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姆-2防空導彈

第一代中、高空全天候防空導彈

薩姆-2防空導彈(英文:SA-2 Surface-to-Air Missile ,綽號:Guideline,譯文:蓋德藍,蘇聯編號:С-75 ),是蘇聯20世紀50年代研製的第一代中、高空全天候防空導彈。

該導彈採用二級組成,正常氣動布局,固體推進劑。導彈戰鬥部威力很大,主要用於對付遠程高空轟炸機和偵察機。

薩徠姆-2防空導彈1953年開始研製,1957年裝備蘇聯部隊。後進行多次改型,共有A~F6種型號,該導彈系統外銷東歐、亞洲、中東等27個國家近年逐步被薩姆-10(C-300)所取代。

發展沿革


博物館展出的薩姆-2防空導彈
博物館展出的薩姆-2防空導彈
“薩姆-2”“導線式”式防空導彈為前蘇聯製造的第一代全 天候中程、高空對對空武器系統,1953年研製,1957年在莫斯科首次展出,開始裝備部隊。SA-2是蘇聯當前高空防空的主要導彈,其發射陣地遍布蘇聯全境,主要擔負國土和要地防空任務,並外銷東歐及埃及、印度、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越南等20多個國家。

技術特點


薩姆-2防空導彈結構線圖
薩姆-2防空導彈結構線圖
“薩姆-2”可以威脅到高空飛行的目標。但總體上其技術已經落後了,由於採用液體發動機,作戰準備時間長,效能低;導彈操作過程複雜,反應速度慢,抗干擾性能差;發射架是固定是的,每個發射架一次只能發射一枚導彈,由於過於笨重,很難改成自行式的。作戰中一般3枚導彈射擊一個目標。
很多國家對SA-2進行了改進,特別是雷達系統和制導系統,提高了抗干擾能力和作戰反應速度。由於戰場機動困難,作戰準備時間長,SA-2的戰場生存能力仍然很低。

性能數據


指導方式——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發射營的火控系統站能跟蹤一個目標,利用三個通道同時制導三枚導彈攔截目標。
彈長——10.79米
彈重——2375公斤
戰鬥部——導彈戰鬥部重195千克,內裝135千克炸藥,低空殺傷半徑65米,高空殺傷半徑250米,平均精度75米。單發殺傷概率70%,三發殺傷概率95%。
最大射程——48公里
作戰高度——1~32公里
速度——4馬赫
發射方式——發射架傾斜發射
推進系統——動力裝置為一級固體助推器和二級液體發動機第一級固體燃料助推段工作4-5秒,彈徑0.645米;第二級發煙硝酸-煤油液體發動機工作22秒,彈徑0.5米,推力2650千克。
配屬方式——每個發射營裝備六枚,發射架成六邊形布置。

衍生型號


SA-2的衍生型號有:SA-2A“德維納”,SA-N-2A(艦載型), SA-2B“傑斯納”,SA-2C“沃爾霍夫”,SA-2D,SA-2E,SA-2F,S-75M“伏爾加”。
“薩姆-2”“導線式”式防空導彈為前蘇聯製造的第一代全天候中程、高空對對空武器系統,1953年研製,1957年開始裝備部隊。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彈長10.79米,彈重2375公斤,戰鬥部為定向爆炸的破片殺傷式戰鬥部,裝烈性炸藥118公斤。最大射程為48公里,作戰高度最大高度32公里,最小高度為1公里。速度為4馬赫,採用發射架傾斜發射。動力裝置為一級固體助推器和二級液體發動機。主要擔負國土和要地防安任務,重點對付遠程轟炸機和偵察機。
1959年10月7日,中國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用“薩姆-2”導彈,擊落了在北京上空偵察飛行的國民黨空軍偵察機RB-57D,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戰例;此後,又陸續用“薩姆-2”導彈擊落了國民黨U-2高空偵察機5架,為“薩姆”地空導彈的戰鬥史寫下光彩的一筆。“薩姆-2”是一種全天候、中程、防中高空導彈的武器系統,其最大射程為54千米,最大射高為34000米,是當時打擊中高空飛機最理想的武器。
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出動B-52等作戰飛機數萬架次狂轟濫炸,為了打擊美軍飛機,越南裝備了近30個營的蘇制“薩姆”第一、二代地空導彈。據不完全統計,在1964年8月至1968年11月間的4年時間裡,美軍損失了915架飛機,其中94.85%是被“薩姆-2”等地空導彈擊落的。1972年12月18日,美軍在越南實施地毯式轟炸,結果有30架B-52轟炸機被擊落,其中29架是“薩姆-2”所為!
1972年12月中旬,美國與越南方面的停戰談判破裂,停炸誘和的企圖落空,為挽救敗局,迫使越南讓步,美國從1972年12月18日至12月29日,發動了越南戰爭中規模最大、也是最後一次空中戰役“後衛-2”。美軍動用200多架b-52戰略轟炸機(740架次)、1200架空軍、海軍戰術飛機(1800餘架次)、70架f-111a殲擊轟炸機、約150架sr-71、147j、rf-4c、ra-5c偵察機和各種電子戰飛機,連續集中空襲越南人民軍重點防護的河內、海防、太原等戰略要地。越南人民軍空軍和防空軍部隊奮起反擊,主要使用са-75м“德維納”地空導彈(北約稱之為“薩姆-2”),對“空中堡壘”進行了毀滅性的反擊,擊落了34架b-52轟炸機,在此次反擊二戰後第一次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大規模空襲的矛與盾的較量中,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1971-1972年間,中國援助越南的裝備中就有紅旗2號地空導彈(即薩姆-2導彈)3個營的地面設備及導彈180枚。
很多國家徠對SA-2進行了改進,特別是雷達系統和制導系統,提高了抗干擾能力和作戰反應速度。由於戰場機動困難,作戰準備時間長,SA-2的戰場生存能力仍然很低。
伊拉克擁有100部SA-2防空導彈發射架,可以編20至30個連。鑒於該導彈的缺陷,伊拉克已經把部分SA-2導彈改成射程150公里內的“薩默德”地對地導彈,伊拉克現在估計已經被迫銷毀了這批導彈。
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SA-2防空導彈表現平平,並未取得特別戰果。

