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

信息時代

網際網路+是指在創新2.0(信息時代、知識社會的創新形態)推動下由網際網路發展的新業態,也是在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由網際網路形態演進、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網際網路+”簡單的說就是“網際網路+傳統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信息和網際網路平台,使得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進行融合,利用網際網路具備的優勢特點,創造新的發展機會。“網際網路+”通過其自身的優勢,對傳統行業進行優化升級轉型,使得傳統行業能夠適應當下的新發展,從而推動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

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通俗地說,“網際網路+”就是“網際網路+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網際網路平台,讓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網際網路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

概念提出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
國內“網際網路+”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於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網際網路博覽會的發言。於揚當時提出移動網際網路它的本質,離不開“網際網路+”。在未來,“網際網路+”公式應該是我們所在的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在與我們看到的多屏全網跨平台用戶場景結合之後產生的這樣一種化學公式。馬化騰也認為:“網際網路加一個傳統行業,意味著什麼呢?其實是代表了一種能力,或者是一種外在資源和環境,對這個行業的一種提升。”
“網際網路+”是對創新2.0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的高度概括。在2012年11月14日的易觀第五屆移動網際網路博覽會上,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於揚先生首次提出“網際網路+”理念。他認為“在未來,“網際網路+“公式應該是我們所在的行業目前的產品和服務,在與我們未來看到的多屏全網跨平台用戶場景結合之後產生的這樣一種化學公式。我們可以按照這樣一個思路找到若干這樣的想法。而怎麼找到你所在行業的“網際網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清華大學孟慶國教授等在《創新2.0研究十大熱點》一文中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的互動演進,對“網際網路+”的提出背景進行了分析,強調無所不在的網路會同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一起推進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推動了“網際網路+”新形態的演進與發展。並提出“網際網路+”所推動的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包括深度學習神經網路,以及無人機、無人車、智能穿戴設備以及人工智慧群體系統集群及延伸終端“將進一步推動人們現有生活方式、社會經濟、產業模式、合作形態的顛覆性發展”。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李克強總理所提的“網際網路+”與較早相關網際網路企業討論聚焦的“網際網路改造傳統產業”基礎上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網際網路+”實際上是創新2.0下網際網路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網際網路形態演進。伴隨知識社會的來臨,驅動當今社會變革的不僅僅是無所不在的網路,還有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進一步催生了無所不在的創新,引領了知識社會的創新2.0,催生了“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不僅僅是網際網路移動了、泛在了、應用於某個傳統行業了,更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
2015年07月04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推動網際網路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的重要舉措。

基本內涵


李克強提出的“網際網路+”實際上是創新2.0下的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網際網路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網際網路+”是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相互作用與共同演化的高度概括。簡言之,“網際網路+”=新一代ICT+創新2.0。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催生了創新2.0,而創新2.0又反過來作用於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態的形成與發展,重塑了物聯網、雲計算、社會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形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又推動了創新2.0模式的發展和演變,Living Lab(生活實驗室、體驗實驗區)、Fab Lab(個人製造實驗室、創客)、AIP(“三驗”應用創新園區)、Wiki(維基模式)、Prosumer(產消者)、Crowdsourcing(眾包)等典型創新2.0模式不斷湧現。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的互動與演進推動了“網際網路+”的浮現,關於知識社會環境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的互動演進可參閱《創新2.0研究十大熱點》一文。網際網路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入應用帶來的創新形態演變,本身也在演變變化並與行業新形態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如同以工業4.0為代表的新工業革命以及Fab Lab及創客為代表的個人設計、個人製造、群體創造。可以說“網際網路+”是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產業與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而不再是“+網際網路”。
一個+號的位置變化耐人尋味。過去,無論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還是深度融合,都是“+網際網路”概念,即傳統產業是主體,網際網路只是工具。工具的最大特點是被動。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價值,這就是工具的特徵。工具化是工業3.0階段網際網路的主要特徵。在3.0階段,網際網路作為具有革命性的工具,的確可以擴大和提升信息交流的空間和速度,從而讓傳統產業不僅生產效率繼續有所提高,而且使得消費效率獲得極大提升。特別是網路銷售平台的建立,讓消費過程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如果說以蒸汽機和電氣化為代表的工業1.0和2.0所運用的是力學原理,解放的是體力,解決的是產能,那麼以信息化為代表的3.0運用的則是數字手段,延伸的是人類的眼睛和耳朵,主要解決的是生產效率和消費效率之間的矛盾。但是在這一時期,網際網路仍然是工具,因此傳統產業的基本形態並沒有因網際網路的加入而改變。
我們再看“網際網路+”。在工業4.0階段,網際網路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網路,它更是一個物質、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聯網,網際網路傳遞的也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它還可以包括物質和能量的信息。網際網路自身的演進導致了它角色的變化。某種意義上講,今後的網際網路已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工具,它會上升為矛盾主體,從設計、生產、銷售到售後的全流程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傳統產業則可能變為被+的對象。
如果說工業3.0要解決的是生產效率與消費效率之間的矛盾,那麼“網際網路+”為特徵的工業4.0則很可能會打破先生產後消費的傳統思維,甚至會讓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鴻溝逐步消除。
美國的某款新能源汽車,由於運用了物聯網概念,已經取消了傳統的4S店商業模式,不僅銷售不需要,甚至保養、維修也不再需要4S店。因為發達的物聯網路已經讓生產者能掌握售出汽車的各種數據,甚至輪胎該更換或者哪個零件該出問題,廠家比用戶還清楚,可以隨時隨地上門服務。
率先提出工業4.0概念的德國走得更遠。如今在德國一些城市的街頭,停著不少有特殊標識的汽車,只要是會員,就可以用一張卡片把任意一輛車開走,辦完事停在路邊走人即可,而你駕駛車輛的所有數據會及時傳回車廠,並從你的賬戶扣除相關費用。這一模式未來很可能顛覆傳統汽車的銷售模式,很多人今後可以不必再買車,而類似賓士、寶馬這類傳統製造企業,也很可能會演變成汽車服務提供商……

