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楊樹菇的結果 展開

楊樹菇

楊樹菇

我國著名蕈菌專家陳士瑜(2001)指出:“有的學者認為楊樹菇與自然發生在油茶樹上的茶薪菇Agrocybe chaxingu Huang為同一種,因而出現在許多文獻上的“茶薪菇”實際上是指楊樹菇。

物種概述


楊樹菇 (Agrocybe aegerita) 又名為柱狀田頭菇、茶樹菇、茶薪菇、柳環菌、柳菇柳松茸、柱狀環銹傘。楊樹 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蓋肥柄脆,氣味香濃、口感 極佳, 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楊樹菇
楊樹菇

地理分佈


在我國主要分佈於福建、台灣、雲南、貴州、廣 西等地。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糞銹傘 科、田蘑屬。自然界於春秋兩季多發生在楊樹、柳 樹、榕樹小葉榕等枯乾、伐樁及林間地上。

形態特徵


楊樹菇子實體叢生或散生, 菌蓋初為半球形, 直徑1~1.5cm, 后平展, 直徑3~6cm, 蓋面濕時粘, 干時有光澤, 初呈暗紅褐色, 后變為褐 色或淺黃褐色, 邊緣淡褐色, 有淺皺紋; 菌肉白 色; 菌褶直生, 密集, 幅寬, 初時色淡, 後期著生 一 子 , 呈 銹 褐 色 , 菌 冰 長3~10cm, 粗0.3~1.2cm, 中實, 纖維質、脆、嫩, 表面有纖維狀條紋。菌環 膜質, 生於菌柄上部, 白色, 上面具細條紋, 往往 落滿的包子呈褐色。孢子平滑, 橢圓形, 淺褐色, 孢子印深褐色。
楊樹菇
楊樹菇

化學成分


多糖和蛋白多糖

多糖類化合物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楊樹菇也可產生活性多糖。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楊樹菇含有豐富的多糖,其子實體多糖含量為4.73g/100g乾重,深層發酵菌絲體胞內多塘含量3.0/100g 千重,發酵濾液中也含有22g/L胞外多糖。有人報道從楊樹菇子實體中提取純化出一種稱為“Cylnda" 的糖蛋白。Kiho從楊樹菇子實體中提取出2種多糖,一種為高分子質量的AG-HN1,[α ]D+24°,其基本結構為以β- (1→6) -支鏈(1→3) -β -D-葡聚糖的主鏈,另一種為低分子質量的異型多糖AG-HN2,[α ]D+26° ,其主鏈以(1→6)葡聚糖為主,並伴有半乳糖果糖、甘露糖的雜多糖, AG-HN1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 Hyocheol等人採用熱水浸提法,從鋸木屑培養基中生長的楊樹菇菌絲體提取粗多糖,其成分為蛋白多糖,分子質量為710ku,主要糖組成是葡萄糖,此外還有果糖、半乳糖。Hyun用純化的多糖做動物試驗,當投喂量為30mg/kg●d,對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為70%,證實其具有較強的抗癌活性。

遊離糖及遊離糖醇

據報道,楊樹菇子實體含遊離糖1.26g/100g鮮樣,遊離糖醇0.48g/100g鮮樣,其中以海藻糖最高,其次是甘露醇肌醇、果糖、葡萄糖和甘油,菇蓋的遊離糖醇主要為肌醇,約佔90%,菇柄中甘露糖醇占遊離糖醇的70%以上。

蛋白質和氨基酸

據王梓英報道,楊樹菇的氨基酸總量、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分別為干菇的25.56%、11.84%和28.9%,均高於平菇、香菇和草菇

有機酸

楊樹菇子實體和營養菌絲體中均含有0.6%~3.3%有機酸,Hayakawa在子實體中分析出8種主要的有機酸,以蘋果酸含量最高,其次為檸檬酸和焦谷氨酸。Yoshida在營養菌絲中測出10種有機酸,主要為蘋果酸、檸檬酸、焦谷氨酸和延胡索酸等。

脂肪和脂肪酸

有研究人員分析比較了楊樹菇深層發酵菌絲體和子實體的脂肪含量及組成,結果表明:菌絲體含粗脂肪2.51g/100g乾重,由4種脂肪酸組成,其中以油酸和亞油酸含量最高,分別佔總脂肪酸的27.3%和59.8%,其次為軟脂酸佔10.3%,硬脂酸僅佔1.9%,不飽和脂肪酸佔總量的87.1%,子實體含粗脂肪10g/100g乾重,由3種脂肪酸組成,其中軟脂酸和亞油酸含量較高,分別佔總脂肪酸的34.5%和48.9%,油酸佔16.5%,不飽和脂肪酸佔總量的65.4%。可見菌絲體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的種類均高於子實體。

礦質成分

據早川利郎報道,楊樹菇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每100g千菇礦質成分含量為4.99g其中以鉀含量最高,其次為磷與鎂,各種礦質成分為:鉀3.34g,鈉0.008g,鈣0.008g,鎂0.18g,磷1.44g,鋅0.008g以及少量的鐵、銅和錳。

