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孟傑的結果 展開
孟傑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徠孟傑,男,1966年生,貴州省大方縣人,北京大學理論物理專業博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在原子核的手征對稱性、暈現象、贗自旋對稱性和協變密度泛函理論等方面有原創性貢獻。2010年榮獲德國GENCO學會獎。2018年當選歐洲科學院物理與工程學部外籍院士。2019年4月30日去河北師範大學講學。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1991年 | 北京大學 | 理論物理專業 | 博士 |
1991年7月至1993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
1993年9月至1994年8月在德國Rossendorf研究中心核與強子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
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受德國洪堡基金會資助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1996年12月至1998年10月受日本科技廳資助作為科技廳研究員(STA Research Fellow)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1997年被北京大學作為傑出人才從國外引進直接聘為教授。
1999年3月至2000年1月受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在日本仙台任東北大學JSPS訪問教授。
2000年9月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受日本文部省資助在大阪大學核物理研究中心任COE教授(Center of Excellence Professor)。
2002年7月至2002年10月應邀到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瑞典皇家工學院、德國馬普核物理研究所、德國GSI、法國巴黎南大學作訪問教授。
2004年11月8-23日訪問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Lawrence Berkeley國家實驗室。
2005年1月7-17日受瑞典Swedish Institutes資助,訪問瑞典皇家工學院(KTH,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6月18日-8月18日訪問德國GSI,慕尼黑技術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義大利Cantania大學和米蘭大學。
2006年1月–2008年12月任南非Stellenbosch大學Professor Extraordinary。
2007年7月–9月任愛丁堡大學SUPA Distinguished訪問教授。
徠孟傑[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放射性束核物理與天體物理》(2000-2005年)理論課題負責人、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聯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創新群體資助。
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SCI論文200多篇,SCI引用(包括自引)2800多次。
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大會邀請報告、大會主席或顧問委員數十次,先後應邀在德國、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希臘、台灣、瑞典、俄羅斯、越南、克羅埃西亞、南非和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著名大學和研究所訪問和講學八十多次。多次應邀在國際學校上講授《原子核結構理論》。
應國際科學出版公司Elsevier Science邀請,為《Progress in Particle and Nuclear Physics》撰寫94頁的綜述文章《Relativistic Continuum Hartree Bogoliubov Theory for Ground State Properties of Exotic Nuclei》。
北京大學-蘭州重粒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聯合支持的青年核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理學部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重離子物理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核物理學會理事、全國核結構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客座研究員、理論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與原子核理論開放課題負責人、國內外多所大學兼職教授、《高能物理與核物理》編委、擔任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計劃、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等項目評價專家、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物理學科審查委員、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C, Nuclear Physics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E,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學術刊物審稿人。國際《INTERNATIONAL SPRING SEMINAR ON NUCLEAR PHYSICS》《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Nuclear Structure and Related Topics》等系列學術會議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中國、日本和德國等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共同舉辦的系列《北京亞原子物理國際暑期學校》創辦人和中方主席。
時間 | 獎項全稱 | 獲得獎項 | 獲獎作品 | 頒獎機構 |
2012年12月 |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 |||
2010年 | GSI(Germany) Exotic Nuclei Community GENCO membership award 2010 | |||
2009年8月5日 | 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2009 Achievement in Asia Award (AAA) (ROBERT T. POE PRIZE)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Physics Association) | |||
2008年2月5日 | 伊朗第21屆“Khwarizmi International Award” “Relativistic description for ground-state properties of exotic nuclei” | |||
2008年 | 入選《中國物理快報》度最佳引用論文 | “Pseudospin Symmetry in Relativistic Framework with Harmonic Oscillator Potential and Woods-Saxon Potential” | ||
2007年12月 | 第五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 | “Pseudospin Symmetry in Relativistic Framework with Harmonic Oscillator Potential and Woods-Saxon Potential” | ||
2007年9月 | 中國物理學會2006-2007年度“吳有訓物理獎” | “原子核的手征雙重帶的研究” | ||
2007年 | 第一屆“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優秀國際學術論文” | Relativistic continuum Hartree Bogoliubov theory for ground-state properties of exotic nuclei |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 |
2006、2007、2008年 | 入選《中國物理快報》度最佳引用論文 | “Solution of the Dirac Equation with Special Hulthén Potentials” | ||
2001年5月 | “自然科學類一等獎” | “奇特原子核及新集體轉動模式的研究” | 教育部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 | |
2000年 | 自然科學一等獎 | 國家教育部 | ||
1993年6月 | “自然科學類二等獎” | “高自旋與超形變核結構的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