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驟雨打新荷·綠葉陰濃的結果 展開

驟雨打新荷·綠葉陰濃

驟雨打新菏

《驟雨打新荷·綠葉陰濃》是元代詞人元好問所創作的。此曲上闕寫景,下闋抒情,其中有消極因素,但更多表現了作者達觀情緒,給人以心情灑脫之感。

作品賞析


上闋寫盛夏納涼,流連光景的賞心樂事,主寫景。看作者鋪敘的層次,可說是漸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筆著色,鋪寫出池塘水閣的一片綠蔭,並以“偏趁涼多”四字,輕輕點出夏令。然後,在此萬綠叢中,點染上朵朵鮮紅如羅的石榴花,令讀者頓覺其景照眼欲明,進而,寫鳥語蟬鳴。而這鳥兒,專指“乳燕雛鶯”,是在春天誕生、此時剛剛孵出的新雛,其聲稚嫩嬌軟而可喜。那蟬兒也是剛出蟲蛻,踞高柳而長鳴,“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在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閣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筆生花,在熱烈、喧鬧的氣氛中特別敘寫了一場驟雨。這雨決非煞風景,它是過路的陣雨,既給盛夏帶來涼意,又替畫面作了潤色。驟雨持續時間不長,卻剛好“打遍新荷”,引人聯想到“瓊珠亂撒”的景照,真是“人在畫圖中”。此乃曲中一段絕妙好辭,無怪“一時傳播”(《雨村曲話》卷上)。
下闋即景抒懷,宣揚淺斟低唱,及時行樂的思想。主調既是低沉的,又是曠達的。在用筆上,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換作白描抒寫。“良辰美景”句總括前文,言如此好景,應盡情欣賞,不使虛過。“窮通前定”(命運的好壞乃前世註定)是一種宿命論的說法,作者這樣說,旨在“何苦用張羅”,即反對費盡心機的鑽營。這種曠達的外表,仍掩飾不住作者內心的苦悶,“命友邀賓玩賞”二句,謂人生樂趣在流連光景、杯酒,這是從六朝以來,封建士大夫在無所作用之際典型的人生態度。因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會使他們感到心驚,而沉浸在“酩酊”大醉中,庶幾可以忘懷一時,取得片刻的麻醉。
全篇情致優美,語簡意豐,意境深遠、富有哲理,是作者思想性和藝術性統一的佳作。

作者簡介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
元好問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元好問進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詞科登第后,授權國史院編修,官至知制誥。金朝滅亡后,元好問被囚數年。晚年重回故鄉,隱居不仕,於家中潛心著述。
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憲宗七年(1257年),元好問逝世,年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