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安門西大街
地安門西大街
地安門西大街處於明清時北京皇城北牆外側,明時稱皇城北大街。清光緒《順天府志》作地安門外西城根。城,指皇城。城之腳下,故曰城根。光緒三十四年(1908)詳細帝京輿圖又作西皇城根。以其位於地安門之西。民國十五年(1926)北伐成功,北京的街巷出現改名熱潮。西皇城根也未能免。易“皇”為“黃”,以示革命。
地安門西大街西端明時為太平倉,清時為庄王府,不通。須經護倉衚衕北折經馬狀元衚衕(群力衚衕)方能抵達新街口一帶。民國后將庄王府中部貫通辟路,稱平安里大街。1965年與西黃城根合併,統稱今名。現為平安大道的一部分。
地安門西大街古迹甚多。南為北海公園,原為皇宮禁苑,北為什剎海,是北京著名的歷史文化風景區。什剎海迤西有賢良寺(現為婦女管理幹部學院的一部分),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祭祀王公大臣之有功者。再西有旌勇祠,建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祭祀將軍明瑞、配祀扎拉豐阿、觀音保、李全、王玉廷。有乾隆皇帝勅建碑。山門、碑、亭殿均在。現由總參謀部使用。旌勇祠西側衚衕稱旌勇里,因祠得名。旌勇者,表彰忠勇之謂也。再西一百五十三號院原為民國總統徐世昌之北徐世湘的宅第,五進院落。現由北京市電化教育館使用。
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國婦女管理幹部學院,北海公園等在街內。
“文革”中,地安門西大街更名為工農兵西大街。
[1]CCTV 旅遊 http://u.cctv.com/html/134/10000000/10000021/10000023/200804/2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