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燕飛·波影搖漣甃

乳燕飛·波影搖漣甃

《乳燕飛·波影搖漣甃》是南宋詞人周密的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記蘇灣之游,由於不止一次來游,“風景舊曾諳”,因此上片結句由此抒懷,所謂“人自老,景如舊”。下片抒發登臨時的感慨,表現了作者無意爭仕,遺世獨立的消極思想。此詞格律嚴謹,字句精美,頓挫激昂,凄涼掩抑。

原文


乳燕飛
辛未首夏,以書航載客游蘇灣,徙倚危亭,極登覽之趣。所謂浮玉山、碧浪湖者,畢橫陳於前,特吾幾席中一物耳。遙望具區,渺如煙雲,洞庭、縹緲諸峰,矗矗獻狀,蓋王右丞、李將軍著色畫也。松風怒號,暝色四起,使人浩然忘歸。慨然懷古,高歌舉白,不知身世為何如也。溪山不老,臨賞無窮,后之視今,當有契余言者。因大書山楹,以紀來游。
波影搖漣秋甃。趁熏凡、一舸來時,翠陰清晝。去郭軒楹才數里,蘚磴松關雲岫。快屐齒筇枝先後。空半危亭堪聚遠,看洞庭縹緲爭奇秀。人自老,景如舊。
來帆去棹還知否。問古今、幾度斜陽,幾番回首?晚色一川誰管領,都付雨荷煙柳。知我者、燕朋鷗友。笑拍闌干呼范蠡,甚平吳、卻倩垂綸手?吁萬古,付卮酒。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乳燕飛:詞牌名。又名《金縷歌》《金縷曲》《金縷詞》《賀新郎》《賀新涼》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韻。余為變格。
2.辛未:即咸淳七年(1271)。
3.蘇灣:在湖州烏程縣南。蘇軾當年守郡時曾築堤其側,故稱。
4.危亭:即雄跨亭。危,高。
5.矗矗:高聳的樣子。
6.暝色:暮色;夜色。
7.白:大白,酒杯。
8.契:合。
9.楹:房屋的柱子。
10.甃(zhòu):磚砌的井壁。此指石砌的湖堤。
11.熏風:和風,指東南風或南風。
12.郭:外城。
13.松關:滿山松樹,形同關隘。岫:峰巒。
14.屐齒:有齒的木屐。謝靈運游山時常著一種特製的木展,上山時去其前齒,下山時去其後齒,稱謝公屐。筇枝:竹杖。筇(qióng),一種竹子。
15.空半:即半空。
16.帆、棹:均指代船。
17.燕朋鷗友:語意雙關,指燕鷗,亦指吟社詞友。
18.范蠡:越國大夫,平定吳國後浪跡江湖,成了“垂綸手”。
19.卮(zhī):泛指酒杯。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夏,下距南宋滅亡只有五六年時間。作者與當時許多江湖雅人一樣為了逃避動亂黑暗的社會現實而流連湖山風月,縱情詩酒。景定五年(1264),作者與不少詞人聚盟,結成西湖吟社,頻繁往來於臨安、湖州的青山秀水間,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詞,本篇是作者與社中的詞友游湖州烏程的蘇灣時寫成的。

作者


周密
(1232-約1298)南宋文學家。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注山人等。原籍濟南,後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德祐間曾任義烏(今屬浙江)令等職。宋亡隱居不仕。其詞講求格律,風格在姜夔、吳文英兩家之間,與吳文英(夢窗)並稱“二窗”。也曾寫過一些慨嘆宋室覆亡之作。並能詩文書畫,諳熟宋代掌故。著有《草窗韻語》、《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志雅堂雜鈔》、《雲煙過眼錄》、《浩然齋雅談》等數十種。編有《絕妙好詞》。存詞150餘首。

