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尋咸寧
夢尋咸寧
《夢尋咸寧》是2009年首屆溫泉國際文化旅遊節的壓軸劇目,該劇敘述了一對青年人動人的愛情故事,寄託了鄂南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無限憧憬。它廣泛吸納鄂南獨有的民俗形態、文化元素、方言語調和音樂語彙,是一張展示咸寧文化魅力的亮麗名片。
由於諸多歷史原因,我市多年來沒有市級專業劇團。縣市區的演出隊伍,如赤壁市歌舞劇團、崇陽縣漢劇團、通城縣花鼓戲劇團、咸安區楚劇歌舞團、通山縣楚劇團等,取得了一些舞台實績,但是由於缺少領頭雁,全市舞台精品乏善可陳。
隨著我市經濟的迅猛發展,市民的欣賞品位不斷提高,藝術消費的需求日益強烈。同時,隨著溫泉休閑旅遊產業如火如荼的發展,需要專業藝術團隊挖掘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彰顯溫泉文化的豐富內涵。一切表明,組建歌舞劇團迫在眉睫。
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籌劃組建市歌舞劇團。 2008年12月26日,市歌舞劇團在老文化大廈正式掛牌成立,為我市藝術演出歷史翻開嶄新的一頁。
接著,市歌舞劇團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從本地和周邊省市藝術院校選拔一批聲樂、舞蹈、器樂等綜合素質強的優秀演員,共28名。至此,組成了一支專業演出團隊,為打造大型歌舞、春節聯歡晚會、重大活動演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成立歌舞劇團后,我市便開始著力打造一台大型鄂南風情歌舞詩。為了真正讓咸寧文化煥發生機,我市邀請國家一級編劇王自力擔任該劇編劇。此外,我市還請來武鋼藝術團藝術總監、國家一級編導姚曉明擔任總導演,對這颱風情歌舞詩進行整合包裝,讓《夢尋咸寧》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夢尋咸寧》是咸寧市第一台大型民俗風情歌舞詩,“從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市裡組織召開了六七次創作會,邀請市文化界的專家學者,對鄂南風情歌舞詩的創作思路、導演創意、文化底蘊等進行深入研討。為達到最佳效果,腳本修改了多次。”嚴桂秋介紹。
叫響咸寧文化品牌,打造對外交流名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夢尋咸寧》這台節目,市委書記黃楚平、市長任振鶴任總顧問,市領導胡立山、陳樹林、夏亞靈等分別擔任出品人、總策劃和總監製。相關部門精心組織,任務明確,責任到人,迅速投入到節目的創作中。
歷時四月編排 凝聚無數汗水
今年6月8日起,大型民俗風情歌舞詩《夢尋咸寧》開始排練。從排練至公演,四個月,120多個日日夜夜,發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剛開始排練的時候,恰逢高溫酷暑,所有的排練和動作修改都在高溫下進行,歌舞劇團的姑娘小伙全身心投入,沒有一個人埋怨。
17歲的小夥子易煬虹練習威亞特技,體力嚴重透支,為不影響排練進度,他吊完吊瓶又回到舞台和大家一起忙起來。
為了達到最佳的舞台效果,歌舞劇團內無論是姑娘,還是小夥子全部都要穿上高跟鞋。一天下來,腳疼得都不敢落地。第二天,他們依舊穿上高跟鞋站在舞台上。
9月中旬節目合成期間,平時上車嘰嘰喳喳的姑娘小伙們,排練結束后倒在車上都打起了盹。由於大家的齊心協力,節目合成只用了9天。
《夢尋咸寧》中的《拍打舞·響啊想》獲第九屆楚天文華獎舞蹈比賽三等獎,演員們來不及慶祝,轉身又返回舞台排練。
整台節目分《山情》、《竹趣》、《泉韻》、《花神》等部分,各部分要求演員穿不同的服裝。在後台,隨處可見演員們任由汗水流下,無暇拭擦的景象。
“《夢尋咸寧》是首屆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主體活動之一,這也是組建市歌舞劇團以來首場與觀眾見面的大型文藝表演。我們一定要把最美的展現給嘉賓和觀眾,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嚴桂秋說。
《夢尋咸寧》以一對青年男女的浪漫愛情為主線,融入了山、竹、溫泉、桂花等咸寧特有文化元素,利用提琴、嗚嘟、盆鼓和銅鼓等本地樂器,展現了“挖山鼓”和“拍打舞”等民間傳統藝術。劇目共分《序幕》、《山情》、《竹趣》、《泉韻》、《花神》、《尾聲》等幾個部分,各章節之間轉換流暢,精彩紛呈,情節動人,散發出濃郁的泥土芬芳和醇厚文化韻味。
