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峰鄉

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下轄鄉

柳峰鄉,是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轄鄉,位於泰順縣東南部,西至縣城56公里,東至同三高速溫福段氡泉出口39公里、泰順縣次中心雅陽鎮6公里,南至104國道福建省管陽鎮介面22公里,北至泗溪鎮(廊橋)16公里。全鄉轄區7個行政村。

柳峰鄉是全省3A級景區鎮、省級衛生鄉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鄉鎮、市首批“無違建鄉”。

全鄉土地總面積27.7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31畝,2004年全鄉農業總產值3500萬元,人均年收入2367元,全鄉平均海拔660米,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系全省200個欠發達鄉鎮之一。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柳峰鄉常住人口為4989人。

行政區劃


建制沿革
1991年,泰順縣劃為9個區和1個直屬鎮,區下轄5個鎮、54個鄉,其中有柳峰鄉和東嶺鄉。
1992年,泰順縣實行撤區擴鎮並鄉,調整後設9個鎮、29個鄉。其中,東嶺鄉併入柳峰鄉。
2005年,中共泰順縣委、泰順縣人民政府《關於泰順縣鄉鎮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實施意見(試行)》,全縣設9個一類鄉鎮,12個二類鄉鎮,15個三類鄉鎮。其中,柳峰鄉為二類鄉鎮。
200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08]8號文件批複,同意泰順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將雅陽鎮青竹垟村劃歸柳峰鄉管轄。
2011年,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泰順縣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浙政函[2011]163號)、《溫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泰順縣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溫政函[2011]79號)精神,泰順縣行政區劃調整為9個鎮和1個畲族鄉。其中,柳峰鄉撤銷建制,行政區域併入雅陽鎮,改為柳峰社區。
2016年,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泰順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浙政函〔2016〕153號)等文件精神,泰順縣行政區劃調整為12個鎮和7個鄉。其中,柳峰恢復鄉建制。
村居情況
1991年,泰順縣建制村527個、居民區8個、自然村2461個。其中,柳峰鄉下轄墩頭、山茶嵐、新莊、高場村等4個建制村,21個自然村;東嶺鄉下轄卓宅、國嶺、下柘頭、東橋、上柘頭、梧村等6個建制村,22個自然村。
2004年,為整合資源,降低管理成本,減輕農民負擔,泰順縣委、縣政府決定,凡人口在500人以下的建制村原則上予以調整。2010年,全縣設建制村295個,居民區7個,自然村2245個。其中,柳峰鄉下轄墩頭、新莊、梧村、東橋、卓宅、國嶺、上嵐等7個建制村,43個自然村。
2019年,泰順縣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對全縣600人以下的行政村進行規模優化。柳峰鄉下轄建制村保持不變,為墩頭、新莊、梧村、東橋、卓宅、國嶺、上嵐等7個建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遇
柳峰鄉,位於泰順縣東南部,西至縣城56公里,東至同三高速溫福段氡泉出口39公里、氡泉景區6公里,北至廊橋景區16公里,南與福建省寧德市管陽鎮接壤,至104國道管陽鎮介面22公里。
氣候特徵
柳峰鄉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春夏水熱同步,秋冬光熱互補,高山雲霧瀰漫,地形、地貌複雜,小氣候多變。冬春季冷空氣活動頻繁,降溫幅度明顯,春夏季多陣雨或雷雨,以及短時強降水、颱風等災害性天氣。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6905
3820
3085
家庭戶戶數1833
家庭戶總人口(總)6851
家庭戶男3780
家庭戶女3071
0-14歲(總)1675
0-14歲男903
0-14歲女772
15-64歲(總)4483
15-64歲男2474
15-64歲女2009
65歲及以上(總)747
65歲及以上男443
65歲及以上女30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533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4989人

經濟


綜述

2020年,全鄉戶籍人口9131,其中男性4698人,女性4433人,鄉村從業人員4163人。
2020年,全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148畝;油料231畝;藥材98畝;蔬菜2709畝;茶葉產量221噸
2020年,全鄉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加122.8%。
2020年,鄉域擁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泰順縣一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浙江味美思農牧業有限公司。成功申報泰順縣首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泰順縣生態牧業農業科技園區。各類種養殖專業合作社53家,其中茶葉專業合作社24家,示範性家庭農場省級2家、市級1家、縣級2家。
2020年,全鄉用電量405千瓦時,增長13.4%。

農業

柳峰鄉堅持“立足山區,因地制宜,加快發展”的思路,緊緊依靠當地資源,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農業示範戶(基地)為載體,以增加農業效益為目的,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以茶葉、高山蔬菜為主導的產業格局。至2004年已建成卓宅、墩頭兩個茶葉專業村,建立了綠源茶葉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名,力爭實現“保質量,創名牌,求發展”的產業發展目標。
利用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自然條件,從1997年開始進行試種反季節高山蔬菜,通過多年的發展,至2004年已逐步形成了以墩頭、新莊為重點,面積達到500畝,並列入市後備蔬菜基地,實現畝產值2000元一3000元,年產值近200萬元。另外,在板栗、楊梅、竹筍兩用林、畜牧業等產業上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

