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郊
彭燕郊
彭燕郊,原名陳德矩,“七月派”代表詩人。1920年9月出生於福建莆田黃石。1938年後歷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宣傳隊員,軍戰地服務團團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常務理事、創作部副部長,《廣西日報》編輯,《光明日報》副刊編輯,湖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湘潭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1939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彭燕郊詩選》、《高原行腳》,評論集《和亮亮談詩》,主編《詩苑譯林》、《現代散文詩名著譯叢》、《外國詩辭典》等。
彭燕郊
出生年月: 1920 年9月—2008年3月31日3時56分
民 族:漢族
彭燕郊是“七月派”代表詩人,其代表作有《東山魁夷》、《小澤征爾》、《鋼琴演奏》、《混沌初開》等,近年創作的逾千行長詩《生生:五位一體》被譽為“構築起20世紀漢語的精神史詩”。彭燕郊先生是我國著名詩人、學者、編輯家,在詩歌創作和研究、編輯出版、民間文學、教育等諸多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績,贏得了文學界和文化界的廣泛敬重。
彭燕郊先生原名原名陳德矩,1920年9月出生於福建省莆田縣。1938年參加新四軍,曾在新四軍政治部戰地服務團和對敵工作部工作。從1939年開始,彭先生分別在《七月》、《抗敵》、《現代文藝》、《文化雜誌》、《詩創作》、《抗戰文藝》等刊物上發表了許多有影響的抗戰作品。
1941年至1946年任桂林《力報》副刊編輯,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常務理事、創作部副部長、部長。1946年至1949年任《廣西日報》副刊編輯。1947年,因為參加民主運動被國民黨逮捕,囚禁近一年。在獄中,他仍然堅持詩歌寫作。
1949年彭燕郊先生到北平參加了全國第一次文代會。會後在《光明日報》主持《文學周刊》、《民間文藝》等副刊。1950年至1953年任湖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湖南省文聯常務理事,曾參與籌組湖南省文聯,籌辦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南省第一個文學刊物《湖南文藝》,並任編委。1953年至1955年在湖南師範學院任副教授,湖南省第二屆政協委員。
1955年,彭燕郊先生受“胡風冤案”影響,被錯誤地下放到長沙市街道工廠勞動至1978年。
1979年3月被聘請到湘潭大學任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到北京出席全國第四次文代會。1981年評為教授,從1980年起歷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湖南分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委員,湖南省第四屆政協委員,第一、二屆全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文科組組長、湖南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等。彭先生還參與創辦並主編《楚風》雜誌,主持編撰“湖南民間文學叢書”。1982年被學校評為“先進工作者”。
1987年退休。
1939年開始在《七月》、《抗敵》、《現代文藝》、《文化雜誌》、《詩創作》、《抗戰文藝》等有影響的刊物上發表作品。之後在桂林、重慶等地從事革命文學活動和民主運動。曾任中華全國文協桂林分會常務理事,編輯《力報》副刊《半月新詩》、《半月文藝》以及《詩》、《廣西日報》副刊等,同時在各地報刊上發表了大量詩歌、散文作品,許多作品廣泛流傳,受到讀者的熱烈稱讚。1947年,在民主運動高潮中被國民黨逮捕,囚禁近一年。在獄中堅持詩歌寫作。
1949年至北平參加全國第一次文代會。會後在《光明日報》主持《文學周刊》、《民間文藝》等副刊。1950年6月,來湖南在湖南大學、湖南師院任教。曾參與籌組湖南省文聯,籌辦新中國以來湖南省第一個文學刊物《湖南文藝》,並任編委。
1955年6月,因“胡風案”被關押。被押期間仍在心中默默寫詩,每段用一個詞代表,不斷默記,出獄後記寫下來。曾在街道工廠勞動,做過翻砂工、油漆工等等,同時堅持詩歌創作並潛心研究文學藝術和美學理論等。
1979年3月被聘請到湘潭大學任中文系教授。同年10月獲平反。隨後至北京出席全國第四次文代會。1980年起,任第一、二屆全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文科組組長、省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湖南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等,創辦並主編《楚風》雜誌,主持編撰“湖南民間文學叢書”。1984年從湘潭大學退休,居長沙,從事文學寫作、編輯等。
彭燕郊先生多年從事教學工作,曾經開設了《詩歌原理》、《民間文學》、《現代詩》、《寫作實習》、《現代文選》、《人民口頭創作》等課程,培養了碩士研究生多名。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之貢獻了自己的許多精力。他教書育人,關心學生,贏得了同學們的愛戴和尊敬。他的講課,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廣泛受到同學們的歡迎和好評。在他的親自指導和鼓勵之下,湘潭大學學生於1980年成立了自己的文學社團“旋梯詩社”,並且在20多年來,持續不斷地開展活動,正式出版了系列詩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新人。彭燕郊先生也長期支持和關心旋梯詩社,即使年過八旬,還經常回校參加學生社團的詩歌朗誦和講學活動。