運用方式


網際網路+你認為它重要,它對你來說就有意義,你認為它不重要,它對你來說就沒有意義!對於傳統企業和創業者,我們要做的不是看客,不是在這裡看熱鬧。一種新的商業現象和商業邏輯,我們要思考的是怎麼為我所用,因為我們在切切實實地做生意!如果不理解,我們就去研究和學習;如果理解了,挽袖子動手去干就好了。
想把自己的生意搬到網際網路上來做,需要一個自己產品展現的載體,要麼搭建一個網站平台,或者做一家網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別人找到你,其實做網站很容易,申請網店也很容易,而最難的是如何獲取流量?流量相當於是我們傳統生意中的客戶。如果讓網站獲取流量,那麼離不開SEO優化技術,如果讓網店獲取流量,離不開電商運營的技術,這是兩大主流的網際網路流量推廣技術,也是我們傳統企業開闢網際網路渠道的利器,所以如果想要玩轉網際網路+就要學習這兩大技術。
現在網上關於這方面的教程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過時的,因為網際網路是在不斷的變化的,為了避免讓大家學到錯誤的過時的知識,我聯合網際網路上的牛人,組建了一個群,想學SEO和電商的小夥伴,可以來這裡學習,這個群的開始的幾位數字是:三三八,中間的幾位數字是:六二七,最後的幾個數字是:七五四,按照順序組合起來就可以找到,我想說的是,除非你想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讓自己獲取網際網路機會,如果只是湊熱鬧的話,就不要來了。

主要特徵


網際網路+有六大特徵: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變革,就是開放,就是重塑融合。敢於跨界了,創新的基礎就更堅實;融合協同了,群體智能才會實現,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路徑才會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戶消費轉化為投資,夥伴參與創新,等等,不一而足。
二是創新驅動。中國粗放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早就難以為繼,必須轉變到創新驅動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來。這正是網際網路的特質,用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來求變、自我革命,也更能發揮創新的力量。
三是重塑結構。信息革命、全球化、網際網路業已打破了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權力、議事規則、話語權不斷在發生變化。網際網路+社會治理、虛擬社會治理會是很大的不同。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輝是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最根本的力量,網際網路的力量之強大最根本地也來源於對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對人體驗的敬畏、對人的創造性發揮的重視。例如UGC,例如捲入式營銷,例如分享經濟
五是開放生態。關於網際網路+,生態是非常重要的特徵,而生態的本身就是開放的。我們推進網際網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過去制約創新的環節化解掉,把孤島式創新連接起來,讓研發由人性決定的市場驅動,讓創業並努力者有機會實現價值。
六是連接一切。連接是有層次的,可連接性是有差異的,連接的價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連接一切是網際網路+的目標。

政策引領


2015年07月04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推動網際網路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的重要舉措。

實際應用


工業領域

“網際網路+工業”即傳統製造業企業採用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改造原有產品及研發生產方式,與“工業網際網路”、“工業4.0”的內涵一致。
“移動網際網路+工業”。藉助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傳統製造廠商可以在汽車、家電、配飾等
工業產品上增加網路軟硬體模塊,實現用戶遠程操控、數據自動採集分析等功能,極大地改善了工業產品的使用體驗。
“雲計算+工業”。基於雲計算技術,一些網際網路企業打造了統一的智能產品軟體服務平台,為不同廠商生產的智能硬體設備提供統一的軟體服務和技術支持,優化用戶的使用體驗,並實現各產品的互聯互通,產生協同價值。
“物聯網+工業”。運用物聯網技術,工業企業可以將機器等生產設施接入網際網路,構建網路化物理設備系統(CPS),進而使各生產設備能夠自動交換信息、觸發動作和實施控制。物聯網技術有助於加快生產製造實時數據信息的感知、傳送和分析,加快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
“網路眾包+工業”。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企業通過自建或藉助現有的“眾包”平台,可以發布研發創意需求,廣泛收集客戶和外部人員的想法與智慧,大大擴展了創意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搭建了“創客中國”創新創業服務平台,鏈接創客的創新能力與工業企業的創新需求,為企業開展網路眾包提供了可靠的第三方平台。