工業

柳峰鄉的工業歷史非常長久,已經有200多年了,為推進全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2000年來,隨著縣對外招商引資政策的制定落實,柳峰工業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鄉黨委政府堅持以完善工業園區建設為抓手,以制訂落實優惠政策為重點,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逐步形成了以紙業、奶業、納米材料為主導產品的工業產業格局。
到2004年為止,共新引進企業5家,企業總數達到10家,其中總投資在1000萬以上的有溫州一鳴奶業發展公司和浙江樂豐納米材料開發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全鄉累計完成投資額近4000萬元,工業總產值突破了2000萬元,到2005年底年總產值接近5000萬元。

旅遊


柳峰鄉旅遊資源豐富,主要可分為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及農業資源。鄉域內共有27處旅遊資源,其中建築與設施類13項,地文景觀類4項,人文活動類2項,生物景觀類2項,旅遊商品類2項,天象與氣候景觀類2項,遺跡遺址類1項,水域風光類1項。
雲嵐牧場
雲嵐牧場坐落於柳峰鄉墩頭村高場坪,項目整體佔地面積1600畝,一期已對外開放營業,二期工程已動工建設。一期景區內擁有大草坪、哞哞親牛園、滑草場、觀景台、親子DIY、杉樹林、牧草區、休閑帳篷、西西的魔法屋等項目,是集牧業休閑、養生度假、科普教育、創意農業以及牧場體驗於一體的澳洲風情度假牧場、華東領先的高山特色生態牧場和全國知名的時尚休閑文化牧場。自2017年11月試運營以來,該牧場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休閑觀光牧場”,創成國家AAA級景區,獲評全省放心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00萬餘人次,成為周邊縣市區遊客的短途假日游熱門景點。
柳峰鄉
柳峰鄉
沐雲系列精品民宿
沐雲系列精品民宿位於溫州市泰順縣柳峰鄉高場村,海拔800米,靠近雲嵐牧場,因為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可以看到雲霧繚繞成為雲海,所以取名為沐雲。2020年底,沐雲旗下有8棟精品民宿(鳴泉、芸苔、嚮往、停雲、綠綺等),房間共64間。並配有哞餐廳、蔬果採摘基地等。2018年,經浙江省民宿等級評定管理委員會評定,沐雲鳴泉民宿獲評為銀宿級民宿。
柳峰鄉
柳峰鄉
柳峰尖
柳峰尖處於柳峰鄉境內,主峰海拔1056米。有文人留詩盛讚其:登峰可俯瞰浙閩大地、遠眺閩海港灣。山上有終年不竭清泉,清洌爽口,宋人稱之為“聖泉”。清光緒甲午年間在主峰之巔建石宮,曰“天下第一山”,上山進香者絡繹不絕。南宋文人王芬登山留詩《聯峰聳翠》:矗矗危峰秀色輝,插空玉壘冷晴暉。山光雲暖雲屏展,嵐影飄飄錦幢圍。峭壁千尋容月掛,懸崖萬仞礙鴻飛,欲登絕頂乘風去,獨嘯高顛一振衣。明代王昌惠登山曾即興作《登柳家尖》詩讚:欲窮千里目,直上九霄中;北望括蒼現,南觀閩海通;壓頭紅日近,礙足白雲蒙;咳唾隨風下,紛紛珠玉叢。清代王遷賓作詩《登柳峰尖》:中分一點蜀山尖,歲歲登高破酒錢,掠過浮雲梳樹杪,上升旭日在天邊。浪花雪現東輪眼,帝座詩通北聳肩,削就奇形怪狀峰如柳葉,閒遊願與鹿同仙。
柳峰鄉
柳峰鄉
四季花海
四季花海位於柳峰鄉墩頭村,面積有200多畝。春天主要種植油菜花,夏天種向日葵,或者種格桑花千日紅等,花海為開放性質,無需門票等費用。
柳峰鄉
柳峰鄉
螢火觀賞基地
近年來,螢火蟲已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大多的孩子都未曾見過螢火蟲。但在柳峰鄉墩頭村的夏夜,能看到成群的螢火蟲在山間飛舞。每年六月到八月,是觀賞螢火蟲最佳的時間。
柳峰鄉
柳峰鄉
柳峰風景名勝區
柳峰風景名勝區由柳家尖景區、東橋蛤蟆坑景區、國嶺景區共三部分組成,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景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距華東第一大峽谷、溫州四大王牌風景區——承天氡泉只有10公里,距世界上最美麗的廊橋——泗溪姐妹橋約8公里,是縣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主要以飛瀑、奇石、怪洞、險峰而著稱,境內有水簾瀑、龍潭瀑、仙人閣、神龍吐珠、神龜爬壁、虹橋釣月、蓮花岩及古民居、王維亮革命烈士故居等一大批自然和人文景光,景色秀麗,文化深厚,氣勢磅礴,魏魏壯觀,令人陶醉。另外,核心區1056米的柳家尖更是以山勢險峻陡峭、氣勢雄偉磅礴而盛稱“天下第一名山”。

