以說完全與世隔絕。
拉達克為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使得太陽的熱量更為強烈。

人口民族


人口26萬,不到印控克什米爾人口的5%,是一片地廣人稀的地方。居民主要是藏民,流行藏族語言,主要信奉藏傳佛教。

政治


領土爭端
印方曾聲稱,中印邊界西段早在19世紀40年代就已劃定,遭到中國方面的駁斥;直到今天,中國和印度的劃界仍懸而未決。
2019年8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印度宣布成立“拉達克中央直轄區”涉中國領土問題表示,中方一直反對印方將中印邊界西段的中方領土(白石灘,音譯是阿克塞欽)划入印行政管轄範圍。這一立場是堅定、一貫的,從無任何改變。近日印方以單方面修改國內法律的形式,繼續損害中方的領土主權,這一做法不可接受,也不會產生任何效力。我們敦促印方在邊界問題上謹言慎行,嚴格遵守雙方達成的相關協定,避免採取導致邊界問題進一步複雜化的舉動。

文化


拉達克是個藏語名詞,意思是“喇嘛之地”。拉達克的建築風格是藏式的,首府列城的地標性建築與拉薩的布達拉宮基本相同,以“小西藏”來形容拉達克是最貼切的。
拉達克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歷史上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位於克什米爾東南部,現絕大部分由印度實際控制。
藏傳佛教
拉達克
拉達克
拉達克等地信仰噶舉派佛教。Thiksey(提可色)的宗堡,被國際媒體稱為修道院,其實它與日喀則江孜古堡、桑珠孜宗堡一樣――位於海拔3600米,是藏傳佛教黃帽子教派的機構,後來成為寺廟,建築格式和西藏江孜古堡、桑珠孜宗堡、布達拉宮相似,是拉達克中部地區最大的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