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濤鎮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下轄鎮
沂濤鎮,原名太平港,是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下轄鎮;1965年,為了紀念革命烈士朱沂濤,更名為沂濤。
截至2020年12月,沂濤鎮鎮域面積9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5萬畝,戶籍人口8萬人,下轄21個行政村,擁有1個中心集鎮和6個農村集市。
沂濤鎮位於沭陽縣東部,地處於宿遷、淮安、連雲港三市交界處;東與灌南縣湯溝、李集兩鎮相連,南至東南與周集鄉、漣水縣高溝鎮相連,西依馬廠鎮,北與李恆鎮接壤。326省道穿鎮而過,古屯河橫貫東西,北六塘河、柴南河傍鎮而過。
沂濤,原名太平。1965年,為了紀念革命烈士朱沂濤,更名為沂濤。300多年前,沂濤是碩項湖中的一個小島,為湖中漁人船隻避風和魚蝦集散之所,故有太平港之稱。300多年來,太平港幾經變遷,湖盪淤塞漸為平地,後人在此興集興市,遂稱太平集。中心鎮區沂濤街西北三公里的下埠橋,明末清初為下埠鎮,是碩項湖濱的港埠,“下埠春潮”為當時沭陽八景之一。沂濤(太平)1957年撤區並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5年更名為沂濤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為沂濤鄉,1999年10月撤鄉建鎮。
沂濤鎮
沂濤鎮
沂濤鎮圍繞經濟建設一個中心,咬定富民強鎮兩大目標,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三化”進程,樹立“公正廉潔、勤政為民、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四個形象,突出“招商引資、民營經濟、勞務輸出、城鎮建設、社會穩定”五大重點,實施中心鎮區開發、工業集中區建設、農村道路通達、中小學校改造等“八大工程”,全力推行工業興鎮、商貿強鎮、勞務富鎮三大舉措,狠抓各項措施落實,全鎮經濟社會取得了較快發展。
一是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2.65億元上升到2007年的6.9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3300元達到了2007年的5251元,財政收入從2002年845萬元至2007年實現了1808萬元。先後獲得省“文明鄉鎮”、江蘇省第七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先進單位”、市“環境優美鄉鎮”、市信訪工作“先進鄉鎮”和縣財稅工作“先進單位”等縣處級以上系統授予的榮譽稱號55項。
二是招商引資工作突出,工業強鎮戰略得到順利實施。積極實施市、縣委提出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全力以赴開展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目前,先後引進縣開發區項目7個,引進鎮集中區項目8個,由村幹部和當地老闆新辦的工業項目15個,總投資6.5億元。
三是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精心打造經濟發展平台。紮實推進"1+4"工程,著力打造一流小城鎮。突出抓好做好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重點圍繞衛生保潔,設施配套、硬化綠化美化三方面做文章。全鎮通過掛牌轉讓的土地累計達62畝,總投資l.2億元,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已建成商品房6萬平方米,預計鎮區將新增人口3000餘人,極大的提升了城鎮的人氣和商氣。
四是建設一流的鄉鎮工業集中區,全面推進鎮村工業的發展。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關懷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2005年3月沂濤鎮新建了鎮工業集中區。一是制訂和出台了《沂濤鎮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優惠政策》以及《關於加強招商引資和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和引導能人大戶到鎮工業集中區投資辦企業。二是進一步加快工業集中區建設,區內水、電、路三通及綠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已基本到位,配套面積達186畝。三是成立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近兩年多方籌措資金,先後注入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49萬元,積極扶持發展民營企業。入區項目8家,已建成投產5家。
