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屍人

職業

趕屍人,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通過以一種特殊巫術引領屍體行走為職業的人。

趕屍文化的一部分,又稱移靈,發源於古辰州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縣。清朝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屍人”的傳聞,即趕屍人利用“秘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回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

地方風俗


奇風異俗——湘西“趕屍”
湘西的趕屍
湘西的趕屍
苗族的巫術屬於楚巫文化!苗族的巫術分黑和白兩種。“湘西趕屍”術是一種是巫楚文化的一種,屬於白巫術。
湘西的趕屍,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據有趕屍奇俗的湘西沅陵、瀘溪、辰奚、敘浦四縣人士說:趕屍是不給人看的,趕屍是晝伏夜行的,三更半夜誰敢出去看會走的死人呢?不過,據在四縣開旅店的人說:死人決不是用人背著走,卻是死人自己象麻雀似的跳著走,因為趕屍的要住旅店,所以他們比較清楚,確是三五具屍體只有一個人趕。
據當地人一致的說法:趕屍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
論其實際形式,說“趕”屍不如說“領”,因為這法師不在屍后,而在屍前帶路,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繫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
夜裡行走時,屍體都帶著高筒氈帽,額上壓著幾張畫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做著趕屍者生意的旅店,一年到頭不關大門,白天是當然不關的,夜裡也不關。
【趕屍揭密】
有人揭秘認為,所謂“趕屍”,其實就是“背屍”而已。趕屍匠找人將屍體分屍,然後在殘肢上噴特製藥水,防止屍體的殘肢腐爛。一個人背上殘肢,套在既長且大的黑袍里,頭戴大草帽,將整個頭部覆蓋無餘,連面部的輪廓也難叫人看得清楚。另一個人扮成“趕屍術士”在前面扔黃紙,搖鈴鐺,給背屍人指引方向。兩人還故意造出恐怖氣氛使人不敢與之接近。如果路途遙遠兩人的角色就一日一換。
到目的地兩三天前,事先通知死者家屬,準備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將將屍體的殘肢拼起來,將壽衣帽壽鞋給死人穿戴齊備,裝進壽木。這種入殮過程,全由“趕屍”者承擔,絕對不允許旁人插和旁觀,正如出發時將屍體“扶出棺材”不允許窺視一樣。說是在這些關鍵時刻,生人一接近屍體,便會有“驚屍”的危險,而入殮過程,必須在三更半夜。一切安排就緒,就是說將死者裝殮以後,喪家才去認領。
關於趕屍的起源,無從考證。據有關文獻記載,湘西趕屍有“三趕,三不趕”之說。凡被砍頭的、受絞刑的、站籠站死的這三種可以趕。理由是: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惦念親人,可用法術將其魂魄勾來,以符咒鎮在屍體內,再用法術驅趕他們爬山越嶺,甚至上船過水,返回故里。凡病死的、投河弔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因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用法術不能把他們的魂魄從鬼門關那裡召回來。
趕屍的地域範圍:往北到朗州(常德)不能過洞庭湖,向東到靖州,向西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雲南和貴州。傳說,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國轄地,再遠就出了界,老司趕不動那些殭屍了。趕屍的方法是:紅衣老司念咒語,點硃砂,貼神符。

