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窩鎮

北京市房山區轄鎮

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位於北京西南,共轄24個行政村,人口31000人。鎮域屬山前暖區,環境優美;北部山巒疊翠,泉流潺潺;南部沃野平疇、土壤豐腴。鎮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距京石高速公路20公里,京源鐵路穿境而過。

2020年5月,入選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先進單位名單。

歷史沿革


大石窩地區歷史悠久,明代山西遷徒民至此定居前早有人煙生息。
1949年,大石窩地區屬房山縣三區。
1953年,大石窩地區屬房山縣新五區。
1954年,大石窩地區屬房山縣下灘、石窩、南尚樂、北尚樂、石門5個鄉。
1956年,大石窩地區屬南尚樂、下灘、石窩3個鄉。
1958年,大石窩地區劃歸周口店區長溝人民公社南尚樂管理區。
1961年,大石窩地區劃歸房山縣南尚樂人民公社。
1983年,南尚樂公社改鄉。
1986年,南尚樂鄉屬房山區。
1995年,南尚樂鄉鄉改鎮。
2001年,南尚樂鎮鎮址遷石窩村,更名大石窩鎮。
大石窩鎮
大石窩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大石窩鎮下轄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石窩村東。
王家磨村蔡庄村下灘村鄭家磨村土堤村鎮江營村
塔照村南尚樂村北尚樂村南河村惠南庄村廣潤庄村
南辛庄村石窩村半壁店村獨樹村岩上村下營村
高庄村前石門村后石門村下庄村三岔村水頭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石窩鎮位於東經115°42'33″~115°50'59″,北緯39°30'22″~39°38′37″。地處房山區西南,東與長溝鎮接壤。南與河北省涿州市東仙坡村為鄰,西與張坊鎮相連,北與韓村河鎮毗鄰。鎮域面積91.5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石窩鎮地處低山丘陵與平原,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碳酸鹽類低山,最高點海拔935.4米,土壤為淋溶褐土;中部為山前台地,分佈有碳酸岩類殘丘,土壤為洪積物褐土;南部為沖積平原,最低點海拔46.2米。

氣候

大石窩鎮年平均降雨量600-650毫米。

水文

大石窩鎮境內河道屬拒馬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級河北拒馬河,總長20.4千米;南泉水河發源於鎮北境,向南流經鎮內東部,下注胡良河,長12千米。境內河流總長度324千米,河網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北拒馬河,從西北至東南流經境內王家磨、塔照、鎮江營、南河等村。

礦產資源

大石窩鎮境內已探明北部山區蘊藏豐富的漢白玉、艾葉青、明柳、芝麻花、青白石、螺絲轉等構成著名的“13弦”。總儲量2450萬立方米,漢白玉儲量達80萬立方米。

人口


至2018年末,大石窩鎮有戶籍人口有39520人。
2021年6月,北京市房山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大石窩鎮人口數為31000。

經濟


第一產業

大石窩鎮共有耕地面積26004畝,人均0.7畝。
2011年,大石窩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
2011年,大石窩鎮糧食播種面積34016畝,生產糧食12032.6噸,人均294千克。蔬菜播種面積5737畝,產量13449.5噸,其中食用菌播種面積230畝,產量1109噸。
大石窩鎮畜牧業以豬、羊、肉飼養牛為主。
2011年,大石窩鎮生豬出欄11478頭,年末存欄7962頭;羊出欄8587隻,年末存欄6553R;肉牛出欄191頭,年末存欄129頭。
2011年,大石窩鎮生產肉類2936噸;牛奶1440.1噸;鮮蛋383.1噸;畜牧業總產值1076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9.1%。
2011年,大石窩鎮乾鮮果品產量3501.3噸,其中乾果65.5噸、鮮果3435.8噸,鮮果中梨194.9噸、桃880.5噸、葡萄72噸、柿子1537噸、鮮杏131.5噸。農機總動力24658千瓦。農民人均收入11557元。