2017年新引進項目2個,投資金額均超過千萬。全年實現財政收入4034萬元,其中公共財政收入2886萬元,稅收佔比63.4%;工業用電量達到3221萬千瓦時,工業開票銷售收入達到5.79億元。工業增值稅1859萬元。
杏孢菇
銀杏
沂濤鎮高山免業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利益共同體為紐帶,通過政策扶持、引導,大力發展農村產業合作社,訂單生產,實現了技術與產業嫁接,市場與產業對接,組織農戶“無風險”走市場,通過合作社這種形式的組織載體,使農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一方面,它是在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上建立的農民自我服務組織;另一方面,它以市場為導向,依託組織化的優勢,在引進先進技術、擴大經營規模、發展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等方面,比一家一戶的個體經營顯示出較強的優越性,增強了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是引導千家萬戶的農民進入千變萬化市場的一種有效組織形式,促進了產業的良性發展。目前,該鎮的秦圩村的葡萄種植、大王村的芡實種植、王廟村養雞業、盛源養豬業、宿遷市林子食用菌種植、免業養殖等種養殖項目合作社雛型正在蓬勃發展。
茶樹菇
1904清朝末年:陶庄村孫庄爆發了一場農民抗暴鬥爭。大地主秦士境對農民剝削殘酷,激起農民無比憤怒,以長工王金玉、梁貴為首殺死秦士境父子三人,農民分搶其財產。次子秦光遠被傭人裝入麻袋背走,幸以得生。
1943春:一架日本軍用飛機,因故障墜落在本鄉常盪村石門口東邊、崔庄圩角上。機上三名日本兵拒捕,當場被我民兵擊斃兩名,一名活捉,飛機當時被砸毀。
1944年:本鄉正式解放,建立民主政權,廢除“保甲制”。
1946年:土地改革,是年初步成立農業互助組。
1947年:於王魏庄與蔣七十四師發生一次戰鬥,此戰殲敵六百餘名。
1947年:本鄉進行土地複查。
1950年:古屯河,西六塘河調尾。
1953年:本鄉於崔樓第一次放映無聲電影。
1954年:農業合作化運動蓬勃開展,本鄉成立第一個朱鳳樓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4年:國家實行糧食統購統銷。
1955年:毛澤東同志為《沂濤鄉全面規劃》一文寫了按語。
1956年:由農業互助組(低級社)向高級合作化轉化,是年全鄉成立十五個高級社。
1957年:整風反右,全鄉先後有六個人被錯誤定為右派分子。
1957年:本鄉通有線廣播。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同年發動“大躍進”。
1962年:本鄉破獲反革命組織“為民黨”。
1963年:本鄉通農村公共汽車。
1966年:本鄉通電,最先為太平街、太平大隊、次為灣堆大隊。
1970年:黃以權出席全國農業北方代表會議。
1974年:吳可志當選四屆人大代表,出席四屆人大會議。
1981年:本鄉開始推行農業生產責任制,全鄉先後有一百六十八個生產隊,實行責任到組,聯產計酬。
1983年:本鄉普遍實行分田到戶,其後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
1986年:沂濤供銷社被國家商業部授為“文明收花單位”。本鄉實現農業總產七千萬斤,創歷年糧食產量最高紀錄。
沂濤鎮
2008年以來,沭陽縣沂濤鎮在宿遷市鄉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先後三次督查中,一路攀升,由第一次第六名、第二次第三名,最近再攀新高,創下僅次於宿城區的洋河鎮為第二名。對照《全市鄉鎮容貌和環境衛生達標百日競賽活動考核標準》,沂濤鎮達到宿遷市鄉鎮容貌和環境衛生創優達標鄉鎮要求,這在宿遷市只有洋河、沂濤、順河、雙溝四個鄉鎮,沭陽縣僅有沂濤鎮一家。
近年來,先後啟動大王莊、紅旗、沈集、王魏庄、王團庄和二圩以及鎮區東方、崇濤、書香苑、周庄等12個高標準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工程。到12月中旬,這個鎮今年已建成農村集中居住區居室1820套,入住1096戶,在建3150套。
最近開工新建書香苑集中居住區、周庄集中居住區的公共綠地面積都在30%以上,其中周庄集中居住區規劃設計主樓高達19層計11萬平方米,是蘇北農村鄉鎮集中居住區建築樓層最高、總體規劃優、建築規模大、配套設施齊全的康居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