風俗用意


其用意有二:
一、那兩扇大門後面就是屍體的休止之所,在黎明前到達,入夜後離去,屍體都在門后倚牆而立,天氣不好不能走時,可能停留幾晝夜。
這種旅店的大門,除了過路的趕屍法師以外,是沒任何人移動它的,由於對屍體的恐怖,無形中這門後面成了極神秘、恐怖的禁區,連旅店裡的工作人員,也沒人探頭去張望一下,即使明知那裡沒有什麼屍體,也沒有人想看神秘的門後邊。
二、屍體來去是在入夜以後和黎明以前,其實都是夜間,為便於屍體出入,所以不必關門。關門不外防盜,這種旅店不會遭遇失竊,小偷不敢光顧,即使大膽去偷,也偷不到什麼。
據說,屍體之所以能跳動,全靠臉上的黃紙畫符,所以到個地方停下來,法師立刻就把他們臉上的紙符除下來,否則他們會自己跳出來。
抗戰期間,重慶打銅街一個住家屋檐下,在門框上還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代辦運屍還湘”
聽說過“趕屍”這回事的人,看了那張紙條,已知道是趕屍的了,因為他說明了“還湘”,若非趕屍,其營業範圍絕不會只限於湖南,同時也不會寫明“運屍”那麼恐怖,“運柩”豈不較為文雅些嗎?
這位“代辦運屍還湘”的人,是個六十歲的老頭,據他說,趕屍的情形,確實如上所說,一點兒都不假,何時何人所創他不清楚,這一怪誕方法,跟“奇門遁甲”有密切關係。
他還說:這件事外人難得一見,並不是他們不給人家看,而是沒人敢看。他說:這一行業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難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問題。第二、夜行人不知聞鑼趨避,反而來看熱鬧,非嚇死人不可。第三、許多鄉村,村外沒有道路,勢必經村中,大多數地方是不準屍體入村的,何況是跳跳蹦蹦的活屍呢?同時沿路的居民不懂這一情況,沒辦法要求他們合作—―聽見鑼聲就把狗關起來,因為屍體是怕狗的,狗咬住屍體衣服一拉一扯,屍體非倒不可,一隻狗還容易對付,來上一群,把屍體的衣服甚皮肉咬得亂七八糟。連趕屍的都給咬傷,事情就嚴重了,但在湘西沒有這些困難。
為什麼會有“趕屍”的營生呢?因為湘西沅江上游一帶,地方貧瘠,窮人多赴川東或黔東地區,作小販、採藥或狩獵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岭,山中瘴氣很重,惡性瘧疾經常流行,生活環境壞到極點,除當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漢人,沒一個是有錢人,而漢人在傳統上,運屍還鄉埋葬的觀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數百里的崎嶇山路上,即使有錢,也難以用車輛或擔架扛抬,於是有人就創行了這一奇怪的經濟辦法運屍回鄉。一個人可以趕幾個屍體,開銷自然也小到不可再小了。
至於防腐,據說,凡是用這方法運的屍體,自起運到目的地,都不會腐化,不過在起運前就已腐化的,就沒法起運了。
湘西趕屍,也許是一種神秘的巫術,也許是愚弄人的一種迷信,也許只是為了騙取錢財的把戲,也許僅僅是一種聳人聽聞的傳聞?是耶非耶,盼讀者明辨

行業介紹


湘西既有譽滿全球的張家界,也有神秘莫測的趕屍。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極有可能看到死屍走路,當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搖搖晃晃地走來一行屍體,屍體都披著寬大的黑色屍布。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前,有一個手執銅鑼的活人,這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其實,說是“趕屍匠”不如說是“領屍匠”,因為他是一面敲打著手中的小陰鑼,一面領著這群屍體往前走的。他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若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路上有“死屍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屍客店”,只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後面,是屍體停歇之處。趕屍匠趕著屍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屍店”,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板後面整齊地倚牆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裡停上幾天幾夜。

入行條件

過三關才可當學徒
湘西民間,自古就有趕屍這一行業,學這行業的,必須具備有兩個條件:一膽子大,二是身體好。而且,必須拜師。趕屍匠從不亂收徒弟。學徒由家長先立字據,接著趕屍匠必須面試。一般來講,要看滿16歲,身高1.7米以上,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丑一點。
趕屍匠先讓應試者望著當空的太陽,然後旋轉,接著突然停下,要你馬上分辨東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則不能錄用。因為你此時不分東西南北,就說明你夜晚趕屍分不出方向,不能趕屍。接著,趕屍匠要你找東西、挑擔子。因為屍體畢竟不是活人,遇上較陡之高坡,屍體爬不上去。趕屍匠就得一個一個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後,還有一項面試,這就是趕屍匠將一片桐樹葉放在深山的墳山上,黑夜裡讓你一個人去取回來,只有這樣,才能說明你有勝任趕屍匠的膽量。這三關順利通過了,你便取得了當趕屍匠學徒的可能。
趕屍匠的家裡,跟一般農民一樣,照樣“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只有接到趕屍業務時,他們才將自己裝束一番,前去趕屍。他們雖趕屍,卻忌諱趕屍這個名詞。因而,內行人請他們趕屍,都說:“師傅,請你去走腳”或“走一回腳”。趕屍匠若答應,他便拿出一張特製的黃紙,讓你將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別等等寫在這張黃紙上,然後畫一張符,貼在這張黃紙上,最後將這張黃紙藏在自己身上。
趕屍匠的穿著也十分特別:他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系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腰包藏著一包符。
師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畫符,這種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黃紙上用硃筆畫上又像字又像畫的東西,途中遇到意外情況,便將這種奇特的符朝西掛在樹上或門上,有時也燒灰和水吞服。
毛骨悚然爭相走避的隊伍 不可思議的“吆死人”
同時徒弟必須學會三十六種功,才能去趕屍。第一件功,便是死屍“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屍體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轉彎功”,也就是屍體走路能轉彎。另外,還有“下坡功”、“過橋功”、“啞狗功”等。“啞狗功”可使沿途的狗見著屍體不叫。因死屍怕狗叫,狗一叫,死屍會驚倒,特別是狗來咬時,死屍沒有反抗能力。死屍會被咬得體無完膚。最後一種功是“還魂功”,還魂功越好,死屍的魂還得越多,趕起屍來便特別輕鬆自如。這種“還魂功”,實際上是用一種湘西特產的草藥撒在屍體上。