彭燕郊先生敬業愛崗,對工作任勞任怨,為湘潭大學的發展嘔心瀝血,不遺餘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是教育戰線上的一名好教師,他是同學們的好師長、好朋友。彭燕郊先生的一生,是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的一生,是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一生,是誨人不倦、甘為人梯的一生。
80年代以來,彭燕郊先生的詩歌創作進入又一個高峰期並持續至今,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詩作,出版有詩集《彭燕郊詩選》、《高原行腳》、《當代湖南作家作品選彭燕郊卷》、《夜行》、《野史無文》,詩論集《和亮亮談詩》。2007年出版4卷本《彭燕郊詩文集》。曾主編《詩苑譯林》叢書、《犀牛叢書》、《現代散文詩譯叢》、《散文譯叢》等叢書和大型詩歌文化雜誌《世界詩壇》、《現代世界詩壇》,在全國文學界、文化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彭燕郊先生是我國著名詩人、學者、編輯家,在詩歌創作和研究、編輯出版、民間文學、教育等諸多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績,贏得了文學界和文化界的廣泛敬重。
彭燕郊先生從十多歲開始創作詩歌,曾是著名的七月派詩人,他前期的詩歌既鮮明、深刻地表現了抗日、反蔣的時代精神,又因具有獨特的藝術品質和現代感而在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冬日》、《歲寒》、《雪天》等詩作成為抗戰詩歌的代表性作品收入各種文學選本,他的長詩《春天——大地的誘惑》曾被當時無數進步文學青年傳誦,競相以能多背誦其中的詩句為榮。他的《小牛犢》、《殯儀》《村莊被朔風虐待著》等詩是新詩中表現中國農村和農民生存狀態的經典之作。他在國民黨牢獄中用生命忘我譜寫的獄中詩,更是中國新詩中的異彩。由於胡風冤案,他被迫沉默了20年,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寫作,他這一期間的作品作為中國當代文學“潛在寫作”的重要文本,已經引起了文學史研究者們的高度重視和讚譽。新時期以來,彭燕郊先生的創作已完全超越了“七月派”詩歌的範疇,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他的大量詩作像當年那樣得到人們的喜愛和傳誦,將當代中國詩歌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新時期以來的彭燕郊詩歌,堅持藝術上的特立獨行,不斷銳意“變法”,不斷嘗試突破新詩已有的傳統模式,取得了令人驚異的文學成就。他的《鋼琴演奏》、《過洞庭》、《家》等詩膾炙人口,流傳廣泛;他的散文詩《無色透明的下午》、《德彪西〈月光〉語譯》、《門裡門外》、《混沌初開》等等,都是新詩史上前所未有的作品。《混沌初開》長達2萬多字,創作歷時數年,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史詩,也是彭燕郊詩歌的集大成之作,發表后引起巨大反響,獲第一屆“芙蓉文學獎”詩歌獎,被選入當代中國文學經典讀本,有外文譯本。
彭燕郊先生有著廣博的文化修養,其在詩學論著《和亮亮談詩》中對世界現代詩歌發生、發展流向的開拓性論述,國內至今無出其右者。他主編出版的大規模、系統性的外國詩歌譯著,在我國文學和文化史上尤具有開拓性的意義和歷史文化積累的長久價值,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他關心湖南的民間文學事業,83歲仍抱病撰寫長文為湖南省民間文學的發展獻計獻策。
彭燕郊先生是老一代中國詩人中藝術創造力最旺盛、藝術開拓性最強勁的詩人。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熱愛詩歌和生活,專註於藝術創造,追求“詩意的人生、人生的詩意”。相對於時下許多詩人,他的作品的發表、出版與他的創作成就及聲望是很不成正比的,但他甘於寂寞,從不自我炒作,在國內外贏得了崇高的藝術聲譽。他79歲時發表史詩性的長詩《混沌初開》,80多歲高齡仍能在一個多月內寫出千行長詩《五位一體》,即使因創作過勞、大病住院也在所不惜。在長達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直到88歲高齡,仍始終保持著思想和藝術上的獨創性、先鋒性、純正性,讓年輕的先鋒派詩人們也折服、讚嘆不已,這在中國新詩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詩歌史上也是不多見的,以至於有研究者提出了“彭燕郊現象”的命題。作為當代中國文學中大師級的人物,彭燕郊的存在,大大提升了湖南詩歌和“湘軍”文學的品位與境界,被評論家譽為“中國新詩的南嶽”。
彭燕郊數十年來始終熱愛黨和人民,政治態度明確,他無私奉獻,樂於助人,默默地為我國的文化建設事業作出了許多貢獻,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卓越的藝術成就贏得了文學、文化、教育等社會各界的普遍敬重。他的去世,不僅是他的家庭的不幸,而且是湘潭大學的不幸,也是湖南文學和中國文學的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