金融領域

在金融領域,餘額寶橫空出世的時候,銀行覺得不可控,也有人懷疑二維碼支付存在安全隱患,但隨著國家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研究也越來越透徹,銀聯對二維碼支付也出了標準,網際網路金融得到了較為有序的發展,也得到了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
網際網路+金融從組織形式上看,這種結合至少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網際網路公司做金融;如果這種現象大範圍發生,並且取代原有的金融企業,那就是網際網路金融顛覆論。第二種是金融機構的網際網路化。第三種是網際網路公司和金融機構合作。
從2013年以在線理財、支付、電商小貸、P2P、眾籌等為代表的細分網際網路嫁接金融的模式進入大眾視野以來,網際網路金融已然成為了一個新金融行業,並為普通大眾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理財選擇。對於網際網路金融而言,2013年是初始之年,2014年是調整之年,而2015年將成為各種網際網路金融模式進一步穩定客戶、市場,走向成熟和接受監管的規範之年。
網際網路供應鏈金融
該業務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企業紛紛自行或與銀行合作開展此項業務。網際網路企業基於大數據技術,在放貸前可以通過分析借款人歷史交易記錄,迅速識別風險,確定信貸額度,借貸效率極高;在放貸后,可以對借款人的資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實現持續閉環監控,有力降低了貸款風險,進而降低利息費用,讓利於借款企業,很受小微企業的歡迎。
P2P網路信貸
近兩年,我國P2P網路信貸市場出現了爆炸式增長,無論是平台規模、信貸資
金,還是參與人數、社會影響都有較大進步。據統計,2014年,P2P平台數量已經達到1575家,全年成交金額2528億元。P2P規模的飛速發展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開拓了新的融資渠道,也為居民進行資產配置提供了新的平台。
眾籌
眾籌這種融資模式具有融資門檻低、融資成本低、期限和回報形式靈活等特點,是初創型企業除天使投資之外的重要融資渠道。我國已成立的眾籌平台已經超過100家,其中約六成為商品眾籌平台,純股權眾籌約佔兩成,其餘為混合型平台。
網際網路銀行
2014年,網際網路銀行落地,標誌著“網際網路+金融”融合進入了新階段。2015年1月18日,騰訊是大股東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試營業,並於4月18日正式對外營業,其成為國內首家網際網路民營銀行。1月29 日,上海華瑞銀行獲准開業。微眾銀行的網際網路模式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節省了有形的網點建設和管理安全等龐大的成本、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節約了客戶跑銀行網點的時間成本等。微眾銀行的網際網路模式還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客戶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辦理銀行業務,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等約束,效率大大提高;通過網路化、程序化交易和計算機快速、自動化等處理,大大提高了銀行業務處理的效率。阿里巴巴旗下的浙江網商銀行將於2015年6月25日上線,並取名為“MYbank”。
不良資產
2015年4月2日,包之網率先將打造“不良資產+網際網路”的概念,構建不良資產的網際網路處置服務平台。

商貿領域

在零售、電子商務等領域,過去這幾年都可以看到和網際網路的結合,正如馬化騰所言,“它是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不是顛覆掉傳統行業。”在其中,又可以看到“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對原有的傳統行業起到了很大的升級換代的作用。”
2014年,中國網民數量達6.49億,網站400多萬家,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在全球網路企業前10強排名中,有4家企業在中國,網際網路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大增長點。
2015年5月18日,2015中國化妝品零售大會在上海召開,600位化妝品連鎖店主,百餘位化妝品代理商,數十位國內外主流品牌代表與會。面對實體零售渠道變革,會議提出了“零售業+網際網路”的概念,建議以產業鏈最終環節零售為切入點,結合國家戰略發展思維,發揚“+”時代精神,回歸渠道本質,以變革來推進整個產業提升。
2014年B2B電子商務業務收入規模達192.2億元人民幣,增長28.34%;交易規模達9.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5.37%。同時,B2B電商業務也正在逐步轉型升級,主要的平台仍以提供廣告、品牌推廣、詢盤等信息服務為主。阿里巴巴、慧聰網華強電子網等多家B2B平台開展了針對企業的“團購”、“促銷”等活動,培育企業的在線交易和支付習慣。
截至2014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進出口額已突破30億元。一大批跨境電子商務平台走向成熟。外貿B2C網站蘭亭集勢2014年前三季度服裝品類的凈營收達到3700萬美元,同比增速達到103.9%;訂單數及客戶數同比增速均超過50%。

