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碗鎮

雲南省水富市下轄鎮

兩碗鎮位於水富市東南部,東臨橫江與四川省宜賓縣雙龍鎮隔河相望,南接鹽津縣灘頭鄉,西隔中灘溪上游及小河與太平鎮毗鄰,北隔中灘溪下游與向家壩鎮相連,鎮政府駐花壇村清平集鎮,距離縣城32千米,地勢東高西低,海拔290~1677米之間,總面積122.28平方千米,山地多,平地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7℃,全年無霜期32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667~1195小時,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回龍灘溫泉井口流量0.015立方米/秒,井口壓力37公斤/平方厘米、水溫96℃、年開採量約51.34萬立方米,開發之後可成為水富的第二大峽谷溫泉生態園。昆水公路沿橫江貫穿5個村,內昆鐵路從四川境內進入兩碗鎮花壇村,貫穿花壇、兩碗、成鳳3個村,全長16.3千米,設有小兒坪、銅鼓溪2個站,橫江河從成鳳村入境,由南向北流向,在鎮境內流程20餘千米,有楊柳灘電站和大魚孔電站,楊柳灘電站靜態投資4.8億元,動態投資5.4億元,裝機容量5.1萬千瓦。

2016年6月23日,遭受特大洪澇災害,最大降雨量達153mm,50年未遇,全鎮直接經濟損失達2542.2萬元,死亡1人。

2016年7月5日,7月5日21時30分至6日凌晨4時許,兩碗鎮境內普降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達259.4mm,全鎮6個村共142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3015戶7784人受災,共計經濟損失10443萬餘元,造成死亡2人。

歷史沿革


1950年,兩碗歸屬於鹽津縣第五區(潭頭區)管轄。1958年,時值人民公社化運動,兩碗與成鳳、花壇、新灘、石燕、三角合併成立以兩碗為中心的前進公社,公社駐地在兩碗集鎮。1959年1月24日,前進公社更名為兩碗人民公社。1981年8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將隸屬鹽津縣的兩碗人民公社劃為水富縣行政區域,9月21日,兩碗人民公社黨委、10黨支部共253名黨員移交給水富縣委。1981年10月1日,社兩碗人民公社。1984年1月,設兩碗區。1988年1月撤兩碗區設兩碗鄉。2011年3月,鄉人民政府由兩碗集鎮搬遷至清平集鎮辦公。2012年7月,原清平集鎮辦公用房和民房建設完成,黨政綜合業務用房全面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2012年11月,撤兩碗鄉設兩碗鎮。

行政區劃


兩碗鎮是水富市三鎮一辦(雲富街道辦事處,向家壩鎮,太平鎮,兩碗鎮)中的一個鎮。下轄6個村委會143個小組:兩碗村、花壇村、石燕村、新灘村、成鳳村、三角村。兩碗村轄4個片區32個村民小組,花壇村轄12個村民小組。石燕村轄6個片區22個村民小組。新灘村轄4個片區29個村民小組,成鳳村轄22個村民小組。三角村轄5個片區26個村民小組,是苗族聚居地,其中苗族佔91.8%。

地理環境


兩碗鎮
兩碗鎮
兩碗鎮位於水富市東南部,離縣城35km,東臨橫江與四川省宜賓縣雙龍鎮隔河相望,南接鹽津縣灘頭鄉,西隔中灘溪上游及小河與太平鎮毗鄰,北隔中灘溪下游與向家壩鎮相連。鎮政府駐花壇村清平集鎮,距離縣城32千米。地勢東高西低,海拔290~1677米之間。總面積122.28平方千米,山地多,平地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7℃,全年無霜期32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667~1195小時,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回龍灘溫泉井口溫度高達98攝氏度,井口壓力37千克,年開採量47.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7﹪。昆水公路沿橫江貫穿5個村,內昆鐵路從四川境內進入兩碗鎮花壇村,貫穿花壇、兩碗、成鳳3個村,全長16.3千米,設有青坪棧、銅鼓溪2個站。橫江河從成鳳村入境,由南向北流向,在鎮境內流程20餘千米。有楊柳灘電站和大魚孔電站。楊柳灘電站靜態投資4.8億元,動態投資5.4億元,裝機容量5.1萬千瓦。