賞析


這首詞是首記游抒情的作品,為作者與友人游湖州烏程的蘇灣時寫成。時值南宋度宗咸淳七年,南宋滅亡在即。作者面對黑暗動蕩的社會現實,雖滿腹憂慮和不滿,但又無能為力,於是便與張樞,楊纘等詞友往來於臨安,湖州的清山綠水之間,藉以逃避現實。作者因而寫下了大量優美的游抒情詞,但情調大多頗為消極。這便是其中的一首。
據周密《癸辛雜識》記載,蘇灣在烏程縣南,蘇軾當年守郡時曾築堤其側,因而得名。當時是作者詞友趙菊坡家園。“去南關三里,而近碧浪湖;浮玉山在其前,景物殊勝。山椒有雄跨亭,盡見太湖諸山。”詞前小序生動簡潔,描繪了當地湖山壯麗與秀美,並簡單交代了遊覽過程。
詞的上片記游賞過程。從泛舟寫起,到對景感嘆換頭。“波影搖漣瓦甃.趁熏風、一舸來時,翠陰清晝”。湖水碧波蕩漾,光影映照堤壁上,搖曳不定。
詞人的輕舟在醉人的熏風吹拂中輕輕搖過,作者落筆如畫,猶如電影鏡頭中的一幅晴湖泛舟圖。“去郭軒楹指亭台,磴是山道石階。離開縣城南關才三數里地,已經充滿了野逸之趣。蘚苔密布的山徑石階、道旁對列關前門的古松、白雲舒捲的青翠峰巒,?好像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詞人們紛紛沿著山徑尋勝訪幽。”快“是痛快的意思。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喜歡登山。他特製了一種爬山鞋,上山時去掉鞋的前齒,下山時去掉鞋的后齒,以保持身體平衡。這裡作者用此詞語,藉以說明登山活動,”空半危亭堪聚遠,看同庭縹緲爭奇秀“,寫登山所見。高亭聳于山崖之上,空谷幽幽,橫於眼前。登亭眺望,太湖浩浩無垠,洞庭山縹緲峰浮沉于波濤之間,此情此景,一時盡收眼底。聚遠:將遠處景物收聚於眼底。憑欄遠望,作者禁不住感慨萬千,”溪山不老,臨賞無窮“,人生短暫,只不過如曇花之一現百駒之過隙罷了。”人自老,景如舊“,收束上片。是上片寫景紀游與下片懷古抒情、上片空間延伸與下片時間審度的中間過渡。
換頭“來帆去棹”,泛指往來的船隻。“問古今、幾度斜陽,幾番回首?”是說歲月如流水般逝去,彈指間度過,所謂“幾個殘陽了今昔”。言外之意,人生應當縱情適意,何必拘泥於世間的是非恩怨之中呢?作者在這裡頗有超脫世俗之外,諦視人生、規勸世人的意味。“晚色一川”二句,似從姜夔《八歸》詞“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鴃”化出。比不上原句精警,但也空靈淡湯,清雅可玩。這一片清山秀水,有誰能夠佔有並且領略它呢?蘇東坡說得好:“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若閑人不來,則只有任雨中之荷、煙中之柳自作主張了。“來帆去棹”中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未必能知此意。而作者當時載客俱來,登臨攬勝,悅目賞心,日暮忘歸,暫作湖山之主,可以說是平生最愉快的事了。不單是自己識得其中的樂趣,“知我者、燕朋鷗友”,同行諸人也有同樣的認識,燕朋鷗友,指吟社的同人。也可以理解成大自然的海燕和湖鷗。“笑拍闌干呼范蠡,甚平吳、卻倩垂綸手?”這句系化用江湖詞人盧祖皋《虞美人》:“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范蠡,越國大夫,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后,后在太湖隱居下來。倩,請。垂綸手,釣魚的人,此指代隱居山林的隱士。作者這裡故意顛倒了一個事實:范蠡在平吳之後,擔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束,才不得不退隱太湖,于波濤煙雨中求得保全,並非隱居了多年之後,才被請了來幫助滅吳。作者偏那樣說,意思是范蠡本是隱士,被請出來平吳了。詞人們遙望太湖,談起泛舟太湖的千古高人范蠡,禁不住拍闌大笑,好像在說當前很難有所作為,倒不如隱居江湖殘了一生。作者到此突然頓住,宕開酣暢一筆:“吁萬古,付卮酒。”這首詞的詞序寫得非常優美,是一篇精美清麗的微型遊記散文。作者在詞風上已超過前人姜夔,詞序發揮散文特長,紀游寫景,構成全詞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詞、序並讀,一韻一散,有“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之趣。這與宋元之際中國畫上題詩鈐印、詩畫融合是同樣做法。
詞的下片運用了許多疑問句、反詰句,富於變化跌蕩起伏的章法結構。作者多次發問並且明知故問,問而不答,既含蓄深沉,又淋漓盡致,強烈抒發了江湖雅人的放達胸襟和懷古幽情。同時又與上片紀游的平緩筆調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出作者的獨具匠心。
這首詞的第三個特點是寫景紀游清雅如畫。周密多才多藝,不僅工詞,又善出精畫,且愛好收藏,並著有多種野史筆記。他把繪畫的特長融匯到詞的創作中,使其詩文之中飽含畫境,別具特色。詞疏密相生,字裡行間時而留出空白,具有鮮明的“清空”特點,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