智慧城市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並強調要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加強城市供水供氣供電、公交和防洪防澇設施等建設。堅決治理污染、擁堵等城市病,讓出行更方便、環境更宜居。
所謂“網際網路+”,實際上是創新2.0下的網際網路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網際網路形態演進。而智慧城市則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網際網路+”也被認為是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徵,有利於形成創新湧現的智慧城市生態,從而進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與運行功能,實現更好的公共服務,讓人們生活更便宜、出行更便利、環境更宜居。
伴隨知識社會的來臨,無所不在的網路與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共同驅動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催生了創新2.0,而創新2.0又反過來作用於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態的形成與發展,重塑了物聯網、雲計算、社會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形態。“網際網路+”不僅僅是網際網路移動了、泛在了、應用於傳統行業了,更會同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Living Lab(生活實驗室、體驗實驗區) 、Fab Lab(個人製造實驗室、創客)、AIP(“三驗”應用創新園區)、Wiki(維基模式)、Prosumer(產消者)、Crowdsourcing(眾包)等典型創新2.0模式不斷湧現,推動了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新形態。
上海市浦東新區經信委副主任張愛平認為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徵是“網際網路+”,其邏輯樞紐是“政務雲+”,突破急需“雲調度+”,這也是創新2.0語境下智慧城市的生態演替趨勢。
北京大學移動政務實驗室宋剛博士對此表示認同,並認為“網際網路+”概括了信息通信技術高度融合發展背景下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知識社會創新2.0的互動與演進,也是對當前創新2.0研究十大熱點和趨勢的一個概括。“網際網路+”作為智慧城市的本質特徵將形塑面向知識社會的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推動形成有利於創新湧現的創新生態。網際網路+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也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人為本推動管理與服務模式創新與大眾創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智慧城市作為推動城鎮化發展、解決超大城市病及城市群合理建設的新型城市形態,“網際網路+”正是解決資源分配不合理,重新構造城市機構、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問題的利器。譬如在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基於網際網路思維,搭建開放、互動、參與、融合的公共新型服務平台,通過網際網路與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的融合,推動傳統行業的升級與轉型,從而實現資源的統一協調與共享。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智慧城市正為網際網路與行業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應用土壤,一方面推動了傳統行業升級轉型,在遭遇資源瓶頸的形勢下,為傳統產業行業通過網際網路思維及技術突破推進產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提供了新的空間;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產業發展,為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的結合與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並催生了跨領域、融合性的新興產業形態。
同時,智慧城市的建設注重以人為本、市民參與、社會協同的開放創新空間的塑造以及公共價值與獨特價值的創造。而“開放,透明、互動、參與、融合”的網際網路思維為公眾提供了維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多種工具和方法實現用戶的參與,實現公眾智慧的匯聚,為不斷推動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伴隨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創新2.0推動的創新生態所帶來的創客浪潮,網際網路浪潮推動的資源平台化所帶來的便利以及智慧城市的智慧家居、智慧生活、智慧交通等領域所帶來的創新空間進一步激發了有志人士創業創新的熱情。也正因如此,“網際網路+”是融入智慧城市基因的,是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基本特徵。

通信領域

在通信領域,網際網路+通信有了即時通信,幾乎人人都在用即時通信App進行語音、文字甚至視頻交流。然而傳統運營商在面對微信這類即時通信App誕生時簡直如臨大敵,因為語音和簡訊收入大幅下滑,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來自數據流量業務的收入已經大大超過語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網際網路的出現並沒有徹底顛覆通信行業,反而是促進了運營商進行相關業務的變革升級。

交通領域

"網際網路+交通"已經在交通運輸領域產生了"化學效應",比方說,大家經常使用的打車軟體、網上購買火車和飛機票、出行導航系統等等。
從國外的Uber、Lyft到國內的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移動網際網路催生了一批打車拼車專車軟體,雖然它們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爭議,但它們通過把移動網際網路和傳統的交通出行相結合,改善了人們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車輛的使用率,推動了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排放,對環境保護也做出了貢獻。

民生領域

在民生領域,你可以在各級政府的公眾賬號享受服務,如某地交警可以60秒內完成罰款收取等,移動電子政務會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工具。
2014年12月,廣州率先實現微信城市入口接入,隨後深圳、佛山、武漢陸續上線,隨著這幾個城市的接入,三個月來,已有700萬人次享受了微信城市服務。

旅遊領域

微信可以實現微信購票、景區導覽、規劃路線等功能。騰訊雲可以幫助建設旅遊服務雲平台和運行監測調度平台。市民在景區門口,不用排隊,只要在景區掃一掃微信二維碼,即可實現微信支付。購票后,微信將根據市民的購票信息,進行智能線路推送。而且,微信電子二維碼門票自助掃碼過閘機,無需人工檢票入園。

