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馬耀南的結果 展開

馬耀南

抗戰時期革命烈士

馬耀徠南(1902-1939.7.22),名方晟,字耀南。1902年生,山東省長山縣三區北旺庄(今淄博市經濟開發區北旺村)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3支隊司令員。

人物簡介


馬耀南(1902──1939),漢族,山東省長山縣第三區(今淄博市周村區北郊鎮)北旺庄人。馬耀南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少年時代,他積極參加了“五四”運動。青年時代,他主動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積極參加了中共一大代錶王盡美、鄧恩銘組織的革命團體“勵新學會”、“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追隨王盡美、鄧恩銘踴躍投身於反帝愛國鬥爭。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是被共產黨“吸引到國民黨中”的革命青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國共分裂后,他公開抨擊蔣介石國民黨反共反人民的反動政策,堅決擁護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成為蔣介石國民黨的叛逆。“七七”事變后,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中共地下黨人的參與、協助下,組織、發動、領導了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被稱為當時人民起義的抗戰領袖。他作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司令員,馳騁疆場,身先士卒,經受了血與火、生與死的嚴峻考驗,完成了一個反帝愛國革命志士向共產主義戰士的偉大轉變。他為人民、為祖國、為民族棄家舍業,出生入死,流盡了最後的一滴血。偉哉!壯哉!可敬之至!馬耀南崇高的愛國精神和光輝的革命業績被廣泛傳誦著,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人物生平


7歲入私塾,后考入周村高等小學。
1920年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
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學。在校期間,被選為北洋大學學生聯合會和天津市學生聯合會的負責人。他信仰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參加了國民黨。
1929年出席國民黨第三屆全國代表大會,目睹國民黨的黑暗腐敗,憤而退席。后參加國民黨的改組派,參與反蔣活動,后被開除國民黨黨籍,並遭國民黨通緝。
1930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得學士學位。積極投身反帝愛國運動,與進步同學一起組織反日會,到街頭、農村宣傳抗日救國,抵制日貨。同年以天津學界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並參加了倒蔣(介石)運動。同年(1930年),國民黨以親共反蔣的罪名開除了他的黨籍,並下令通緝。他決定摒棄國民黨,走“教育救國”的道路。
1933年被長山縣的鄉紳們,聯名邀請回本縣當了長山中學的校長。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后,他看到國土淪喪,民眾倒懸,便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同姚仲明、廖容標、趙明新同志一起領導了著名的黑鐵山起義,擔任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參謀長,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司令員。
1939年7月22日在桓台縣牛王莊突圍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7歲。
2014年9月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軼事典故


組織武裝

八路軍臂章
八路軍臂章
馬耀南1933年回鄉應聘,擔任長山中學校長,秉持教育救國的理念。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他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暴行萬分憤慨,下定決心投入到抗戰的洪流。經中共黨員林一山介紹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並同中共山東省委取得聯繫。馬耀南的抗日熱忱,中共山東省委在制定抗日武裝起義計劃時,將長山中學作為重要的據點,先後派共產黨員姚仲明、廖容標、趙明新到長山中學,成立了中共長山中學特別黨小組,直屬省委領導,一批中共黨員在該校擔任教員,培養訓練抗日幹部,組織發動長山地區民眾抗日。他以教學改革的名義對課程進行調整,大量充實抗戰救國的內容。又以辦民眾夜校的名義開辦游擊幹部訓練班,由共產黨人講授軍事、政治課。後來其中不少人成為武裝起義的骨幹和附近各縣的抗日積極分子。
他支持幫助黨小組在校內組織“抗日後援會”,建立“民先隊”組織,舉辦游擊戰術訓練班,為舉行武裝起義做思想和組織準備。1937年12月24日日軍轟炸長山縣城,國民黨軍政人員棄城南逃。
長山中學黨小組當即決定赴黑鐵山舉行武裝起義。次日(1937年12月25日),首先由姚仲明、廖容標、趙明新帶領部分師生在黑鐵山西麓太平庄舉行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清河平原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裝。