第二產業

2011年,大石窩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0437.4萬元,利潤總額3125.5萬元。
●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商業網點342個,職工721人。
2011年,大石窩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4729萬元,比上年增長10.5%。
2011年,大石窩鎮進出口總額1747.2美元,其中出口1747.2美元,比上年增長5.1%,主要產品是肉雞,銷往日本、瑞士等國家。
● 財政金融
2011年,大石窩鎮地方財政收入2164.9萬元,比上年增長37%。完成稅收7156萬元,比上年增長19.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600萬元,增值稅3500萬元,企業所得稅5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0.5%、0.8%。2011年末,各類存款餘額6億元。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中心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42人,專任教師53人;小學4所,在校生1081人,專任教師12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14人,專任教師6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94人,專任教師154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6所。
2011年,教育經費達748.7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各類科技人才115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10人,經營管理人才185人,技能人才310人,農村實用人才45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文化活動場所57個;全年巡迴放映電影3655場;文化館(站)1個;公共圖書館(室)25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藏書5萬冊;還有文化大院娛樂設施。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17個。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體育場地51處,體育社團5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4人。100%的城市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5%。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57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3724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中心衛生院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0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5張。專業衛生人員6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萬人次,出院病人12人次。
2011年,大石窩鎮共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7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9%,孕產婦死亡率7.8/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6.9%、5.8%、14.7%。

社會保障

2011年,大石窩鎮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5戶,人數117人,支出53.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70戶,人數1104人,支出372.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2人,支出1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2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53人次,共支出67650元;農村臨時救濟11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30人,新增就業人員102人。
2011年,大石窩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0069人,參保率100%。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5千米,投遞點38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雜誌7600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26個;固定電話用戶9800戶,行動電話用戶28632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1.4萬元。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鎮區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1座,主變壓器383台,總容量7660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58條,總長度113千米,用電負荷78500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9%。
2011年末,大石窩鎮共有鎮區公園有2個,公園面積12.3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1公頃,其中公共綠地8.6公頃,綠化覆蓋率89.4%。

交通


大石窩鎮鎮域內有房易公路、周張公路、雲居寺路過境。有縣鄉級公路99條。
2011年末,大石窩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4.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3.9米;鎮區橋樑12座。
2011年末,大石窩鎮鎮區內917路、31路、18路、12路公交車可達良鄉、市區。
大石窩鎮
大石窩鎮

