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中藥

徠豆蔻是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根據產地的不同可分為“白豆蔻(原豆蔻)”和“爪哇白豆蔻(印尼白蔻)”。豆蔻屬於溫性藥物,味辛。歸脾、胃、肺經。豆蔻的化學成分包括澱粉、揮髮油、色素以及少量皂苷等,揮髮油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規定,原豆蔻仁中揮髮油的含量不得少於5.0%(ml/g),印尼白蔻仁中揮髮油的含量不得少於4.0%(ml/g);乾燥的豆蔻仁中,桉油精的含量不能少於3.0%。

簡介


● 正名:豆蔻
● 英文名:Doukou
● 拉丁名:Amomi Fructus Rotundus
● 別稱:白豆蔻、波扣、圓豆蔻、十開蔻、白叩仁、叩仁、蔻仁、蘇麥、原豆蔻、紫蔻、殼蔻、東波蔻、多骨、帶殼蔻、白蔻、白豆叩

功效與作用


● 豆蔻具有溫中止嘔、消食開胃、化濕行氣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豆蔻具有抗炎、抗菌、抗腫瘤、止嘔、保護肺臟等作用。
● 豆蔻可以用於治療胸腹脹痛、寒濕嘔逆、妊娠嘔吐、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飢、濕濁中阻等。
● 目前,豆蔻還可用於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障礙的治療。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豆蔻過敏者,禁止使用。
● 陰虛血燥者,請謹慎服用豆蔻。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服用豆蔻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服用豆蔻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豆蔻


● 豆蔻煎汁內服時,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豆蔻煎汁內服的每日常規用量為3~6克。
● 豆蔻可以泡酒使用。
● ● 白藥酒:和白茯苓、白朮等藥物配伍泡酒,有健脾、開胃、祛濕的功效,可用於小便不利、大便溏瀉、脾虛食少、食后腹滿。
● ● 陽虛引起的月經不調、腰腿酸痛、經閉、崩漏等。

溫馨提示

● 豆蔻和其他藥物煎煮時,需要後下。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豆蔻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豆蔻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目前,沒有文獻報道豆蔻有毒性作用,也沒有資料顯示服用豆蔻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但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豆蔻,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我該如何選購豆蔻


● 根據產地的不同,豆蔻可分為“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印尼白蔻)”。
● ● 白豆蔻的道地產區是泰國,我國廣西、廣東、雲南、海南等地也有栽種。
● ● 爪哇白豆蔻的道地產區是印度尼西亞,我國海南、雲南也有栽種。
● 白豆蔻為黃白色至淡黃棕色的類球形,表面有3條比較深的縱向槽紋,底部有向內凹陷的果梗痕,頂部有突起的柱基,兩端都有淺棕色的絨毛。果皮質地比較脆,容易縱向裂開,內部分為3室,每一室內約有10粒種子。種子為暗棕色的不規則多面體,背面稍稍隆起,表面有皺紋和殘留的假種皮。白豆蔻氣味芳香,味辛涼,和樟腦相似。
● 印尼豆蔻比較小,顏色為黃白色,有時帶有紫棕色。果皮比較薄,種子瘦癟,香味比較淡。
● 好的豆蔻個大飽滿,顏色潔白,果皮薄且完整,香味濃郁。
● 密封后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注意防蟲蛀。

含豆蔻的中成藥有哪些


● 丁蔻理中丸:具有補脾健胃、溫中散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脘腹攣痛、消化不良、嘔吐、泄瀉等。
● 舒肝健胃丸:具有導滯和中、疏肝開郁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胃不和引起的胃部脹痛、腹脹、便秘、胸脅滿悶、嘔吐吞酸等。
● 六味木香散:具有行氣、止痛、開郁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氣滯中焦、寒熱錯雜導致的腹痛、腹脹、大便不爽、吞酸嘈雜、噯氣、胃部疼痛等。

豆蔻和草豆蔻功效一樣嗎


● 豆蔻是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果實,草豆蔻是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種子。兩者功效相似,都有溫中止嘔、化濕行氣的功效,都可用於治療噯氣嘔逆、脘腹脹滿、寒濕中阻、不思飲食等。

用藥誤區


● 誤區:豆蔻要和其他藥物同時下鍋煎煮
● ● 豆蔻配伍其他藥物煎煮時需要後下。豆蔻發揮作用的成分為揮髮油,如果和其他藥物一起煎煮,豆蔻的有效成分會過早揮發,導致藥效降低。因此,豆蔻應該在其他藥物煎沸5~10分鐘后再放入鍋中一同煎煮。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鍾贛生。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5]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6]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