赤誠愛國

馬耀南遺物
馬耀南遺物
馬耀南出生於山東省長山縣(今鄒平)的一個農民兼手工業的家庭。父親為私塾教師,母親也知書達理。他自幼就受到家庭中關於忠孝節義的傳統教育。少年時代,目睹德國入侵山東,佔領青島,在山東土地上築路開礦,為所欲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當局屈從帝國主義擺布,同意日本取代德國在山東的權利,年僅17歲的馬耀南義憤填膺。他在日記中寫下了“我們要把帝國主義趕出去,我們要做真正的中國人”的豪情壯志。他進入山東省立濟南第一中學后,積極參加愛國反帝活動。他同進步同學組織了“反日會”和反對日本侵略的遊行,並組織同學到商埠宣傳抵制日貨和查封日貨。在省立一中期間,他還參加了山東早期的共產黨人鄧恩銘、王藎美組織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活動,接受到一些共產主義的啟蒙教育。馬耀南後來考入天津北洋大學讀機械工程專業。在大學里,他是一位思想活躍、社會活動能力強的學生。他很快成為大學學生會負責人,並成為天津市學生聯合會的負責人之一。為此,他有機會結識了天津市政府負責社團工作的中共地下黨員張友漁。交往之中,張友漁著意從思想上給馬耀南一些進步指引。當時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中國革命軍正在南方順利進行北伐。馬耀南滿懷革命激情參加了國民黨,並很快成為天津市黨部的領導成員。
由於蔣介石1927年發動“四一二”政變,屠殺共產黨人,使北伐受挫,革命夭折。馬耀南參加國民黨的初衷受到致命的打擊,對國民黨的倒行逆施到了忍無可忍的境地。在他1930年出席國民黨的三大期間,又目睹親歷了國民黨內賄賂拉票的腐敗行徑。他當機立斷,宣布退出國民黨。他回到天津,積極參加倒蔣活動。蔣介石便宣布馬耀南“親共反蔣”並通令緝捕。馬耀南為逃避通緝,先是跑到河北永清縣中學教書,嗣後,又被聘到南通大學任教。1933年他受家鄉長山縣各界聯名邀請,回到故鄉出任長山中學校長。他立志為國家培育有用人才,走教育救國之路。在他出任長山中學校長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辦學方針。他把掛了多少年的那塊“學校重地、閑人免進”的牌子摘掉,一方面歡迎民眾到學校參觀,另方面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或掃街或修路,加強同民眾的聯繫。

入共產黨

馬耀南和地下黨
馬耀南和地下黨
有兩件大事開闊了馬耀南的視野。一件是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他經過了解和研究,認為共產黨能夠經歷如此艱苦卓絕的磨難和有如此堅強的意志,是因為崇高的信念使然。他由衷欽佩,認為是一個大有希望的政黨。另一件是1936年西安事變中,共產黨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胸懷坦蕩,不計前嫌,勸張、楊二將軍釋放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馬耀南由此認為,共產黨具有力挽狂瀾的謀略。在緊要關頭,具此高深的戰略眼光和本領,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不久,北平和天津相繼失守,日寇從南北兩方進攻。馬耀南決心投筆從戎,抗日救國。他在當年8月15日的日記中寫道:“上海炮火異常兇猛,全國已入血戰狀態。自顧尚在此安逸消閑,能不愧死!自即日起,當特別振奮,求有所報命國家,獲取較大代價之犧牲,方不愧生世間。”正在此時,國民黨方面也擺出了一副抗日的面孔,想利用馬耀南在當地的影響,擴大國民黨的勢力範圍。於是,宣布恢復馬耀南的國民黨黨籍,聲稱同馬共同抗日。馬耀南當即表示:“國民黨要我,可我不要它!”
中共山東省委派往膠東開展工作的林一山同志來到了長山中學。林一山曾在長山中學任教。他此行是有意繞路長山同馬耀南建立聯繫的。林一山見到馬耀南,兩人對時局進行了深談,看法完全一致。林一山還根據中共中央發布的關於時局的宣言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向馬耀南講述了中國抗日的途徑和前景。馬聽后感到十分振奮,並從中斷定林就是一位共產黨人。於是,馬耀南便執意要求林一山留在長山組織武裝共同抗日。林一山當即介紹馬加入了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並答應儘快另派人到長山同馬合作。
中共山東省委派遣地下黨員姚仲明、紅軍幹部廖容標和地下黨員趙明新三人先後到長山中學,並建立起以姚仲明為組長的黨小組。從此,在古老的長山城中,以長山中學為中心的抗日救亡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鐵山舉義