醫療領域

現實中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業內人士認為,移動醫療+網際網路有望從根本上改善這一醫療生態。具體來講,網際網路將優化傳統的診療模式,為患者提供一條龍的健康管理服務。在傳統的醫患模式中,患者普遍存在事前缺乏預防,事中體驗差,事後無服務的現象。而通過網際網路醫療,患者有望從移動醫療數據端監測自身健康數據,做好事前防範;在診療服務中,依靠移動醫療實現網上掛號、詢診、購買、支付,節約時間和經濟成本,提升事中體驗;並依靠網際網路在事後與醫生溝通。
阿里在移動醫療的布局主要是“未來醫院”和“醫藥O2O”,前者以支付寶為核心優化診療服務,後者以藥品銷售為主,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與其“聯姻”。2014年~2015年,支付寶相繼與海虹控股東華軟體東軟集團、衛寧軟體簽訂協議,共同推進“未來醫院”,以智能優化診療服流程,並先後在杭州、廣州、昆明、中山等地的醫院試點。在醫藥電商方面,2015年1月,阿里健康與白雲山達成合作協議,阿里旗下雲鋒基金5億元參與白雲山定增,雙方擬共同探索開發藥品O2O營銷模式。並且“阿里健康雲平台——數據服務”平台及相應的醫藥大數據戰略已經發布實施。
騰訊以QQ和微信兩大社交軟體為把手,投入巨資收購丁香園和掛號網,並在第一時間從QQ上推出“健康板塊”,為微信平台打造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整合入口,其網際網路+醫療發展戰略已經一目了然,從資本運作,到微信服務,再到智慧醫療,騰訊的用戶爭奪戰始終是它布局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重頭戲。2014年4月,九州通攜手騰訊開發微信醫藥O2O“葯急送”功能,隨後陸續開通了微信訂閱號“好藥師健康資訊”和微信服務號“好藥師”,好藥師微信小店開張后10天突破5000張訂單。
2013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19.8億元,同比增長50.0%,預計2017年將達到200.9億元,4年複合增長率高達78.5%。移動醫療未來兩年將高速發展。

教育領域

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間教室,這是傳統教育。一張網、一個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你挑、老師由你選,這就是“網際網路+教育”。
在教育領域,面向中小學、大學、職業教育、IT培訓等多層次人群開放課程,可以足不出戶在家上課。網際網路+教育的結果,將會使未來的一切教與學活動都圍繞網際網路進行,老師在網際網路上教,學生在網際網路上學,信息在網際網路上流動,知識在網際網路上成型,線下的活動成為線上活動的補充與拓展。
網際網路+教育的影響不只是創業者們,還有一些平台能夠實現就業的機會,在線教育平台能提供的職業培訓就能夠讓一批人實現職能的培訓,而自身創業就能夠解決就業。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對於教育而言有深遠的影響。教育不只是商業,就類似極客學院上線一年多,就用近千門職業技術課程和4000多課時幫助80多萬IT從業者用戶提高職業技能。
2015年6月14日舉辦的2015中國網際網路+創新大會 河北峰會上,業界權威專家學者圍繞網際網路+教育這個中心議題,紛紛闡述自己的觀點。“互聯+不會取代傳統教育,而且會讓傳統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
第一代教育以書本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輔導和案例方式出現,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學生為核心。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國教育正在邁向4.0時代。

政務領域

2014年6月末,國內政務微信公眾號大約在6000個左右。而截至2014年11月27日,有數據統計的全國政務微信公號為16446個。其中,中央部委及其直屬機構政務微信公號為2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區縣三級地方類政務微信公號16233個。到2015年2月6日,國家網信辦在石家莊舉辦的政務新媒體建設發展經驗交流會上傳出消息,政務微博賬號達24萬個,政務微信賬號已逾10萬個。政務微信公眾號從數量到影響力,已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傳播力量。
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悄然開始了與網際網路巨頭的合作,試圖通過網際網路提升政府效率,增加行政透明度,助力向服務型政府轉型。
全國兩會結束后不久,騰訊先後宣布與河南省、重慶市和上海市政府合作打造“智慧城市”,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將交通、醫療、社保等一系列政府服務接入微信,把原來需要東奔西走排大隊辦理的業務通過手機完成,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阿里巴巴和其新近成立的螞蟻金服也已開始同地方政府接洽,計劃將上述政務服務接入支付寶和新浪微博移動客戶端。浙江省政府也計劃在未來允許支付寶承接省內非稅類收費業務。接入阿里巴巴支付寶移動客戶端的政務服務體系已在上海、杭州、廣州、廈門等東部沿海城市以及山西全省上線。
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通過自有的雲計算服務正在為地方政府搭建政務數據的後台,將原本留存在政府各個部門互不連通的數據歸集在一張網路上,形成了統一的數據池,實現了對政務數據的統一管理。

農業領域

農業看起來離網際網路最遠,但“網際網路+農業”的潛力卻是巨大的。農業是中國最傳統的基礎產業,亟需用數字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通過信息技術對地塊的土壤、肥力、氣候等進行大數據分析,然後據此提供種植、施肥相關的解決方案,大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此外,農業信息的網際網路化將有助於需求市場的對接,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農民不僅可以利用網際網路獲取先進的技術信息,也可以通過大數據掌握最新的農產品價格走勢,從而決定農業生產重點。與此同時,農業電商將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通過網際網路交易平台減少農產品買賣中間環節,增加農民收益。面對萬億元以上的農資市場以及近七億的農村用戶人口,農業電商面臨巨大的市場空間。