自然資源


橫江流域大魚孔庫區
橫江流域大魚孔庫區
兩碗鎮境內資源豐富,有四大資源:一是庫區資源,橫江蜿蜒曲折流經兩碗境內長達20多公里,已建設完成楊柳灘電站和大魚孔電站。電站蓄水后,將在兩碗鎮境內形成兩大庫區,面積達120萬平方米,有高峽出平原般的風景。同時帶來養殖業的發展,帶動兩碗人民快速奔小康。另外還有如桂林山水般秀美的爛壩山水庫,田壩子水庫,腰帶寺水庫等。二是地熱資源。沉睡在回龍灘的溫泉,井口流量0.015立方米/秒,井口壓力37公斤/平方厘米、水溫96℃、年開採量約51.34萬立方米,開發之後可成為水富的第二大峽谷溫泉生態園。三是森林資源。兩碗有經濟林15.5萬畝,主要有竹子、杉樹、私栗子、花秋馬尾松、油桐樹、五倍子、苦丁茶、烏桕等。全鎮森林覆蓋率達66.6%,森林中盛產獼猴桃,生長著稀有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銀杏、莎羅等。四是文物資源。有原生態的長灣林海,有險峻的高峰口大崖,有廣袤的懶板凳天然牧場,五尺道在境內有近20公里,成鳳村的天主教堂有近200年的歷史。三角村有獨特的苗族文化,每年的五五花山節熱鬧非凡。還有新灘村的廟口的古渡口和五世同堂石牌坊等。

人口民族


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
兩碗鎮下轄6個村委會143個小組:兩碗村、花壇村、石燕村、新灘村、成鳳村、三角村。有戶數6396戶19370人,其中女性9139人,勞動力12197人。少數民族只有苗族,有3170人。其中農業戶5898戶17844人。兩碗村轄4個片區32個村民小組,花壇村轄12個村民小組。石燕村轄6個片區22個村民小組。新灘村轄4個片區29個村民小組,成鳳村轄22個村民小組。三角村轄5個片區26個村民小組,是苗族聚居地,其中苗族佔91.8%。
苗族花山節
跳蘆笙舞
跳蘆笙舞
水富兩碗鎮三角村是苗族聚居地,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苗家隆重而傳統的民族節日——花山節。花山節原為苗族慶祝脫離災難的節日。遠古時期,苗族部落與異族部落發生戰爭,從第一雞年打到第二雞年。長達12年的戰爭使苗族部落折兵損將不少,苗族部落首領認識到若再繼續下去,對子孫後代不利,於是就設計逃脫了戰禍。脫離災難這天是雞月雞日,即陰曆的五月初五。所以,為了慶祝這個日子,苗族同胞們便聚集到山上載歌載舞,盡情享受和祈禱寧靜而幸福的日子。從此以後,該節日年年舉行,並成為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每逢節日,苗家的兒女們會穿上節日盛裝,跳蘆笙舞、唱古歌、民歌,開展射弩、穿衣、穿針、績麻、爬山等傳統活動。晚上,還有熱情的篝火晚會。

經濟


關河水產養殖
關河水產養殖
2016年以來,農村經濟總收入由2010年6113.6萬元增加到2015年12888.96萬元,年均增長13.7%;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3873萬元增加到8115.52萬元,年均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028元增加到6621元,年均增長1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3400萬元增加到6900萬元,翻了一番,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弱、量增質更優的局面正在形成。農業產業穩步發展,特色產業有所突破。形成了具有兩碗特色的“關河魚”、“娃娃魚”、“溪水魚”品牌。引進資金1.2億元,相繼建成古渡酒業、興達養牛基地、大壩苗圃基地等項目,胡蜂養殖基地持續推進。現代服務業提速增效,鄉村旅遊發展迅速。按照統一規劃、業主投資建設的方式,投入160餘萬元對廟口魚庄、168農家樂、鳳溪魚庄進行提檔升級改造;三角坪頭苗族特色村寨項目強勢推進,完成了民房改造83戶,苗族文化廣場、苗寨寨門建成並投入使用,成功舉辦了3屆苗族“五·五”花山節,“一帶四點”的鄉村旅遊線路初見雛形。商貿、物流更加繁榮,消費勢頭強勁,全鎮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達1600餘人,實現營業收入2.5億元,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7800人次,實現勞務收入3.8億元。