1937年12月24日日軍飛機轟炸了長山城,炸彈落在了長山中學和縣政府附近。國民黨縣政府和縣武裝大隊隨之南逃,社會一片混亂。長山中學的黨組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把師生拉到長山九區的衛固一帶進行抗日,並打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的番號。會議還決定由馬耀南任司令,廖容標任副司令,姚仲明任政委。會後黨組織把這些決定向馬耀南做了通報。馬耀南表示完全同意,認為是到正式組建隊伍的時候了。他們分頭行動。姚、廖帶領師生去衛固,馬耀南赴二區和八區聯絡人員和籌備糧款。姚仲明和廖容標帶著百人師生到達衛固黑鐵山下的太平庄住了下來。第二天在村小學集合全體師生,姚仲明宣讀了《告同胞書》,宣布建立中國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又過了一天(1937年12月26日),馬耀南從二區趕到了太平庄。姚仲明、廖容標和趙明新趕緊迎上前去同馬耀南握手,他們在這裡匯合了。
四人雖然只有三天未見,卻如三秋。馬耀南急切地問學生情況如何,姚仲明說:“廖容標同志已把學生編了隊,情緒都很高。當前面臨的大問題有二。一是吃飯問題,學生百人,給養無來源。二是武器,全隊只有三支槍,赤手空拳難打鬼子。”馬耀南即拿出了他帶來的三支手槍。一支給了廖容標,一支給了趙明新。廖、趙拿到手槍當然如獲至寶。然後,馬耀南又拿出籌來的500元大洋。他說:“先解決學生的吃飯問題。飯一天不吃也不行。”姚仲明和趙明新接過500元大洋,高興地說:“這500大洋可是我們五軍的最大財富啊!我們可不能輕易花掉。”接著,姚仲明和趙明新請求馬耀南出面,動員九區的地方名流募捐糧食、給養和錢財,先解燃眉之急。第二天,趙明新便召集來20多名當地鄉紳、商家和大戶開會。
農民武裝
農民武裝
馬耀南先向他們講了當前的戰局,然後說,長山中學的師生不甘當亡國奴,來到黑鐵山,拉起隊伍,準備抗日。但軍隊初建,沒有財源,沒有糧食。他請求當地鄉親大力支援。他說,國難當頭,抗戰救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糧出糧。他希望鄉親們慷慨解囊,並帶動全區人民,大力支援五軍,日後必以抗日殺敵報答。與會者紛紛表示,師生們為了救國,為了長山縣鄉親們的安危,拋家舍業,到此建隊抗日,深受感動。捐助錢糧是分內的事。從此,以衛固鎮為首的各村,每天都有組織或自發地向五軍送給養或糧食。衛固鎮的商號還捐募了一百大洋。五軍的給養供給暫時有了保證。五軍的旗號打出之後,就像一塊巨大磁石,吸引著四面八方抗日救國的有志之士。他們紛紛向黑鐵山聚集。原長山縣政府所屬的武裝大隊,與南逃的縣政府失去聯繫,為求生存,也投奔了黑鐵山。馬耀南和姚仲明從團結各界人士聯合抗戰出發,當即表示歡迎。這樣一來,五軍編了三個中隊,隊伍近400人,有槍200餘支。
19徠38年元旦,日軍佔領了長山城。為鼓舞軍民鬥志,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在馬、姚的策劃下,由廖容標率30名隊員,化裝成農民,夜襲長山城,且一舉成功。守城的33名偽軍被一網打盡,收繳步槍17支和一些彈藥。此後不久,五軍又在小清河上的陶唐口伏擊了日軍的一艘軍船。日軍地區司令松井山林中將為首的12名日軍全部被擊斃。兩次勝利,鼓舞了五軍士氣和群眾的抗日熱情,同時也震動了山東的日寇。日寇除了發兵報復,把一個百十戶人家的陶唐口村燒了個精光之外,就是尋機消滅五軍。然而,五軍在同日軍的交火中,屢戰屢勝,越戰越強。日軍的囂張也不得不暫時收斂。
抗日勝利
抗日勝利
為了擴大戰果,聯合更多的人抗日,1938年3月馬耀南召開了有鄒平、長山、桓台、淄川、章丘五縣代表參加的聯合抗日會議。他在會上說,當前形勢越來越清楚,要抗日救國,只有按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才能成功。綱領中要求團結一切願意參與抗日的力量,不分黨派,不分階級,結成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一致對外。他認為,國難當頭,中華民族有志兒女,有良心的中國人,都要一致抗日,各方面人馬應以抗日為目標,團結聯合,增強抗日力量。各界人士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槍出槍,有糧出糧。在這民族危亡之際,不挺身而出等待何時?會議經過各方代表討論,一致決定,各縣新建武裝都以五軍為中心,統一編製,統一指揮,團結一致,聯合抗擊日軍。五縣聯合抗日會議,把魯北地區的抗日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除與會的五縣外,北至青城、高苑,西至歷城,東及臨淄、廣鐃等縣的各類武裝,也都陸續向五軍靠攏。至1938年4月五軍隊伍擴大到5000人之眾。經過統一編製,組建成七個支隊,下轄30個中隊。其中第一支隊司令員馬天民是馬耀南的三弟,第七支隊司令員馬曉雲是馬耀南的二弟。因而,在抗日戰爭中魯北地區人民皆稱之為“一馬三司令”,並廣為流傳著稱頌馬家三兄弟的歌謠:“一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齊心打日本,保衛老百姓。”