詩詞領域

“網際網路+詩詞”:舊文學的新常態,“網際網路+詩詞”是由網際網路資深人士、世界漢詩協會會員、香港詩詞學會會員、詩壇新秀王加洪先生首次在全球範圍內提出。網際網路+詩詞是在2015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關於“網際網路+”的總體概述下而衍生的新概念。旨在網際網路新時代浪潮中,讓中華古典文化精髓得到新的傳承和發展。2015年8月初,王加洪在珠海與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知名詩人孫忠凱會面,並首次提出“網際網路+詩詞”的設想,並展開了深入探討。2015年8月8日,“網際網路+詩詞”助力中華傳統文化傳播 第二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圓滿落幕。“網際網路+詩詞”得到運用。由中華書局發起,中國出版集團、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中華書局、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中國移動共同舉辦的第二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行。2015年8月15日-18日,由香港詩詞學會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詩人節大會上,王加洪先生再次在大會上闡述了“網際網路+詩詞”的設想,並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認可。據香港大公報-大公網報道[24] :“第六屆中國詩人節─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抗戰詩歌吟唱會”於2015年8月15-8月17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是次大會由香港詩詞學會主辦,旨在回憶往昔,緬懷七十年前的歷史,用詩歌來表達中華民族的憤慨與控訴,提醒大眾勿忘國恥。

地震消息

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主辦、以“科技、創新、安全、參與”為主題的“網際網路+地震”論壇11月30日在京舉行,中國地震台網中心與今日頭條等大型網際網路平台合作,著力實現地震信息的高效傳輸、廣泛覆蓋和精準推送,將不斷提高公眾獲得地震緊急信息服務的時效。
2009年台網中心開發了能實時提供最新地震消息的手機應用“地震速報”,近年來實現了自動地震速報通過手機app、微博、微信、網站等對外同步發布。
地震台網一旦監測到地震,自動觸發和實時處理系統會自動分析,生成地震速報參數,由今日頭條的精準推送引擎在第一時間推送給受地震影響地區的民眾,從接到地震台網的速報數據到用戶接收到信息推送時間是60秒左右,未來這個時間有望縮短到接近0秒。

特別服務

2020年7月,為更好服務於退役軍人,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百度地圖,創新推出“網際網路+退役軍人服務”。