通行原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奇特的行業,只有在湘南西部才行得通。因為,一、只有湘西有“死屍客店”。二、只有湘西群眾聞見趕屍匠的小陰鑼,知道迥避。三、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路一般都穿村而過,他們當然不會准死屍入村。四、湘西人聞見陰鑼聲,便會主動將家中的狗關起來,否則,狗一出來,便會將死屍咬爛。因而,這種十分奇特的趕屍行業,只有湘西才有。
死屍怎麼會被活人趕著走,很多科學家在進行研究。各說不一。說不定有一天,會使這一常人難以理解的奇特行業和現象,得到應有的科學解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趕屍”其實是黑幫的走私活動,借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爭相走避的隊伍,掩飾販毒非法行為。
另外也有人猜測,每一個屍體其實並不是自己主動移動的,而參與趕屍的是一個隊伍,其餘的人都在屍體的衣服底下搬運屍體行走。

起源


著名苗族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寫道:“經過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
說起趕屍的起源,民間有書記載道: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語:公公)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廝殺,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裡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回歸故里如何?”阿普軍管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面引路,我在後面督催。”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后,對著那些屍體大聲呼喊:“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魄爾魂勿須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向南走。敵人的追兵來了,阿普蚩尤和阿普軍師連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里……。因是阿普軍師所“司”(實施、操作意)之法術讓大家脫的險,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於阿普老司最後所用的禦敵之實乃“霧術”,而“霧”筆畫太多難寫,於是改寫成一個“巫”字取而代之。其實,這巫字也是個象形文字:上面一橫代表天或者霧,下邊一橫則代表地,而中間的那一豎就表示“符節”了;豎的兩邊各有一個人字,右邊那個代表阿普蚩尤,左邊那個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兩個人聯合起來才能作巫術。

條件


據有關文獻記載,湘西趕屍有“三趕,三不趕”之說。
凡被砍頭的(須將其身首縫合在一起)、受絞刑的、站籠站死的這三種可以趕。理由是,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惦念親人,可用法術將其魂魄勾來,以符咒鎮於各自屍體之內,再用法術驅趕他們爬山越嶺,甚至上船過水地返回故里。
凡病死的、投河弔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法術不能把他們的魂魄從鬼門關那裡喚回來;而投河弔頸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纏去了,而且他們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舊亡魂無以替代豈不影響舊魂靈的投生。趕屍原本只趕死在戰場上的屍,發展到後來,老司也幫那些被官府冤枉殺死的人趕屍回鄉。
“辰州符”趕屍的地域範圍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過洞庭湖,向東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雲南和貴州。傳說,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國轄地,再遠就出了界,即使老司也趕不動那些殭屍了。