壯烈殉國

馬耀南烈士墓
馬耀南烈士墓
1939年6月初,日軍糾結5000餘人,配有各種炮10餘門,汽車20餘輛,突然包圍了駐守在鄒平縣劉家井一帶的三支隊。敵人大兵壓境,三支隊處境十分險惡。在馬耀南司令和楊國夫副司令的指揮下,我軍上下同仇敵愾,頑強反擊日軍,並多次同日寇進行英勇悲壯的肉搏戰。最後,斃傷日軍井口司令以下日偽軍共800餘人,隨之撤出戰鬥。當年7月21日部隊轉移到桓台縣牛旺庄,又遭日寇三麵包圍。馬耀南的軍隊經一晝夜英勇戰鬥,決定向東轉移。並決定馬司令先撤,楊副司令掩護、斷後。1939年7月22日當馬司令一行騎馬撤到緊靠牛旺庄東側的大寨村時,突遭日軍伏兵射擊。馬司令身負重傷落馬,爬行到一牆腳,用手槍擊斃數名日軍。當一日軍企圖用刺刀殺害馬司令時,馬司令用最後一顆子彈把那敵人的手臂打斷,並拖倒敵人用手槍擊破敵人的腦殼,自己也因流血過多而壯烈殉國。年僅37歲。為紀念馬耀南司令為國捐軀,中共清河區委於1943年將清河區抗日中學命名為耀南中學。筆者有幸在此受業。1946年中共渤海區黨委命名長山縣為耀南縣。
2014年9月馬耀南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相關影視


馬耀南
馬耀南
25集電視連續劇《一馬三司令》
馬耀南在日本入侵中國的民族危亡時刻,毅然投筆從戎,與二弟馬曉雲,三弟馬天民組織成立抗日武裝。在一次次的戰鬥中,他們的隊伍逐步成長,馬氏三兄弟也成長為稱職的將領,被當地百姓稱為“一馬三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