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椒蒿的結果 展開

椒蒿

菊科蒿屬植物

椒蒿,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粗大或略細,木質,常生有地下莖。莖直立,叢生,下部木質,分枝開展。葉無柄;中部以上葉密集,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3-7cm,寬2-3m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上部葉與區片葉略短小,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0.5-3cm,寬1-2mm。頭狀花序多數,近球形、卵球形或近半球形,於莖頂或枝端排列成稍密集的復總狀花序;總苞球形,直徑2.5-3mm,總苞片3層,外層卵形形,背面綠色,中、內層卵圓表或長圓形,邊緣寬膜質;花外層雌性能育,約6-10朵;內層峽谷性花不育,約8-14朵。瘦果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物種簡介


基本內容

【拼音名】JiāoHāo
【別名】灰蒿、蛇蒿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龍蒿的全草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 dracunculus L.[A.glaucaauct.NonPall.exWilld.]

形態特徵


半灌木狀草本。根粗大或略細,木質,垂直;根狀莖粗,木質,直立或斜上長,直徑0.5-2厘米,常有短的地下莖。莖通常多數,成叢,高40-150(-200)厘米,褐色或綠色,有縱棱,下部木質,稍彎曲,分枝多,開展,斜向上;莖、枝初時微有短柔毛,后漸脫落。葉無柄,初時兩面微有短柔毛,后兩面無毛或近無毛,下部葉花期凋謝;中部葉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1.5-)3-7(-10)厘米,寬2-3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上部葉與苞片葉略短小,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0.5-3厘米,寬1-2毫米。頭狀花序多數,近球形、卵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徑2-2.5毫米,具短梗或近無梗,斜展或略下垂,基部有線形小苞葉,在莖的分枝上排成復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開展或略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外層總苞片略狹小,卵形,背面綠色,無毛,中、內層總苞片卵圓形或長卵形,邊緣寬膜質或全為膜質花序托小,凸起;雌花6-10朵,花冠狹管狀或稍呈狹圓錐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8-14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藥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短,上端棒狀,2裂,不叉開,退化子房小。瘦果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分佈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寧夏、甘肅、青海及新疆;東北、華北及新疆分佈在海拔500-2500米地區,甘肅、青海分佈在海拔2000-3800米地區,多生於干山坡、草原、半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林緣、田邊、路旁、干河谷、河岸階地、亞高山草甸等地區,也見於鹽鹼灘附近,常成叢生長,局部地區成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種。為北溫帶及亞熱帶半荒漠與草原地區的廣布種;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錫金,蘇聯及歐洲東部、中部及西部和北美洲各國都有。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

主要變種


寬裂龍蒿: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植株高大。葉寬大,橢圓狀披針形,寬3-6毫米,葉先端不分裂或間有3深裂或3淺裂。頭狀花序直徑3-4毫米,無梗或具極短梗。產新疆;生於海拔800-2500米的干河谷、河岸階地、草原、路旁及田邊等地。蘇聯(中亞地區)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新疆。新疆民間入藥用於治胸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
杭愛龍蒿: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本變種葉不分裂或側邊偶有1(-2)枚細小、狹線形的側裂片。頭狀花序直徑3-4毫米,近無梗,在莖上組成狹窄、總狀花序式的圓錐花序。產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北部。蒙古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蒙古西部杭愛山區。
青海龍蒿: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頭狀花序近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徑2-3毫米,下垂,具明顯梗,梗長2-5毫米,在莖上組成疏鬆、略狹窄的圓錐花序。產青海東部與北部;分佈在海拔2500-3500米地區的荒地、路旁。標式標本采自青海門源。
帕米爾蒿: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植株略小。莖、枝、葉初時被密絨毛,后漸稀疏。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總狀花序或為狹窄而緊密的圓錐花序。產青海、新疆(西部)及西藏(西部);生於海拔3000-3400米地區的草甸草原或礫質坡地上。巴基斯坦(西部)、阿富汗及蘇聯(塔吉克共和國)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帕米爾地區。
椒蒿
椒蒿

主要價值


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為醛類物質,還含少量生物鹼。青海民間入葯,治暑濕發熱、虛勞等。根有辣味,新疆民間取根研末,代替辣椒作調味品。牧區作牲畜飼料。

藥用價值

椒蒿
椒蒿
【性味】味辛;微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宣肺止咳。主治風寒感冒;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