滘尾祥光
滘尾祥光
分,即角尾鄉的呷角上。 10 10
“滘尾祥光”為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徐聞八景”之一。
我國大陸海岸線,東起遼寧省東港市的鴨綠江河口,西至廣西東興市的北倫河口,綿延 180 阿多公里,但最南點知曉的人並不多,那就是廣東省徐聞縣的燈樓角,其位置為北緯 20 度 13 分,東經 109 度 55 分,即角尾鄉的呷角上。其位置十分重要,西臨東場灣,東為角尾灣,自北向南楔入瓊州海峽約 3 公里,扼北部灣與瓊州海峽進出口的咽喉,南與海南島澄邁縣遙遙相望,是瓊州海峽航道的要衝。
據介紹,燈樓角是南中國海上交通的咽喉之地,但燈樓角前潮汐變化無常,風大浪急,暗礁散布奇詭,前有二洲\三洲,常有來往船隻觸礁破沉,當地有諺語傳“東北風,流西水,西北風,流東水,有去無回”。文化部門多年來在燈樓角東邊8公里處海灘上拾得大量唐宋代瓷碗、盤、盞,經考為沉船遺物,可見燈樓角前海道是古人行船的鬼門關,惶恐灘。
燈樓角面積約3000平方米。這裡有銀白的沙灘,玲瓏的貝殼,洋人留下的房屋、水井遺址,並有挺拔的綠椰,葳蕤的木麻黃,婆娑的路兜勒,悅目的山花野草。建國后重建的燈塔圓簡形,高15米,渾身潔白,活像白玉砌成的寶塔聳立在角上,雄偉醒目。每當晨曦初照時,海面一片金黃,角上也披上了金光,絢麗輝煌;斜陽西墜,晚霞挂彩時,燈塔閃光,海面上一片血紅,給圍堤、鹽田、林梢抹上夢幻般的色彩,顯得神奇、恬靜而瑰麗。在這裡可觀晨曦夕陽下的佳景。放眼西南海面,有時可看到奇特的“排浪”。“排浪”數里長,象銀色的長堤,一道接一道,從海面遠處滾滾而來,煞是壯觀。
鴉片戰爭時,法國侵略者開始覬覦這條黃金海道,並於1890年在此建起導航燈塔,形似樓梯,故稱燈樓,燈樓角由此而得名。該角所在的位置為東經 10 9 度 5 5 分.北緯 20 度 13 分,即角尾鄉角尾角的岬角上,為祖國大陸最南的尖角,有 " 極南 " 、 " 盡南 " 之稱,可與海南島 " 天涯海角 " 相提並論。此角地理位置十分險要,處於瓊州海峽和北部灣臨界線上,扼兩海區進出口咽喉,是瓊州海峽航道的要衝。此角原為三面海抱,一面沼澤地接連的小島,總面積 10 萬平方米。角尾燈塔的建成比湛江東海硇洲樓塔早了9年,硇洲燈塔建於1899年,角尾燈塔的營建是法國殖民者掠奪廣州灣的一個最早的鐵證。燈樓角曾經飽受侵略者鐵蹄的踐踏,燈樓角的沙灘留下了先民的斑班血痕與淚痕,但也記載了中國人民為完成解放事業而建樹起的豐功偉績。1950年3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軍一一八師三五二團組成的一個799人的加強營在師參謀長苟在松和營長陳承康的率領下,分乘十三隻木帆船,於十九時半,從燈樓角啟航,實行首批第一次偷渡的有放坡村、許家寮、三塘村、四塘村的船工舵手80人,於3月6日十四時,先遣部隊在海南島白馬井一帶登陸,取得成功。1980年有關部門在此重新修建了一座高16米的圓筒形燈塔,1994年3月廣東省海洋局投資100多萬元在此建起一座高十層36米高的六角棱形燈塔。2000年11月,省政協考察團親臨燈樓角參觀,省政協秘書長、著名書法家林雅傑筆題下“滘尾祥光”四字。
燈樓角曾被法國等帝國主義國家所佔據,並留有多處遺跡。解放海南島時,又是解放軍橫渡瓊州海峽的首發港。具有很大的歷史紀念價值,已闢為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此角上仍保留著 1980 年重新修建的圓筒形燈塔,高 16 米。燈塔的東北角 10 米 處留有法國人居住區遺址,一段 30 多米長,精工雕鑿而成的拱形石牆依然聳立。反映出古時異國建築風情。燈塔東面又有 1960 年解放軍建造的炮樓,高三屋,仍保存完好。燈塔北面 10 多米處,有 1994 年 3 月省海洋局撥資建起的一座十層 3 6 米 高的六角方形燈塔臨風而立,直指雲霄,建成后取代了原燈塔。
新建燈塔塔身全部用白色瓷磚鑲嵌,又用藍色瓷磚隔層,塔內每層有十六級階梯,呈革形.最高一層安置標燈、呈半球狀。該航燈採用太陽能裝置,自動自滅 " 唱尾祥光 " 耐人尋味。現在這座燈塔是瓊州海峽、南海諸島和北部灣唯一的航標燈,也是中國大陸最南點的標誌物。登塔遠跳,才真正體會到 " 眼界高時無礙物,心源開處有清波 " 的真諦。臨高的建築物和馬山村電廠隱約可見;峽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盡收眼底;海面上天光水色溶為一艦煙波浩瀚,湧入視野;東北面幾百畝鹽田縱橫交錯近在眼前。此角上沿岸防護林帶貫穿而過,墨綠盡染。椰子樹、木麻黃樹、相思樹、仙人掌、灌木叢、海草花以及不知名的野花,還有零星散布的紅樹林等構成了迷人的熱帶自然風光。此角周邊的沿海灘塗開闊浩渺,像鋪開的閃亮的玄黃錦緞。這裡潮間帶寬闊,沙軟灘平,細浪無休止地、輕輕地舔著沙灘,嗚唱著絮語般優美的旋曲。銀色沙灘上各色玲瓏奇巧的海貝,還有退潮后擱淺的魚兒蝦兒。摸魚拾貝,樂在其中、趕海的情趣盡在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