旅遊


坤潤山莊
北京房山雲居寺坤潤山莊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下營村,佔地面積約17000平方米,集餐飲、住宿、娛樂、休閑、採摘於一體。距北京市區70公里,瀕臨佛教聖地雲居寺、小桂林十渡和自然風光秀美的野三坡。
您可以親自實踐這裡昔日灌溉稻田、栽種水稻(清朝時這裡的稻米被稱之為皇家御塘貢米)、撈魚等久遠的生活,可以感受濃郁的水鄉風情。品嘗農家飯菜,感受農家天然、古樸、特有的美食,這裡的魚、蝦、蟹味道獨特、鮮美,是您午餐的不二選擇。坤潤山莊有客房、標準間20套,客房布置整潔乾淨。房間內有彩電、飲水機、獨立衛生間、電熱水器等。鄉土濃郁的吊炕間別具風趣、寬敞舒適,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入住。土炕具有溫暖、舒適、強身、保健的功能,讓您有一種回家的親切感覺。
俁宸莊園
大石窩鎮
大石窩鎮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雲居寺旅遊風景區的俁宸(yuchen)莊園是距離雲居寺及十渡旅遊風景區最近的農家莊園,是雲居寺風景區最具特色的農家小院,雖然開業只有短短一年,但俁宸莊園以它院落乾淨整潔、主人樸實可親,菜肴多變美味吸引著眾多遊客;從林陰小路盤山而上,慢慢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建的農家小院,小院地勢很高,眺望遠處美景徑收眼底;這裡有雙人標準間,內有空調、電視及其他設施;俁宸莊園可提供100人同時就餐,提供包桌服務,主要以農家特色菜為主:炸田雞、土耳其羊排、迷你南瓜排、桂花日本豆腐、老湯香酥雞、生炒乳鴿、香甜南瓜絡、虹鱒魚、山野菜、特色燜爐烤全羊(烤羊腿、烤兔)、各類烤串等。俁宸莊園還可以安排爬山、垂釣、篝火、棋牌、卡拉OK、採摘、農田勞動、野營等活動項目,讓您在遊山玩水之後,小憩於內,食以農家風味,感受鄉土風情,細品悠悠人生!
採摘有機蔬菜——大石窩鎮南河村
活動地點:大石窩鎮南河村
活動內容:參觀京郊最美的鄉村,進入普通農戶家庭,感受農村建設帶來的可喜變化,到綠色有機蔬菜基地觀光,體驗採摘樂趣。
自駕路線:京石高速琉璃河出口—韓村河—五侯路口—長溝—大石窩—南尚樂—南河村
歡樂農家過年——雲居寺畔水頭村、下庄村
活動地點:大石窩鎮水頭民俗村、大石窩鎮下庄民俗村
活動內容:入住農家小院,體驗農家新年,感受鄉土民俗,聆聽雲居寺鐘聲,享受別樣新年。具體包括貼春聯、購年貨、守年夜(年夜飯)、放煙花、高蹺、秧歌等各項農村新年活動。
自駕路線:京石高速琉璃河出口—韓村河—五侯路口—雲居寺路口—水頭村(下庄村)
中華石雕藝術園
大石窩中華石雕藝術園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北京大石窩石雕藝術商貿園區”內,距北京市區65公里。園區面積2400畝,園區內以石為主。石神、石鼎、石橋、十二生肖各種雕塑均以大理石為原材料,精雕細作而成,充分突出了石雕的藝術特色,是北京地區最大的石雕主題公園。整個園區集觀光、旅遊、服務、接待、會議、娛樂為一體,既可供遊人觀光、娛樂、又可展示傳統精美石雕藝術。
在園區的旁邊,是北京石窩雕塑藝術學校,遊人可以到裡面去參觀、學習。半壁店水上公園距園區僅1公里,水上划船、採摘、垂釣等多種遊樂項目可供遊客娛樂。國家4A級景區雲居寺就坐落在園區北邊的白帶山谷之中,每年可接待遊客五百萬人次和具有區域特色的觀光、採摘、休閑。
世界唯一的漢白玉文化藝術宮
大石窩鎮
大石窩鎮
漢白玉藝術宮位於中華石雕藝術園內,於2002年2月份動土施工,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工程的用料全部採用質地精良的漢白玉石材,共使用漢白玉石料740多立方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個也是最大一個全部採用漢白玉打造的藝術宮。藝術宮高27米,最高端是一座雕琢精湛的棲賢亭,下面是一個半球型的漢白玉天棚(非常規大視覺的框架型建築),天棚的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方向各有一條栩栩如生的漢白玉脊龍,天棚下端是由36根漢白玉側柱組成的圓柱型建築,每根側柱好似一根竹簡,刻有篆書的文字。文字內容是嘔歌大石窩石雕成就的《漢白玉故鄉頌》。圓柱型建築下方就是高12米的藝術宮。藝術宮主體四周鑲有高9.8米的漢白玉角柱,在角柱組成的四個平面上裝有32塊精細的漢白玉透雕窗花,透雕窗花長3.1米,高2.1米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透雕。在主體藝術宮的漢白玉牆壁上還均勻分佈著32塊各式圖案的小透雕窗花和82塊凸露出來的漢白玉角柱。藝術宮宮門高5.4米,周圍雕刻著厚25公分的石龍。宮門的正上方是長方形的漢白玉牌匾題有著名雕塑書法大師錢紹武提寫的“漢白玉石雕藝術宮”。藝術宮四周的漢白玉角柱、立板共280塊,其中鑲有各種圖案的漢白玉浮雕,在藝術宮的東西兩側還開有高4.4米的九龍漢白玉卷拱門。每道門正下方均有一塊好似保和殿前“雲龍階石”的御路。四根9.9米高的漢白玉華表更是把藝術宮修飾得宏大壯美、氣勢磅礴。
北京的敦煌——雲居寺
雲居寺是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珍藏著舉世聞名的房山石經和眾多文物古迹而被譽為“北京的敦煌”。自1987年10月正式對社會開放以來,以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和佛教聖地特有的迷人風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人。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建設部和市園林局關於開展風景名勝區達標和創建文明風景名勝區活動的號召,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很好地發揮了“窗口”行業的示範帶頭作用,得到了各級領導及廣大遊人的肯定和讚譽。1997年被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後榮獲“全國石文化先進單位”、北京市“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和“京郊示範景區”等20多個獎項。2001年榮列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並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雙認證。2004年被市政府批准成為市級風景名勝區。2006年雲居寺藏經洞塔及石經成為北京市唯一一家獨立申遺清單單位。2007年度,雲居寺導遊班被國家旅遊局和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年文明號”,是北京市旅遊行業中唯一一家獲此殊榮先進集體。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全處掀起了“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的熱潮,全員素質進一步提升。