方法


清朝以前每年秋分之後,各州府縣衙門都奉刑部的批文處決死牢里的死囚。本地的死囚處決后自有其家屬收屍埋葬,而欲將被處決的客籍死囚搬運回故里,通常一具屍首需要請四人抬運,花費較大,而請老司趕屍返鄉則相對費用少,並且可以保證中途不腐不臭,而被抬之屍一天以後就可能腐爛。
一般臨刑的前一天,客籍死囚的親屬和同鄉甚至是那些好做善事的善人,都會湊一些銀子給他們請來的老司(慣例是各著青衣和紅衣的兩位),買好一應物品。行刑當天,二位老司及助手以及幫忙的人都要在法場外等候。午三刻,刀斧手手起刀落,死囚人頭落地。
一等到監斬官離開法場,紅衣老司即行法事念咒語,助手幫忙將被斬的客籍死囚身首縫合在一起,在由青衣老司將辰砂(最好的硃砂)置於死者的腦門心、背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板心、腳掌心等七處,每處以一道神符壓住,再用五色布條綁緊。相傳,此七處是七竅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之後,還要將一些硃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緊。相傳,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這樣做可將其留在死者體內。最後,還要在死者頸項上敷滿辰砂並貼上神符,用五色布條紮緊;再給死者戴上粽葉斗笠(封面而戴)。諸事辦妥,紅衣老司念畢咒語,大喝一聲“起!”客籍死屍便會應聲站起……
又傳,自從苗族的七宗七族自大江大湖遷來濮地的崇山峻岭之後,他們失落了“五里大霧”的法術,卻創造了煉丹砂的技法。一般說來,老司趕屍除須用祖傳的“神符”外,也萬萬少不了丹砂。這丹砂以辰州出產的最好,因而也叫辰砂。而那趕屍之術,原叫“辰州辰砂神符法術”,只因名稱太長不好念,就簡單地叫成了“辰州符”。