社會


柳峰鄉境內生態環境優良,全境群峰疊翠,高山出岫,平均海拔666米,與溫州第一高峰“白雲尖”齊名的泰順名山“柳峰尖”就坐落於此。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擁有集牧業休閑、養生度假、創意農業以及牧場體驗於一體的“雲嵐牧場”、市級示範性精品民宿群(沐雲系列民宿)、螢火觀賞基地、墩頭四季花海等一批旅遊景點。境內文化底蘊濃厚,擁有省保廊橋墩頭橋、明代巡檢司遺址、市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墩頭造紙術、歷史悠久的鬥牛文化、國嶺村秀才文化、上嵐村蓮花塘陳氏祖屋等系列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及革命烈士王維亮故居等紅色文化。

文化


文物古迹

墩頭橋
柳峰鄉墩頭橋
柳峰鄉墩頭橋
墩頭橋位於柳峰鄉墩頭溪上,系木平梁廊橋始建年代不詳,脊檁上記為清道光十二年重建。長16.36米,寬4.49米,跨徑8.70米,離水面高1.60米,東西走向,周圍保存有一片古代民居建築。
東橋頭建有防火山牆,主體為磚石結構,磚砌法為一順一丁式。橋屋面闊七開間,32柱,梁架為抬梁式。屋脊壓塊磚,為仰合瓦頂。兩層擋風板,在上層擋風橋上設望窗。橋身用九根大木橫架,平梁直徑35厘米不等。有橋碑,年代記載部分已破損。
墩頭橋位於一個多姓雜居的村落中,在廊橋的周圍至今還存留有大量商業建築,訴說著當年人氣的興旺,商業的繁華。當年的商業氣息至今猶存,坐商和行商文化已滲入這裡的一磚一瓦。
泰順廊橋墩頭橋,位於柳峰鄉墩頭溪上,系木平梁廊橋,脊檁上記為清道光十二年重建。長16.36米,寬4.49米,跨徑8.70米,離水面高1.60米。橋身為兩層擋風板,在上層擋風橋上設望窗。東橋頭建有防火山牆。2005年4月,墩頭橋被列為浙江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非遺文化——墩頭造紙術
墩頭造紙術為溫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有300多年歷史。
柳峰鄉
柳峰鄉
紅色文化——王維亮革命烈士故居
王維亮,1915年12月12日出生於柳峰鄉,在嘉興代理縣務時,組織指揮軍民頑強坑日,由於漢奸出賣,不幸被捕。1937年11月19日被日寇斷臂挖心剖腹斬屍三段,年僅23歲。2015年,王維亮的事迹寫入了《碧血丹心——浙江烈士英名錄》。王維亮故居位於柳峰鄉國嶺村,坐西北朝東南,三合院式建築,由門樓、天井、正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具有明顯的清代建築風格。
柳峰鄉
柳峰鄉
民俗文化——鬥牛祈福
鬥牛祈福是柳峰的傳統文化,已有300多年歷史。鬥牛比賽在當地俗稱“牛牯相築”。每逢農曆六月初六以後,會適時舉辦鬥牛祈福活動。
柳峰鄉
柳峰鄉
民俗文化——傳奇豬王
該只豬體重1100公斤,體長有2.45米,是當地最重也是飼養時間最長的豬,曾數次面臨被宰殺的危險,但最終它總能死裡逃生。後期,被養在柳峰鄉蓮峰禪寺,法號“珠王”。2008年12月,央視十頻道《講述》欄目拍攝了紀錄片——《豬王傳奇》,成為當年度欄目收視冠軍。2012年,豬王進入9歲高齡(公豬3年已算進入老年期),6月27日清晨5時許壽終。
柳峰鄉
柳峰鄉
遺跡遺址——明代高場巡檢司遺址
高場巡檢司遺址位於墩頭高場畲族自然村外洋的古道邊,設於明朝中期。即古時泰順地方上選拔武秀才時進行摔打、弓箭、騎射比賽的場所。遺址四周石砌圍牆,原貌清晰,大門口前有圍牆高約2米多,石牆仍存十餘米長。現巡檢司遺址還存有很多生活用品、器皿、瓦礫等殘片物證。
柳峰鄉
柳峰鄉
特色居民建築——蓮花塘陳氏祖屋
蓮花塘陳氏祖屋位於柳峰鄉上嵐村山茶嵐,頗有古建築風格的幾座單體民居背靠五座小山,整體呈環狀分佈。中間有一水塘,塘中央為陳始祖陳承天夫婦的塋墓,形成陽宅(民居)和陰宅(墳墓)共處一地的建築模式,與古人風水擇地之說有異,不多見,具其獨特的布局與建築風格。
柳峰鄉
柳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