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周雄的結果 展開
周雄
孝道文化繼承和發揚者
周雄(1188~1211),字仲偉,杭州新城人(今杭州市富陽區淥渚鎮六渚村)。生於南宋淳熙徠戊申15年(公元1211年)十月初四,嘉定四年辛未(公元1211年)四月初卒。享年二十四歲。“周雄”是孝道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者,他具有崇高的榮譽和威望。
謹考新登縣誌和當地傳說,周雄特出的事迹就是孝。人生短暫,周雄更短暫,在短暫的有生之年,盡孝盡忠,做了許多感動天地有益社會,有利於民眾之事,繼承和發揚孝道文化,尊老愛老的生動事例為後人樹立了榜樣。
周雄從小受父母正確教導,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學館讀書聰慧過人,遇事明理,樂於助人。瘟疫奪走父親生命,少年喪父,與母相依為命。立志攻讀醫書,學藝濟世。不畏艱辛救危扶困。事母恪盡孝道,母病日夜護理,為母三九嚴寒冰天雪地破冰捕魚。為治母病到處奔走探方葯。母命勝己命。依次經商衢州,行船未達,突感心驚肉跳,只怕母病發,明香亮燭對天祈禱,願減己年以增母壽,離船抄旱路回歸家中,母病奄奄一息。日夜伴隨,精心護理,更進葯湯,母病漸起而愈。
要知在不明科學的帝黃同志時代,尤其在八百年千的南宋古代,遇難以解釋的奇怪之事,具以迷信釋疑,封建皇朝更以迷信約束人們的思想,都以為有鬼神,人生有輪迴。誰也不肯違心亂髮誓。而周雄卻焚香禱天,減己壽增母年,其心之誠實可見也。
周雄一心為民,在家鄉除虎患、消蟲災。治病就救人。在衢州之時,忠肝義膽,為救衢民免遭塗炭,獨上常山,冒死說服強寇,大義凜然,浩然正氣可佳。等等一切光輝事迹,在此難以敘述,請閱拙著《周雄傳奇》詳情可知。
後來,周雄下衢經商,遇颶風翻船在下餘橋江中而卒。
見義勇為受屈明理
小周雄七歲受讀私館,一日早起上學途中,見三個同伴扭成一堆,二大欺一小,小的仰地朝天,大者居上猛擊,十幾個孩子袖手旁觀,不敢上前勸駕。周雄不畏其強,別看年紀小,然體質強壯,身體比他們高出一頭,二臂十分有力。急衝上前,一面言詞勸解,一面一手一個將強者提起。且不料弱者左腳向上一彈,誤中周雄鼻樑,頓時鮮血直流,且置身於不顧,扶起弱者,一場毆架得以平息。
來到學堂,先生見四生鼻青臉腫,定是在途中鬥毆,各責手板三十,站壁處罰。放學回家,父母見鼻血未凈,手心紅腫,料是鬥毆被罰,責令跪於灶前思國。
先生知道周雄受屈,登門家訪致歉。見周雄罰跪,忙上前拉起,向周雄父母道:“為師是非不分,就重責學生,實在是無臉見人了。”周雄忙道:“先生千萬不要這樣說。師為尊長,長者為父,人非聖賢,誰無差錯。即便老師錯責學生,內心出發是為我好,望子成龍乃長輩心愿,學生豈敢為在這點小事而耿耿於懷,豈能有半點怨言。”
無意捉鱉為母康健
夏令酷暑,學館放假。小周雄頭頂烈日,手拿竹籃溪溝中摸螺,不意右腳踏著光滑之物,伸手抓起,原是一隻數斤大鱉,如獲至寶。心想母親身體瘦弱,常患五心煩熱,看過郎中說是陰虧。聽人言道,龜鱉專治陰虛,正好給母親食用。晚飯時,桌上清燉甲魚,香氣撲鼻。母親見兒子一筷不伸,心有鬱郁不快,兒子出世以來沒有吃過甲魚,哪有不想吃的道理?做長輩的不能獨食,定要與周雄共享,不然為娘也不吃了。
周雄無奈,既要母親心安理得食鱉,又不使娘心情鬱結,心生一計,連忙用筷夾了一小塊爪皮,往嘴中一放,啊唷!味道確實鮮美,回味之下食慾亢奮,恨不得狼吞虎咽來個痛快。但為治母病,千萬不可造次。故做出品嘗模樣,雙眉一皺,哇的一聲,將嘴一張連飯吐出,忙用清水漱口,說道:“實在是不好吃,有一股特別的腥味,喉間直發癢,老想噁心嘔吐,都是娘害的。”母親見兒如此,心想有的人不吃肉,有的人不吃魚,也是經常事,只得作罷。
自從服鱉之後,娘的虛兆得治,身體漸漸康健起來了。
蛇咬爛腳救治老伯
周雄二八之年,瘟疫流行,奪去父命。決心從醫普救生靈。刻苦攻讀國醫,醫術大進漸精。徐家老漢長年爛腳。一日田間放水,被腹蛇咬傷爛腳處,雪上加霜劇痛難忍。周雄現場排毒,不顧腥臭,置身度外,用嘴吸毒,吐而復吸,反覆多時,溪水漱口,經過阻毒上行,口吸排毒,清水沖洗創口后,背老伯回家,採集草藥,外敷內服數日痊癒。