旅遊


景點

廟口牌坊
水富市兩碗鎮境內的廟口位於中灘溪匯入橫江的夾角地帶,因古時有寺廟陳家寺而得名。如今古廟已毀,只有部分磚牆、木柱、橫樑還在為住在這裡的農戶遮風擋雨。但廟子下方十多米遠的石牌坊雖飽經風雨侵蝕,仍巍然聳立、氣勢非凡。在水富建縣前,這裡屬鹽津縣管轄。據民國《鹽津縣誌》載,此坊為同堂坊,"道光十四年,譚維麒五世同堂,同知楊超任贈立。民間的傳說卻是,譚氏祖先從湖廣上川后定居於新灘之牛心山(因山似牛心而得名)。得此地風水,譚氏家族不僅人丁興旺,而且讀書做官者不少,成為關河一帶顯赫一時的大家族。有陰陽先生心懷嫉妒,對譚家人說:如果在廟口建一座牌坊,譚家一定會旺上加旺、發上加發。譚氏家族信以為真,借譚維麒五世同堂之機,建此牌坊,以昭不朽。不料從此譚家人卻逐漸走向衰敗。原來,從牛心山至廟口這關地為"牛吃水",牌坊正好建在牛脖子上,壓得牛抬不起頭來,世居牛心山的譚家人當然就只有越來越倒霉。牌坊背向牛心山,面向橫江河,足有兩丈多高,即使遮掩在四周的莊稼和樹木之中,仍顯得高大突兀、奪人眼目。牌坊全是青石建造,四柱下地,頂冠已不復存在,橫樑、斗頂上雕刻著精美的麒麟、蝙蝠、松樹、梅花、雲紋、水紋等圖案。前後雕刻文字一樣的是:上為"五世同堂"四個行書大字,下為"旌表譚維麒之坊"楷書略小,中為"大清道光十四年甲午歲冬月吉立"一行楷書小字。前左右中柱上鐫刻對聯"鳳詔九芝盛典再見表旌光第宅,新俊品甲南雄",后左右中柱上鐫刻對聯"五世同堂揖讓文章三竇貴,八行應舉衣冠禮樂一朝榮";前面兩中柱與肩柱間鑲嵌相同銘文:"欽命太子太保協辦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雲貴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事部堂阮欽命太子少保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史巡撫雲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事伊欽命翰林院編修提督雲南全省學院李前雲南昭通府正堂加五級紀錄三次恆前署雲南大關廳威遠撫彝府加二級紀錄十次恩前署雲南昭通分防大關撫彝府事晉寧州正堂加三級紀錄七次楊前署大關撫彝府鹽井渡分司談"。后兩中柱與肩柱間鑲嵌相同銘文為立坊時自維麒以下四世子孫之姓名和官職。
爛壩山水庫
爛壩山水庫風光
爛壩山水庫風光
爛壩山水庫是兩碗著名旅遊觀光點,風景旖旎,景色迷人,庫區內魚類資源豐富。有小桂林之說。主要水源爛壩山及其流域的河流,始建時間1958年,建成時間1960年。2011年8月20日除險加固正式開工建設,2012年5月底全面完工,最大壩高13米,總庫容70.6萬m3,平均水深13米。影響下游村組1200人,耕地700畝。爛壩山水庫小(二)型,集雨面積0.58平方公里,壩高13米,壩頂寬3米,調洪庫容55萬方,興利庫容57.6萬方,大壩為均質土壩,溢洪道為正槽式、條石漿砌,設計防洪能力20年,實際防洪能力100年,大壩安全類別為三類。爛壩山水庫位於長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橫江爛壩溝上,壩高13米,屬土石重力壩,設計洪水位1311.83米,校核洪水位1312.45米,集雨面積0.58km2。
爛壩山水庫設計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最大下泄流量為5m/s。對下游的影響不大,如遇超標準洪水或其他自然災害重大突發事件而造成水庫發生危險時,將嚴重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社會


