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古城址

京城古城址

京城古城址,位於滎陽市豫龍鎮京襄城村四周,為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城池。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810米,東西寬約1499米。地面現存城牆長1000餘米,高3~7米,基寬25米,其夯層清晰,夯層厚5~12厘米,並有明顯的版築痕迹。

簡介


京城古城址
京城古城址
京城古城址,該城春秋屬鄭,戰國屬韓,秦屬三川郡,漢屬河南郡,設京縣。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周有“叔帶之亂”,襄王出避,鄭文公迎襄王居於京,后亦稱“襄城”,清朝合京、襄二字,稱“京襄城”。《括地誌》曰:“京縣城在鄭州滎陽縣東南二十里,鄭之京邑也。”《開封府志》載:“京城在滎陽縣東南二十里,鄭莊公封弟於此,《左傳》所謂京城大叔是也。”《左傳》第一篇《鄭伯克段於鄢》講的就是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保護


京城古城址
京城古城址
京城古城址位於滎陽市豫龍鎮京襄城行政村周圍,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周長約6300米。今地面尚存城牆八段,其中東南城角一段長60多米,高約10餘米,東北城角長200米,高約6米,牆基寬約25米,西城牆尚有一段保留,高約5米,夯層清晰,較薄,一般厚0.05——0.12米,土質非常堅硬。南牆與東牆外有壕溝。該城址是現存的一處較大的春秋時期古城址,對研究春秋戰國時期封國以及春秋戰國歷史文化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986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以城西牆中部簡介碑為基準點,自該點向南584米至南牆角,向北880米至北牆角,向東1160米,向西牆(含城基)長1440米,南牆長1160米,東牆長1440米,北城牆長112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南牆外護城河,北牆東部護城河,西、北牆西部各外擴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