一部佳作 一場盛宴
音樂評論家、國家一級作曲黃中駿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地域民俗風情歌舞詩《夢尋咸寧》,以具有地域典型性、原汁原味的民俗歌舞表現為素材,以生產—生活—愛情—生命為主線,向人們藝術地呈現了咸寧地域文化風采。
武漢音樂學院舞蹈系教授柳雅青看過預演后表示,“《夢尋咸寧》是一部非常好看的舞台劇,其看點頗多,猶如一杯可口的鐵觀音,帶著撲鼻的清香,夾著一絲絲甜澀,令人輕鬆愉悅,神清氣爽。”
湖北省音樂家協會張磬看完演出后說,在以咸寧為中心的廣大鄂東南地區民間音樂還未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時,《夢尋咸寧》打造了一個集中反映鄂東南地區典型性民間音調特色的地域風情歌舞詩的文藝佳作,為鄂東南地區典型性特色音調及其現代發展做了一個完美的註解。
來自咸安區的觀眾段磊自豪地說:“這台歌舞用精湛的舞蹈,優美的音樂,展示了咸寧的風土人情。請花神、打桂花、咸寧方言,這些獨具特色的元素,在舞台上得到了完美體現,作為一名咸寧人,我非常自豪,更加熱愛我的家鄉了。”
大型鄂南民俗風情歌舞詩《夢尋咸寧》是由咸寧市歌舞劇團新近推出的一部以旅遊文化為主旨,充分展現當地民俗風情、提升歌舞藝術品位的室內舞台劇。其看點頗多,猶如一杯可口的鐵觀音,帶著撲鼻的清香,夾著一絲絲甜澀,令人情動愉悅,神清氣爽。
看點之一:舞台——藝術化
《夢尋咸寧》體現了舞台藝術化的追求,其特點是朝著高科技、立體化、綜合性方向挺進,為觀眾營造了一個身臨其境的夢幻場景:當《溫泉河》主題歌甜美的歌聲響起,舞台前區從天而降的清泉與地面向上湧出的噴泉交織成雨幕,透過霧氣,舞台上身著美人魚服裝的少女搖擺著,波浪似的飄向你,背景大型LED屏幕上波光粼粼,觀眾席過道被乾冰形成的白霧覆蓋,一時間,你恍若就坐在溫泉河邊,又好似潛入河底,邂逅妖嬈的美人魚……這種美妙的體驗還有很多。諸如《沐柏湯·泉中花》舞蹈中男女雙人空中飛舞(用威亞特技),盡顯沐浴中的浪漫、水的漂浮、情的濃烈,尤其是雙人舞表演轉換到LED屏幕上男女水中雙人舞影像表演,其視覺的轉換變化,充滿新鮮感。《打桂花·豐收樂》在歡快的勞動歌舞中,舞台上桂花急促向觀眾散落,一剎那整個劇場都瀰漫著桂花的馨香——這種種舞台藝術化的追求呈現了一個色、香、味的饕餮盛宴。
看點之二:道具——巧妙化
《夢尋咸寧》在道具運用上,一方面體現了質樸的生活與新潮的時尚對接,既有黃瓜、冬瓜、南瓜、辣椒、鋤頭等道具散發著泥土的芳香,又有通體發光、透明的葉片體現著現代的時尚。而道具運用巧妙化更重要的方面則是升華了作品的主體立意,如:超大紅蓋頭的運用,將新娘、新浪纏裹在一起,並托舉到高空,預示著二人從此血脈相連。《盆鼓舞·生太陽》中,道具盆鼓暗藏機關,當新生命誕生的一剎那,所有舞者的盆鼓噴揚出三米長的紅綢,那份鮮紅、那份激越令人震撼!當母親懷抱嬰兒,走過紅綢鋪墊的通道,你不得不為道具的巧妙運用所成就的象徵意味而讚歎。
看點之三:服裝色彩——對比化
《夢尋咸寧》給予觀眾的視覺盛宴還在於舞台服裝帶來的美感,在《山情》、《竹趣》、《泉韻》、《花神》四幕中,傳統的民族服裝與現代時尚設計理念相結合,使民族服飾煥發新的魅力,其款型的豐富、面料質地的華麗令人賞心悅目,尤其是服裝色彩上對比化的運用別具匠心,使觀眾深刻地理解沉浸溫泉河——愛情河那氛圍,感動於婚禮上暖人心窩的紅,陶醉於桂花飄香的黃,舒暢於翠竹青青的綠。服裝色調一併成為藝術語言,在不同色調強化、渲染中為歌舞詩造境,為歌舞詩抒懷。
看點之四:舞蹈語言——單純化
在享受了豐富的視覺畫面之後,再看舞蹈本體,其語言運用的單純、精鍊就顯得難能可貴了。在筆者看來,咸寧地區民俗民風雖然豐富,但民間舞蹈中諸如“龍舞”、“鳳舞”、“彩蓮船”、“蓮湘”、“高蹺”等相較其他地域該類型舞蹈則屬於舞蹈語言共性有餘,個性不足。但編導有意選擇了“拍打舞”、“盆鼓舞”,從中提取動律元素,以各種擊打方式形成舞姿,以膝部的屈伸貫穿腳下的舞步,以體現丘陵地帶的舞蹈特徵,使舞蹈語言的個性凸顯出來。《布貼秀·剪春歌》、《拍打舞·響啊想》等舞蹈成為富於咸寧地域特色的舞蹈,它所呈現的語言個性融匯於整個《夢尋咸寧》歌舞詩表演過程中,其語言的精鍊單純給人印象深刻。
綜上所述,《夢尋咸寧》會讓你感受舞台藝術化的魅力,會讓你體會道具運用的象徵意味,會讓你享受視覺色彩盛宴,會讓你欣賞富於咸寧地域特色風格的舞蹈語言。
新版增加演員與觀眾互動情節,更適合實景演出,也讓觀眾更深刻體會咸寧地域風情。
新版《夢尋咸寧》在原劇基礎上濃縮改編主要章節,結構有較大變化,分為《銅鼓舞》及《剪春歌》、《赤壁懷古》、《嗚嘟與提琴》、《拍打舞》、《敞倒喝》、《桂鄉嫦娥》、《郎搭姐》、《溫泉河》、《綵球戲》、《隨緣歌》十個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