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話

泗洪話

泗洪位於江蘇西北部,淮河下游,洪澤湖西岸。南與盱眙縣,西與安徽省泗縣,北與宿遷市接壤,處在江蘇與安徽交界,南方與北方過渡地帶。泗洪取名泗州的“泗”與洪澤湖的“洪”,縣政府駐地青陽鎮。

總的來說,泗洪屬於江淮官話範疇,因處於蘇皖交界,江淮官話和中原官話交界地帶,具有明顯的過渡特點。

概述


泗洪方言屬於官話中的江淮官話,《中國語言地圖集》將其劃歸江淮官話洪巢片,上世紀五十年代全國方言普查時,泗洪與南京、淮陰、鹽城、盱眙、泗陽、洪澤等28個市縣划入江蘇第一方言區。而1998年出版的《江蘇省志方言志》將泗洪划入江淮官話淮揚片。1993年編寫的《泗洪縣誌》詳細記錄當時的泗洪方言,認為泗洪處於兩大方言(泗洪西部和北部屬中原官話)相接地帶而受到影響,中原官話向江淮官話滲透是主要趨勢。
泗洪方言區聲調都是五個,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但泗洪北部的歸仁、金鎮、陳集(現划入宿遷)等鄉鎮屬於中原官話。

形成原因


泗洪方言雖屬於江淮官話,卻受江淮官話與中原官話兩大方言的影響,並且具有方言的複雜性和過渡性質,這是有原因的。
一、泗洪處於江蘇與安徽交界地帶的地理影響
1947年6月,泗南縣與洪澤縣湖西部分合併,建立泗洪縣,至11月撤銷。1949年4月29日,以泗南縣、泗宿縣的大部分區域及洪澤湖管理局、泗陽縣龍集、界集區等地合併正式建立泗洪縣。屬江淮區,后改屬皖北行政公署宿縣地區,1952年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5年3月,泗洪縣劃歸江蘇省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屬淮陰市。
泗洪縣的建立,由中原官話區、江淮官話區鄉鎮組成,以青陽鎮為中心,青陽鎮以東界集、金鎖鎮太平鄉等原屬於泗陽縣,泗洪縣北部歸仁鎮等屬於宿遷鄉鎮,這些不同方言區的組成,使得泗洪方言具有複雜性、過渡性。
此外,原來泗洪縣隸屬於淮陰市,與淮陰市交流密切。1996年划入宿遷市,與宿遷的交流越來越多,泗洪的江淮官話也受到中原官話的影響。
二、南北文化交匯的影響
泗洪古為泗州本州,是南北文化交匯處,代表的徐文化與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相互滲透融合。西周至春秋末期,因徐都遷入而成為徐國政治中心,先後隸屬徐、吳、越、楚、西楚等諸侯國。泗洪處於淮河流域,南部受吳越文化、江淮文化的影響,北部受徐州為代表的中原文化、楚文化的影響,都使得泗洪飲食、習俗、方言等具有過渡性質。
三、中國普通話運動的影響
泗洪江淮官話的逐漸向中原官話的靠攏,也是國家推行普通話趨勢的影響。不僅是泗洪,整個江淮方言區都或多或少受到北方方言為代表的普通話影響,逐漸失去了一些江淮官話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