發展趨勢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推動了知識社會以人為本、用戶參與的下一代創新(創新2.0)演進。創新2.0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創新2.0的交互與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組織方式、社會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產業、政府、社會、民主治理、城市等領域的建設應該把握這種趨勢,推動企業2.0、政府2.0、社會2.0、合作民主、智慧城市等新形態的演進和發展。“網際網路+”是創新2.0下的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網際網路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增長形態,即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網際網路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模式。
無所不在的網路會同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一起推進了無所不在的創新,以及數字向智能並進一步向智慧的演進,並推動了“網際網路+”的演進與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包括深度學習神經網路,以及無人機、無人車、智能穿戴設備以及人工智慧群體系統集群及延伸終端,將進一步推動人們現有生活方式、社會經濟、產業模式、合作形態的顛覆性發展。《創新2.0研究十大熱點》一文對知識社會環境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的互動演進以及“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與展望。
從現狀來看,“網際網路+”尚處於初級階段,各領域對“網際網路+”還在做論證與探索,特別是那些非常傳統的行業,他們正努力藉助網際網路平台增加自身利益。例如傳統行業開始嘗試營銷的網際網路化,藉助B2B、B2C等電商平台來實現網路營銷渠道的擴建,增強線上推廣與宣傳力度,逐步嘗試網路營銷帶來的便利。
與傳統企業相反的是,在“全民創業”的常態下,企業與網際網路相結合的項目越來越多,誕生之初便具有“網際網路+”的形態,因此它們不需要再像傳統企業一樣轉型與升級。“網際網路+”正是要促進更多網際網路創業項目的誕生,從而無需再耗費人力、物力及財力去研究與實施行業轉型。可以說,每一個社會及商業階段都有一個常態以及發展趨勢,“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則是大量“網際網路+”模式的爆發以及傳統企業的“破與立”。
全民總動員
“網際網路+”引起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具有國家層面的戰略高度,在實施的過程中,政府需要扮演一個引領者與推動者的角色,挖掘有潛力、未來能發展為“網際網路+”型的企業,為其它企業發展樹立標桿,同時建立“網際網路+”產業園及孵化器,融合當地資源打造一批具備網際網路思維的企業。另外,企業是“網際網路+”熱潮的追隨者,應該積極引進“網際網路+”技術,定期邀請相關人員為本企業培訓網際網路常識,對在職員工進行再培訓,增強對“網際網路+”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此外,企業可以與各大網際網路企業建立長期的資訊、幫扶、人才交流等關係,讓網際網路企業與傳統企業相互交流,加快推動“網際網路+”發展。
2015年1月,首個促進新業態創新發展的國務院文件出台,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未來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2015年12月14日,工信部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行動計劃(2015-2018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到2018年,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進一步深化,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並推出旨在推進智能製造、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等產業發展的多個行動計劃。
《計劃》提出智能製造培育推廣行動,計劃到2018年,高端智能裝備國產化率明顯提升,建成一批重點行業智能工廠,培育200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初步實現工業網際網路在重點行業的示範應用。
《計劃》還提出網路基礎設施升級行動,要求未來三年基本建成寬頻、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對“網際網路+”的支撐能力。到2018年,建成一批全光纖網路城市,4G網路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直轄市、省會主要城市寬頻用戶平均接入速率達到30Mbps。
信息技術產業支撐能力提升行動是《計劃》的另一個重點,提出到2018年,高性能計算、海量存儲系統、網路通信設備、安全防護產品、智能終端、集成電路、平板顯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湧現出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國際領先企業,安全可靠的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建成。
“網際網路+”服務商崛起
“網際網路+”的興起會衍生一大批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第三方服務企業,即“網際網路+”服務商。他們本身不會從事網際網路+傳統企業的生產、製造及運營工作,但是會幫助線上及線下雙方的協作,從事的是做雙方的對接工作,盈利方式則是雙方對接成功后的服務費用及各種增值服務費用。
這些增值服務包羅萬象,包括培訓、招聘、資源尋找、方案設計、設備引進、車間改造等。初期的“網際網路+”服務商是單體經營,後期則會發展成為複合體,不排除後期會發展成為純網際網路模式的平台型企業。第三方服務涉及的領域有大數據、雲系統、電商平台、O2O服務商、CRM等軟體服務商、智能設備商、機器人、3D列印等。
“網際網路+”職業培訓興起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政府和企業都需要更多“網際網路+”人才,因此這會帶來關於“網際網路+”的培訓及特訓職業線上線下教育的爆發。在線教育領域,職業教育一直是頗受追捧的教育類型,同時佔據較大市場份額。
“網際網路+”職業教育的培訓內容豐富多樣,可以是具體細分的每個崗位的工作。其實這些在線培訓崗本質上還是網際網路企業的職位,傳統企業想改變企業架構,需要配備更多的專業技能職工。“網際網路+”職業培訓主要面向兩個群體,一是對傳統企業在職員工的培訓,二是對想從事該行業的人員的培訓。
產業升級
“網際網路+”不僅正在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網際網路金融(ITFIN)、網際網路交通、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教育等新業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
“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將促進產業升級。首先,“網際網路+”行動計劃能夠直接創造出新興產業,促進實體經濟持續發展。網際網路+行業能催生出無數的新興行業。比如,網際網路+金融激活並提升了傳統金融,創造出包括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眾籌、P2P網貸等模式的網際網路金融,使用戶可以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滿足金融需求。其次,“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可以促進傳統產業變革。“網際網路+”令現代製造業管理更加柔性化,更加精益製造,更能滿足市場需求。最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將幫助傳統產業提升。網際網路+商務=電商,網際網路與商務相結合,利用網際網路平台的長尾效應,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創造出了規模經濟效益。
“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將重點促進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數據中心節能政策落地 注重綠色行業標準
近年來,網際網路行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和通信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對數據中心的節能改造均提出了要求,數據中心PUE值已經成為國家及數據中心行業越來越重視的性能指標。今年3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到2017年,圍繞重點領域創建百個綠色數據中心試點,試點數據中心能效平均提高8%以上。
可以看出,政策導向和方案將推動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的健康發展並引導數據中心建設及管理走向低碳綠色發展;同時數據中心節能標準制定和最佳實踐的推廣,將促使客戶在建設之初就將思考如何構建一個節能環保的數據中心,如何降低PUE值,以及能效經濟下的數據中心如何做到快速靈活部署,標準化、模塊化,滿足客戶綠色節能、智能安全的訴求。
新業態和新模式
“十三五”以來,我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速與各行各業融合發展,“網際網路+”催生出一個個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激活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十三五”期間,“網際網路+”行動計劃被確立為國家戰略。這5年,我國網路覆蓋規模持續擴大,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深入推進,全國行政村通光纖比例和4G比例均超98%,農村城市基本實現“同網同速”。五年來,我國5G通信從無到有,基站建設已超過60萬個、5G國際標準必要專利佔比全球領先、5G商用正式啟動、5G用戶數全球首位。