奮身躍江洪流奪命
淥渚鼉江時候新登葛、松兩溪彙集之流,每年上春雨季,一逢大雨江水猛漲,富春江倒流而入,外澇內洪常發大水,洪澇之災至今危害不淺。
一小孩不慎失足落入洪水之中,命在頃刻。岸上眾人連喊救命,畏懼滾滾吼叫之洪水不敢妄動。十八歲的周雄奮不顧身躍入冰涼水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救起溺兒,自己受寒力盡,病了三天三夜。謝絕酬謝,捨己救人,百姓讚頌。
為母康復破冰捕魚
徠臘月中旬,數九嚴寒,鵝毛大雪,飄舞漫天,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周雄母親感受風寒,鼻塞流涕,咳嗽多痰,頭痛惡寒,遍身酸軟。經周雄診治后,不到二天,病好大半,只是口淡乏味,茶飯不香,倒想要鮮鯽調味。周雄知道冰天雪地,無處可買。為母盡孝,力所能及,刀山火海,不畏艱險。手提竹制雞罩、榔頭,來到山腳池塘。塘水結冰,人立不陷。赤腳站在冰上,用榔頭敲碎,撈冰旁岸。雞罩撲水,伸手內摸,刺骨鑽心,手腳麻痛,面色青紫,渾身打顫。菱刺入肉,毫無知覺,艱熬二個時辰,捉得二條大鯽魚。若無純孝恆心,豈有堅忍不拔之精神。
母親嘗到瘦豬肉蒸鮮鯽,胃口頓開,加之服藥照料,身體很快恢復。後來知道兒子破冰捕魚,鮮在口中,痛在心頭,是苦是甜難說清楚。而周雄卻說,只要母親如意平安,身雖冷心且暖也。
開棺救人絕處逢生
一日出診歸途,路遇行棺喪葬。見棺底鮮血滴滴落於地上,死人哪有如此現象。挺身攔棺細問端詳。告知時候難產之婦,留得小孩,大人身亡。忙告知醫理,懇求開棺救人。奔喪眾人見有人攔棺,真乃千古奇聞,如真能起死回生,真是天大造化。急急迴轉啟棺待救。
一波未平,禍不單行。妻子產亡,丈夫情深悲傷,一口氣難轉閉塞,挺屍板上,古稀父母嚎哭無聲,幾次昏絕。嬰兒肚飢,哭聲沙啞。周雄診男子鼻息全無,按其脈不跳,重按之下,關脈微顫,細辨方得,知其未夭。如不及時施救,恐無回天之力矣。情急之下急法急治,提起右手虛握空拳,藉以腕力在胸前連擊三拳,以助開通心竅。旁人觀之正要阻攔,奇迹頓現。那已亡之人喉間鳴響,嘆口長氣,慢慢呼吸起來,眾人頓時目瞪口呆。
救人勝救火,吩咐眾人將產婦抬放在竹榻之上。手探鼻口無息,細按六脈無覺,莫非真死不成?顧不得男女授受不親之嫌,探手入懷,胸部尚溫。即取出銀針,刺入“人中”、“十佇”、“百會”、“湧泉”、合谷“、”足三里“等穴,重手法強刺激,打通奇經八脈。雙手重疊於產婦胸前擠壓、用嘴輸氣,手法熟練,一氣呵成。約一個時辰后,產婦心跳復甦,呼吸建立,鬼門關中拉回產婦生命,原本夫婦”雙亡“,嬰兒失養,二老風中之燭,一家遭殃,遇得周雄,全家得救,恩德無量,后經周雄開方調理,具都安康。
蟲口奪糧免遭飢荒
六月盛夏,中稻封壠,豐收在望,農家歡暢。誰知天降災禍,大批蝗蟲,一夜之間將稻葉食得禿頭脫髮。農家叫苦連天,無法可想。周雄細憶神農草經,就地取材研製毒液,鬧洋花根劇毒無比,佐以毛莨毒性甚強,漫山遍野葯源豐富,二葯合用更增毒威。囑咐農家煎汁兌水潑灑葉面,當夜蝗蟲又至,如烏雲蓋頂一般,飛入稻叢爭食稻葉。尚不知片片稻葉都含劇毒,無色無味,不食則罷。食則即死。第二天清晨察看,大批蝗蟲死於田間。水稻得救,恢復長勢,民腹得飽,感激周雄。
智除虎患百姓平安
蝗蟲剛除,虎患又生。豬羊六畜夜夜被咬,三歲小孩管護不慎也被喂虎口,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獵民捕圍,獵犬畏尾,無蹤可覽。
周雄為民除害,費盡心機。在村前村后要道路口,挖陷坑,裝翻板,木籠裝羊作誘餌,虎入陷坑,終除大害。
背母踏雪八里探親
連日風雪,路積尺雪。只為外婆病重,老母心急如焚,怎奈窄小金蓮,厚雪涉足何等艱難,周雄背起娘親踏雪行路。途中母親再三要求自行,兒子決不答應,行程八里,寒冬臘月,汗出如漿,終於到達。為祖母診治,日夜護理。
為母增壽祈減己命
