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竟榮

李竟榮

李竟榮(1885—1947年),字曉滄,號自蘇,河北省贊皇縣南羊角村人,出身於小商民家庭。

目錄

正文


人物生平
李資質聰敏,18歲進秀才,20歲考入保定北洋陸軍速成學堂。民國元年(1911年)入北平陸軍大學,畢業后先後任模範團教育長、江西督軍署參謀長、山東督軍署參謀長、天津營房處長、綏遠省府秘書長、河北省府委員兼農礦廳長,后改兼財政廳長,同時擔任國民革命軍三十三軍副軍長、總參議長及軍官教育團副團長。授陸軍中將軍銜。民國31 年(1942年)改任河南省府委員兼省訓團副主任。民國33年(1944年)轉任國民政府考試院考選委員會委員。
李早年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曾秘密加入同盟會。民國初期(1917年)參與討伐張勳戰役。民國14年(1925年)起,李開始在商震部下長期充任高級幕僚。他曾率部與奉系軍戰於河曲;在任河北省府委員時曾參與審理了東陵盜寶案;在天津時,曾遣散過霸佔鹽灘、魚肉鹽民的“鹽棍”;21年(1932年)李曾參與營救贊皇被捕共產黨人的活動。22年(1933年),李曾隨商震率軍在唐山開平、灤縣協同何應欽、徐庚瑤等團攻打抗日同盟 軍。
同年3月,李赴邢台率三十二軍參加長城抗戰,指揮了冷口戰鬥,並在平漢線阻擊日軍。“七七”事變后,他曾向商震提出,以太行山區為依託開展抗日鬥爭的建議,但未被採納。他對國民黨軍隊向南一撤再撤不能理解,對在民族存亡關頭仍然明爭暗鬥、保存實力的軍隊同僚們極為不滿。不久,李辭去軍職,隱居河南鎮平,開始寫詩譯詩。31年(1942年),李出任河南省府委員時,河南大旱,李曾單車赴湖北、陝西借糧30萬石以賑濟災民。晚年,開始對革命有所認識,同時,也漸無意於官場競爭。22年(1944年)辭去省府委員職務,掛考試院考選委員閑職,36年(1947年)病歿南京。有詩集《自蘇室燼餘稿》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