深遠影響


“網際網路+”中重要的一點是催生新的經濟形態,並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
“網際網路+”是對創新 2.0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的高度概括。
李克強總理所提的“網際網路+”與較早相關網際網路企業討論聚焦的“網際網路改造傳統產業”基礎上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網際網路+”實際上是創新2.0下網際網路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網際網路形態演進。
伴隨知識社會的來臨,驅動當今社會變革的不僅僅是無所不在的網路,還有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網際網路+”不僅僅是網際網路移動了、泛在了、應用於某個傳統行業了,更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
“網際網路+”是中國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與標誌,也是進一步促進信息消費的重要抓手。

各方評價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網際網路2.0+創新2.0”的經濟創新模式。網際網路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被廣泛的應用,以及新的技術的融合,藉助網際網路創造出無窮無盡的創新。(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汪玉凱
網際網路+提出的背景與思路,有點類似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理念。網際網路+”是希望用國內相對優質與國際領先的網際網路力量去加速國內相對落後的製造業的效率、品質、創新、合作與營銷能力的升級,以信息流帶動物質流,也會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推展整體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北京大學博士、超圖軟體先進技術實驗室主任黃騫)
“網際網路+”概括了信息通信技術高度融合發展背景下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知識社會創新2.0的互動與演進,也是對當前創新2.0研究十大熱點和趨勢的一個概括。“網際網路+”作為智慧城市的本質特徵將推動形成有利於創新湧現的生態。網際網路+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也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人為本推動管理與服務模式創新與創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北京大學移動政務實驗室宋剛博士)
中央已經很清楚地意識到網際網路在整個國民經濟中間的重要性,不僅是網際網路作為信息化的核心與工業化交融,2015年一號文件也講了要大力發展網際網路農業,由此看來,網際網路+是一個很綜合的概念,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引擎。以前大家把網際網路當作“輪胎”,但其實它是“發動機”。不過也有不同觀點認為,網際網路還是“輪胎”,而引擎永遠是知識創新。(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潤喜)
在工業發展領域,美國提出工業網際網路,德國提出工業4.0。創新2.0時代的新工業革命匯同生態革命、創客浪潮,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綠色生態、智能製造、開源創造等趨勢。我國十八大后推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戰略,以及習總書記提出的“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命題,需在創新2.0指導下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實行顛覆性創新,變“全球製造大國”為“全球智造強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書記孟慶國教授)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網際網路+”即“后網際網路”時代。創新2.0是推動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強大引擎,要將當前在中國大地正在掀起的創客的創新創業大潮引導其使用網際網路或創新2.0這個利器,以期完成中國當前新常態的經濟轉型和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也為網際網路+時代為全面發展信息經濟做好開局。(中國網際網路的籌建者、前國務院信息辦常務副主任陸首群)
“網際網路+”是一個趨勢,加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過去十幾年,網際網路的發展很清楚地顯示了這一點:加媒體產生網路媒體,對傳統媒體影響很大;加娛樂產生網路遊戲;加零售產生電子商務,已經很大;網際網路金融非常熱,網際網路將讓金融變得更有效率,更好地為經濟服務,符合“普惠金融”的精神。(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
網際網路將會成為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它會像潮水一樣漫過傳統低效的窪地;傳統集市加上網際網路成就了淘寶,傳統百貨賣場加上網際網路成就了京東,傳統銀行加上網際網路成就了支付寶,傳統的安保服務加上網際網路成就了360,傳統的紅娘加上網際網路成就了世紀佳緣。而傳統的農業加上網際網路站起了陽光舌尖……我們一直在幫助用戶找到合適行業和企業的“網際網路+”。(易觀國際董事長兼CEO於揚)

最新指導意見


國務院2015年7月4日印發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積極發揮我國網際網路已經形成的比較優勢,把握機遇,增強信心,加快推進“網際網路+”發展,有利於重塑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業態和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對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認為,“網際網路+”是把網際網路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網際網路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
為此,意見提出我國“網際網路+”行動總體目標是,到2018年,網際網路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於網際網路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網際網路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網際網路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意見指出,推進我國“網際網路+”行動的總體思路是,順應世界“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我國網際網路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推動網際網路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堅持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導向,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拓展網際網路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著力做優存量,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著力做大增量,培育新興業態,打造新的增長點;著力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夯實網路發展基礎,營造安全網路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意見還指出,近年來,我國在網際網路技術、產業、應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已具備加快推進“網際網路+”發展的堅實基礎,但也存在傳統企業運用網際網路的意識和能力不足、網際網路企業對傳統產業理解不夠深入、新業態發展面臨體制機制障礙、跨界融合型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亟待加以解決。
意見明確了11項重點行動。分別是“網際網路+”創業創新;“網際網路+”協同製造;“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網際網路+”智慧能源;“網際網路+”普惠金融;“網際網路+”益民服務;“網際網路+”高效物流;“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網際網路+”便捷交通;“網際網路+”綠色生態;“網際網路+”人工智慧。
意見提出了推進“網際網路+”的七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夯實發展基礎,二是強化創新驅動,三是營造寬鬆環境,四是拓展海外合作,五是加強智力建設,六是加強引導支持,七是做好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