文化


福臨菱棗

“福臨菱棗”果實呈菱形,果個均勻,成熟後果實呈深紅色,外形美觀,果肉甜脆,汁多味濃,屬稀有品種,曾是給皇帝進貢的優質棗,是極其寶貴的鮮食品種資源。每100ɡ鮮棗含熱量531千焦,含蛋白質4.5%,且富含鐵、磷、鈣等礦物質,據《黃帝內經》《本草綱目》記載:棗具有益氣養腎、補血養顏、補肝降壓、安神壯陽、治虛勞損之功效。紅棗中含量豐富的環磷酸腺苷、兒茶酸具有獨特的防癌降壓功效。與其他品種相比,棗樹上的刺少,適宜採摘“福臨菱棗”作為一個品牌房山區大石窩鎮已經發展到12000畝,60萬株,精品園3000畝。

漢白玉

房山大石窩以其獨特物產--漢白玉名揚古今中外。早在公元560年的北齊時代,大石窩漢白玉就被雲居寺用來雕刻石經,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所用石料達一千多噸;故宮、天安門前金水橋、頤和園、天壇、盧溝橋、十三陵等宏偉工程所用漢白玉石料都取自大石窩;人民大會堂抱柱石、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毛主席紀念堂以及近年落成的中華世紀壇題字碑等所採用的漢白玉石材均出自大石窩;另外大石窩的石材還走出國門、遠渡重洋在異國它鄉大放異彩,日本北海道的天華園、新加坡御華園、加拿大楓華園等工程均有出自大石窩的石材。兩千多年的風雨滄桑,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塑造了房山這個石文化的故鄉。

御塘貢米

御塘貢米,產自房山西南的漢白玉故鄉----高庄村。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一直作為貢品上繳朝廷,蒸煮七遍而不失其質,為此種類米的特點。
高庄村種植御塘貢米歷史悠久,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生長周期全部使用御塘泉水灌溉,該泉水為地下自然泉,水質清澈,全年常溫14度,且無任何污染,自然延長了稻穀的生長期,加之優越的山前暖風氣候條件,生出的稻米色、香、味具佳,被明、清兩朝封為御塘貢米,幾百年來,久負盛名。
大石窩鎮
大石窩鎮

衛生院


大石窩鎮衛生院是一所一級甲等醫院和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設有內、外、兒、中醫、婦產、口腔、B超、放射、檢驗、防保等十餘個功能科室,有病床20張,設備有X光機、B超級心電圖機、血球分析儀、半自動生化分析儀、洗胃機、尿液分析儀、乳透機等相應設備,現有職工77人,中級技術職稱4人,初級職稱35人,能獨立完成一般中、小型外科、婦產科手術,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性病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交通便利,衛生院坐落在鎮內南尚樂村,設有10個衛生社區服務站,服務半徑10公里,服務人口近4萬人,基本醫療硬體設施完備,各類技術人員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