大魚孔電站

大魚孔水電站位於橫江幹流中段,是幹流梯級電站開發的第五級,閘壩樞紐控制
兩碗鎮
兩碗鎮
流域面積14497km,位於宜賓縣橫江鎮上游約14km處。工程水庫蓄水河段的橫斷面較窄,呈“V”字型。
兩碗鎮
兩碗鎮
大魚孔水電站是橫江幹流鹽津至河口段水電開發的第五級,採用河床式開發,工程以發電為主,遠期結合航運。電站樞紐位於水富縣兩碗鎮石燕村,距橫江鎮約18km,距水富縣城約28km,距宜賓縣城約59km。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4497km,多年平均流量275.0m/s。正常蓄水位320.30m,相應庫容545萬m,死水位318.50m,死庫容412萬m,工程主要建築物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相應洪峰流量為9450m/s;按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應洪峰流量為14400m/s。消能防沖設計洪水重現期為30年一遇,相應流量為8390m/s。電站具有日調節能力,調節庫容133萬m。發電設計引用流量446.94m/s,電站額定水頭7.48m,裝機容量30MW,保證出力8.562MW,多年平均發電量1.2684億kW·h,年利用小時數4228h。
大魚孔電站樞紐沿壩軸線從左至右依次布置有電站廠房(裝3台單機容量為10MW的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兩孔沖砂閘緊鄰主廠房布置,單孔凈寬12.0m,其作用主要是在小流量時開啟,以對入庫流量大於發電引用流量446.94m/s小於分界流量1100m/s的來水進行調節,使上游庫水位維持在正常蓄水位附近,兼做泄洪閘。六孔泄洪閘緊鄰沖砂閘布置,單孔凈寬12.0m。

楊柳灘電站

楊柳灘電站
楊柳灘電站
楊柳灘電站是橫江幹流鹽津至河口段水電開發的第四級,採用河床式開發,工程以發電為主,遠期結合航運。電站樞紐位於水富市兩碗鎮下游約3.2km的磨盤嘴處,下距水富縣城35km,距張窩電站16km,上距鹽津縣城64km。電站壩址處控制流域面積14441km,多年平均流量280m/s,正常蓄水位337.00m,相應庫容2106萬m,死水位335.50m,死庫容1790萬m。電站具有日調節能力,調節庫容316萬m。發電設計引用流量418.5m/s,電站額定水頭14.80m,裝機容量54.0MW,保證出力1.46MW,多年平均發電量2.48億kW·h,其中枯期(12月至翌年4月)電量為0.73億kW·h。楊柳灘電站樞紐沿壩軸線從左至右依次布置有電站廠房(裝3台單機容量為18MW的軸流式水輪發電機組)、三孔沖砂閘緊鄰主廠房布置,單孔凈寬9.0m,兼做泄洪閘。五孔泄洪閘緊鄰沖砂閘布置,單孔凈寬12.0m,並設置導牆將閘段與主廠房,沖砂閘與泄洪閘進行分隔。單孔調節閘靠右岸布置,凈寬9.0m,其作用主要是在小流量時開啟,以對入庫流量大於發電引用流量418.5m/s小於分界流量1100m/s的來水進行調節,使上游庫水位維持在正常蓄水位附近。
2004年由四川宜賓伊力集團有限公司出資建設,2005年10月8日主體工程開工,2010年1月首台2#機組試運行發電,3月3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2010年由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下屬公司收購51%股權,控股經營,2016年4月四川能投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收購楊柳灘公司,所發電量全部銷售到四川能投宜賓電力有限公司和四川能投高縣電力有限公司,承擔著地方電網骨幹電源的任務;公司註冊資本金1000萬元;公司經營範圍:水力發電、電器材料批發、零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