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活動在粵中地區的人民軍隊。根據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決定,1948年6月11日成立中共粵桂邊區軍委廣南分委,主席馮燊。轄兩個支隊和兩個總隊。負責領導和指揮新會、鶴山、高明、開平台山恩平陽江陽春茂名、電白、信宜、新興、高要、雲浮羅定、郁南等縣的軍事鬥爭。同年5月設立的廣南人民解放軍臨時司令部取消。11月改稱粵中軍分委(茂、電、信劃歸南路)。

目錄

正文


1949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並於1949年7月18日在高明縣正式成立粵中縱隊,司令員吳有恆,政治委員馮燊,副司令員歐初,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謝創。轄第二支隊,前身為廣陽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鄭錦波;第四支隊,前身為三羅總隊、三羅支隊,司令員李鎮靖,政治委員唐章;第六支隊,前身為新高鶴總隊,司令員吳桐,政治委員周天行;濱海總隊,前身為濱海大隊、台山人民解放軍、台開赤總隊,總隊長林興華,政治委員謝永寬;獨立第一團,前身為粵中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一團,團長兼政治委員黃東明。兵力從7800人發展到1.6萬多人。先後粉碎國民黨軍多次“掃蕩”、“圍剿”,作戰360多次,斃、傷、俘敵3000多人,繳獲輕重機槍118挺,長短槍2390多支。10月,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追殲南逃之敵4萬多人,解放了粵中區。11月整編併入廣東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區。
1947年3月,中共粵中特派員謝永寬根據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指示,對恢復廣東省中部地區武裝鬥爭作出部署。至1948年2月,先後成立高鶴人民抗征自衛大隊、新恩人民保鄉自衛大隊、粵中特派員直屬基幹隊等10餘支游擊隊,后整編為3個總隊和1個支隊,共400餘人。4月,策動國民黨郁南縣自衛大隊起義,並將其改編為三羅總隊。同月,粵桂邊區游擊隊700餘人挺進粵中,與粵中地區游擊隊會合。6月,中共廣南軍分委成立,統一領導粵中地區的武裝鬥爭。同年底,部隊發展到4300餘人。至1949年7月,共進行戰鬥230餘次,殲滅國民黨軍2370餘人,爭取起義280餘人。經中共中央批准,8月1日,上述游擊隊在高明縣合水圩合編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吳有恆任司令員,馮楚任政治委員,歐初任副司令員,謝創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下轄第2、第4、第6支隊和濱海總隊以及獨立第1團,共6800餘人。10月參加廣東戰役,配合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追殲自廣州西逃的國民黨軍。11月,粵中縱隊大部改編為廣東軍區粵東軍分區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