服役動態


“薩姆-2”防空導彈系統模型
“薩姆-2”防空導彈系統模型
1959年10月7日,中國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用“薩姆-2”導彈,擊落了在北京上空偵察飛行的國民黨空軍偵 察機RB—57D,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戰例;此後,又陸續用“薩姆-2”導彈擊落了國民黨U—2高空偵察機5架,為“薩姆”地空導彈的戰鬥史寫下光彩的一筆。“薩姆-2”是當時打擊中高空飛機最理想的武器。
1960年5月1日,蘇聯用薩姆-2擊落一駕U-2高空無人戰略偵察機,而該機以實用升限兩萬米以上著稱,全世界共有7架U-2被擊落,全部是薩姆-2所為。
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出動B-52等作戰飛機數萬架次狂轟濫炸,為了打擊美軍飛機,越南裝備了近30個營的蘇制“薩姆”第一、二代地空導彈。據不完全統計,在1964年8月至1968年11月間的4年時間裡,美軍損失了915架飛機,其中94.85%是被“薩姆-2”等地空導彈擊落的。1972年12月18日,美軍在越南實施地毯式轟炸,結果有30架B-52轟炸機被擊落,其中29架是“薩姆-2”所為。
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SA-2防空導彈表現平平,並未取得特別戰果。
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出動B-52等作戰飛機數萬架次狂轟濫炸,為了打擊美軍飛機,越南裝備了近30個營的蘇制薩姆-2地空導彈。據不完全統計,在1964年8月至1968年11月間的4年時間裡,美軍損失了915架飛機,其中94.85%是被薩姆-2等地空導彈擊落的。1972年12月18日,美軍在越南實施地毯式轟炸,結果有30架B-52轟炸機被擊落,其中29架是薩姆-2所為。
薩姆-2防空導彈
薩姆-2防空導彈
1972年12月中旬,美國與越南方面的停戰談判破裂,停炸誘和的企圖落空,為挽救敗局,迫使越南讓步,美國從1972年12月18日至12月29日,發動了越南戰爭中規模最大、也是最後一次空中戰役“後衛-2”。美軍動用200多架B-52戰略轟炸機(740架次)、1200架空軍、海軍戰術飛機(1800餘架次)、70架F-111A殲擊轟炸機、約150架SR-71、RF-4C、RA-5C偵察機和各種電子戰飛機,連續集中空襲越南人民軍重點防護的河內、海防、太原等戰略要地。越南人民軍空軍和防空軍部隊奮起反擊,主要使用CA-75M“德維納”地空導彈(北約稱之為薩姆-2),對“空中堡壘”進行了毀滅性的反擊,擊落了34架B-52轟炸機,在此次反擊二戰後第一次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大規模空襲的矛與盾的較量中,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1971-1972年間,中國援助越南的裝備中就有紅旗-2號地空導彈(即薩姆-2導彈)3個營的地面設備及導彈180枚。
伊拉克擁有100部SA-2防空導彈發射架,可以編20至30個連。鑒於該導彈的缺陷,伊拉克已經把部分SA-2導彈改成射程150公里內的“薩默德”地對地導彈,伊拉克估計已經被迫銷毀了這批導彈。
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SA-2防空導彈表現平平,並未取得特別戰果。

總體評價


薩姆-2防空導彈是針對20世紀50年代的空中目標而設計,隨著目標攻擊戰術的變化,該彈進行了多次改進,使其作戰空域擴大,機動能力增強,提高了抗干擾能力,制導雷達由原來的5輛車改為3輛。
薩姆-2防空導彈
薩姆-2防空導彈
薩姆-2防空導彈射程遠、攔截空域大、殺傷威力大。但是結構複雜、體積龐大、機動能力差,反應時間長、抗干擾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