趕屍謎團


“湘西趕屍”歷來是一個謎團。一般的文學作品里和影視作品中對“湘西趕屍”的現象,往往是這樣敘述的:“夜半……荒郊……小路……月亮透過烏雲邊緣,向地面撒出慘白的光線,一隊白影在地上緩慢的移動著。仔細一看,像是一群人。為首的是一位衣料渾黑、寬衣大袍的老者,只見此人,左手持一雙紅繩銅鈴,右手揮一三角杏黃令旗,鈴聲一起——呤……呤,旗幟隨之一揮。老者身後還默默的跟隨著一隊行動怪異的人,說怪異,是因為這群人的行動,異常的一致,一致到如同是同一個人,而且一個個走起來都是同手同腳!看他們走路的力道,也有異與普通人,每一步都踩得相當生硬,似乎沒有我們平時行路時,那種輕快、有彈性的步伐,再看到這群人的面孔,就更叫人感到驚異!蒼白……蒼白的面色中發出灰黑和鐵青的混合色,還帶有些許暗紅的斑點,雙目深深的陷在眼眶之中,深得找不到眼珠,只剩下兩個黑黑的空洞。雙頰也深陷進去,上面帖著黃紙,好象還划著符。各個身著白袍,雙手平舉向前生出,從白袍中,還不時滲出一滴滴混濁的東西,向周圍的空氣中發出陣陣惡臭。這群絕對不是‘人’,他們是殭屍!而那個黑袍老者就是——‘趕屍人’。”
趕屍,應該是確有其事的。清代中期,這種技術的出現,是用於把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的屍體運送回家鄉。屍體在最開始的運送過程中,是走的水路,並不需要“趕”的。但三峽這一段,水流湍急,旋渦暗礁密布,船隻往往沉沒。清代曾經有人在北京作官,閑時買書,必得是一式三本。待到年老書多,告老還鄉之時,入川走的是水路,圖書文籍,分裝三船運回。最後還算幸運,沉沒兩船,還剩船複本。他是從下游往上遊走,逆水行舟並不快捷,尚且要沉底,蜀道之難可見一斑了。所以行船放排,在長江中最是風險,要搭上身家性命的,古人又迷信,絕不願意搭載死人走在險江之上,“趕屍”這個職業於是就產生了。
趕屍,就是在川東到湖南西部的那一段,幾百公里的山路里的交易。前後的路程,都有船運或公路。只是這一段,山高林密,狼虎出沒,運載棺木的牛車走不動,船家又不搭手,不得以只有託付給“趕屍人”了。喪主先得找到當地的“趕屍旅店”,一般是挑一面杏黃小旗,上書“祝尤科”三個大字的地方。那趕屍的人,自己是不會承認這個不好聽名字的,你得稱他“先生”,他自認為是“祝尤科”(古代的巫醫專科)的大夫。喪主與“先生”談好了價錢,交割了銀兩和屍首,交代完接屍的地點,就可以自己上船先走一步了。
在趕屍人的專業術語中,並沒有“死屍”或“死人”的稱謂,死人稱為“喜神”(死人的諧音),每次趕屍,必須有兩具以上的屍體,不然就不叫趕,叫“背”,找一個膽大的把死人背回去就得了。待到有了兩具以上的屍體,到了傍晚,“先生”就開始作法了。設壇、點香,燒紙,對屍體如此這般的處理一下,便開始出發。他每搖一下鈴,手上繩子一緊,屍隊就向前走一步——慢慢的。他們走的都是人跡罕至的荒野小徑,“先生”算好了路程,待到差不多要天亮了的時候,總能找到一個專為趕屍人服務的小旅店,打尖休息。至於那幾個死人,也有停放的地方——這些小旅店無一例外向內開挺的、厚重、上黑漆的木質大門。這門背後,就是屍體呵呵站的地方。當地有忌諱小孩到門背後玩的習俗,應該就是源於此事。
“死人為什麼會動”,這大概是讀者最後的迷團,事實上趕屍人神秘的晝伏夜出,多半也是為了保守這個機密。我們知道,人死後會立即僵硬,稱之為“屍僵狀態”,過四十八小時后,肌體就會恢復一些柔軟,然後就又是發硬。但這時大的關節,例如髖關節,在外力作用下,還是能有小幅(20度)的活動的,這就是死人行走的物理條件之一。把兩個屍體,排好隊,伸直前臂與地面平行,然後用長而細的竹竿順著手臂用繩索固定,這兩個屍體就連成一個立體的架子,不會翻倒了(這就是為什麼要兩個死人的原因)。這時候如果拿一個繩子連在第一具屍體上,然後在另一頭用手輕微用力一拉,屍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就象提線木偶一樣歪歪斜斜的直腿走起來啦。事實上這樣還不如叫“拖”來得明白。從川邊到湘西,地理條件是向下傾斜的,走的一般都是向下的斜坡,勢能轉化為動能,屍體架子就能走得方便些,而這些小路,都是趕屍人精心選擇,上坡極少,真就是有了拖不過的上坡,也說不得只好一個個背上去了。這就是趕屍的最大奧妙。
湘西的古代趕屍 民國之後,民智漸開。炸藥的廣泛使用排除了礁石,出現了現代公路和汽車,不信邪的汽船也開始搭載屍體。人們的鄉土觀念也淡化,入川的移民不再要求把屍體運回老家。就象火車的出現粉碎了保鏢和綠林強盜聯合製造的神話一樣,“祝尤科”的趕屍人也被歷史淘汰了快一百年了,保存在人們記憶里的,恐怕只有那伸直前臂、一跳一行的殭屍,和趕屍人的鈴聲了。
現在探險者已經破解了“趕屍”之謎,事實上,趕屍匠都是兩人合作,另一個隱藏在屍布下,個子矮小,舉著屍體的頭(屍體已經被肢解),在趕屍人後面跟著,而趕屍匠手中的陰鑼事實上是用來趕走狗等鼻子靈敏的動物的,因為它們會聞到腐屍味。快到目的地后,趕屍匠要扎草人,然後把屍體頭和四肢綁在草人上,家人來看,都只是允許掀開屍體頭部的裹屍布看看臉,然後就重新蓋上了。這就是趕屍匠的秘密。

民俗意義


關於古代趕屍,民間書中卻有多處記載,而在地區性的傳說中則更普遍。
湘西古來盛產硃砂,硃砂又具有多種藥理功能。湘西現今的喪葬習俗中仍有沿用硃砂的習慣:死者入棺前,需以硃砂點其腦門心、背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板心、腳板心等七竅連同耳、鼻、口諸處,以圖封其七魄三魂。為死者挖好墳墓后,還要以硃砂撒在底部,意為鎮“老屋場”。
當今不少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發明兵器、刑法、巫術的民族;其中趕屍作為一種民俗事項,是巫術的一部分。我們研究趕屍,對於從中了解苗族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應該說具有多重學術價值。
【趕屍的真實性】
事實上,如果我們從科學的角度去看“趕屍”,不過是古時搬運屍體的一種形式罷了。趕屍和趕屍匠在過去那個特殊的時代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古老的行當已經瀕臨失傳了,所以,現在湘西一帶,50歲以下的人對“趕屍”多半是半信半疑的,也正是這種原因,使得這種古老的“蠱術”越發神秘。
【相關資料】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曾經有一輯《行走的屍體》就是介紹湘西趕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