舊時淥渚為水運碼頭等集結之地,上游龍羊區域特產,白料木材幹果集此而銷。周雄義務行醫,為生計多次運白料下衢州經商。一次即將達衢州,忽感心驚肉跳,莫非母病複發?心急如熱鍋螻蟻,燃三支清香跪於船頭,叩拜於天,哭泣祈禱:“願減己年,以增母壽。”實乃心誠致至。禱畢棄舟登岸,連夜馳歸。老母果然病體奄奄。進湯藥,精護理,漸有氣色而愈。
唇槍舌劍大義服寇
再次下衢,一片凄涼。原是常山草寇犯境,強搶惡掠,雞犬不留,百姓怨聲載道。官府屢剿屢敗,無可奈何。
周雄豪情俠骨,獨上常山,置生死於度外,以理力爭。盜寇大都受官府欺壓而逼上梁山,被周雄曉以道義,陳說擾民之惡果,在真理面前而服,從此再不犯境。
周雄助人為樂,忠孝之行,尚例不僅此,著有《周雄喘氣》一書,可供一閱,公元1211年四月初,周雄再次下衢,遇颶風翻舟而卒。衢民感其孝,立祠江滸,塑像建廟。家鄉淥渚建有“周孝子祠”,祠廟所建遠達新安江,蘇州等地,日漸被人們敬化為神。周雄生前為民太平而奔勞,建祠廟后,俗稱“太太菩薩殿”。鑒於孝跡,宋元明清四朝六皇達十一次封贈。現淥渚鎮建有“周雄紀念館”,“周雄研究會”,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孝道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衢州人民為感周雄純孝,建廟於江滸。尤以周雄好友,先聖孔子第五十一世孫,承襲衍聖公的孔文遠,讓出住宅為周雄立殿塑像讓後人紀念。就是在衢州城西門一箭之地,殿門面朝衢江。直至文化大革命像毀,一九九八年衢州市人民政府撥款五十萬,重塑周雄像和殿內設施,正門上方匾書《周顯靈王殿》。長年專人管理,門票入殿,作為旅遊觀光和案釋周雄之勝地。據衢縣誌載:周雄譽滿各地,遠至新安江、蘇州及太湖沿案都有周雄殿祠,香火不斷。周雄故里周邊地區,如永昌、青和、松溪等地都建有《周顯靈王殿》。
據新登舊縣誌載:新登縣城南十里淥渚,舊時有輔德廟、周雄廟,周孝子祠,俗稱“太太殿”。宋立大孝坊,氣象恢弘,聲聞遐邇。幾經蒼厄圍亂兵災,咸豐十年毀、同治十三年復。
淥渚“太太殿”抗戰日寇焚廟晝夜,勝利后修復。后毀於“文革”,民心痛周雄之事迹不傳。今地方民眾識時明理,為弘揚民族文化,恢復古之勝跡,世代受教,激勵人才,促進發展,致力於淥渚方家塢口(即周雄紀念館),讓們參觀瞻仰。
尚有人誤把周雄殿祠認作宗教之列,未能正確認識周雄為地方歷史名人,是孝道文化的榜樣。世界上宗教分為五大類,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均為外國宗教,我國只有佛教和道教,如果說周雄為佛教,毫不著邊際;說道教又無從排起。至於人與神的觀念,應該認真分析正確認識。周雄生前處處為民,卒后塑像立祠紀念,心靈中總望周雄能與生前一樣救民眾於苦難,能保百姓太平無事,因此把周雄俗稱為太太菩薩的稱號也就無意中生成了。長久的歷史演化,將周雄敬化為神,作為人們的精神鞭策和支柱。通過多年來的宣傳,絕大多數的人們已明此理,因此對周雄的孝道精神越來越重視了。
鑒於周雄不平凡的孝道事迹,歷史上宋、元、明、清四朝共有六位皇帝,十一次聖旨封贈,分別為:
宋端午二年封翊應將軍。
嘉熙元年威助忠烈大將軍。
淳佑四年封翊應侯。
寶佑二年賜輔德廟額。
寶佑五年賜封助順侯。
咸淳七年封正烈侯。
咸淳十年封廣靈侯。
元大德二年封廣平侯。
明朝加封顯靈王。
清雍正三年封運德海潮王。
道光三年加封顯佑春秋官。
所有聖旨保管,存放於大孝坊牌樓頂端石刻聖旨的中空處,合攏后風雨不入,可惜毀於“文革”。
八百年來,周雄譽滿四海,明文遐邇。更有四朝六皇十一次賜封,前所未見。中國地大物博,在孝道文化傑出的典範中,象周雄那樣的榮耀和在橫直待遇,至今未發現有其二者,也許是知識的限制未發現吧!因此,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文化,取其優者,以淥渚鎮為創建全國的優秀孝道文化基地,是有道理的,只是要我們去努力爭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