香味物質

Takama用異戊烷提取楊樹菇香精,經氣相色譜-質譜法分析后,鑒別出2-甲基丁醇-2,甲苯異丙基苯,3-甲基丁醇1,I-乙基已酮,己醇-1,辛醇-3,1.辛烯醇3,苯甲醛,辛醇-1,苯乙醛,苯甲醇,苯乙醇,2-甲基肉桂醛,氧芴等15種組分。用乙醚提取的香精經氣相色譜-質譜法分析后,鑒別出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醇,甲苯,甲酸(正)西酯(暫定),3-甲基丁醇-1.醋酸,1=辛烯醇_3,苯甲醛,辛醇-1,2,3-丁乙醇,苯乙醛,苯甲醇,苯乙酸等14種組份(其中2種是暫定的)。因此,已查明了20種組份和2種暫定的組份,其中大多為醇組份。1-辛烯醇-3含量很高,是楊樹菇的主要香味物質,以上各組份共同構成了柱狀砂菇獨有的香味。

抗氧化活性物質

Lee等人於1998年從楊樹菇中分離出一種物質,稱為AG8,MTA,(5'-脫氧-5'甲基硫代腺甘),該組份可抑制脂類氧化,IC50為3.2μg/ml, MTA是首次報道分離子子子菌。Kim等人報道從柱狀田頭菇中分離到兩種新的吲哚衍生物,其化學組成分別為6-羥基-1H-吲哚-3~醛( I )和6-羥基-1H~吲哚~3-乙醯胺( II ),I和II物質均具消除自由基活性,實驗證明在大鼠肝微粒中抑制脂類氧化率IC50分別為4.1μg/ml和3.9μg/ml. 香港學者PeterC.K.Cheung等於2004年也從楊樹菇的子實體中提取純化到一種抗氧化劑,其進一步深入的研究還在進行中。

酶類物質

潘迎捷等人研究發現,楊樹菇中含有多種酶類物質。較常見的有:羧甲基纖維素酶(CMC酶)、半纖維素酶(HC酶)、濾紙纖維素酶(FP 酶)、果膠酶、澱粉酶、漆酶、酪氨酸酶、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等,這些酶分別在楊樹菇各個不同的生長時期有著較高的酶活性。

其它有效成分

甾類化合物:李惠珍網等分析了楊樹菇麥角固醇,子實體麥角固醇含量為1.27g/100g乾重,菌絲體為1.83g/100g 乾重。
甙類及匝類化合物:有人對楊樹菇深層發酵濾液進行定性分析,表明濾液中含有皂甙三萜和三萜皂甙。
羧甲基衍生物: Yoshida報道從楊樹 菇中提取獲得3種羧甲基衍生物,帶有(1-3)-a-D-葡聚糖鏈,經注射小鼠后,可使小鼠腹腔湧出液中的巨噬細胞濃度增加50%,並可有效地提高Mφ細胞還原由NBT產生的NO和細胞毒性因子的作用。
外源凝集素: Yagi等人報道從楊樹菇中提取出一種外源凝集素(Lectin),其成分是蛋白二聚體,相對分子質量為30000和1500,通過進行紅細胞凝聚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法試驗,證明此Lectin對唾液酸和乳糖有弱親和力,而對含有NeuAca2, 3GalB-結構的三糖有強親和力。
生物鹼類化合物:Koshino等人從南朝鮮的楊樹菇子實體中提取一種新的生物鹼,稱為Agrocybenine,並以核磁共振確定了其結構
抗菌活性物質14 株食藥用價值較高的食用真菌(楊樹菇、濃香乳菇、香菇、糙皮側耳、榆耳、黑芝、蛹蟲草、蟬花、冬蟲夏草、塊菌、松乳菇、羊肚菌、安絡小皮傘、蒙山蟲草)生理生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通過對楊樹菇(Agrocybeaegerita)固體培養的菌絲體及液體發酵液的抑菌試驗篩選,發現其具有強烈抑菌作用,且抑菌譜廣,可以有效抑制細菌、酵母和部分黴菌的生長;對此抗菌活性物質進行純化,研究表明此物質為對溫度、紫外線、pH值及蛋白酶較穩定,弱酸性、極性較強、能溶於水和極性強的有機溶劑的小分子物質。

栽培技術


季節安排

根據自然發生的特點選擇溫度在 20-25℃的季節安排生產,此時氣候適宜,菌絲生長快,出菇早。一般在北方地區,春季 3-4 月份製作菌袋,5-6 月份出菇;秋季 7-8 月份製作菌袋,9月份開始出菇。
楊樹菇
楊樹菇

栽培原料

栽培料營養是決定楊樹菇產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工栽培時營養料的種類與配比十分關鍵,宜選用乾燥無霉變的闊葉樹木屑、玉米心或棉籽殼等作主料,添加適量麩皮、米糠等作輔料。以下各配方中栽培料與水分質量比為 1:1.6。常用配方:1. 闊葉樹木屑 78 %,麥麩 20 %,石膏 1 %,蔗糖 1 %。2. 棉籽殼 80 %,麥麩或稻糠 18%,石膏1%,白糖 1%。3. 玉米心 75%,麥麩15%,玉米面 8%,石膏 1%,白糖 1%。

拌料

拌料時一定要均勻,對於一些吸水性較差的原料可以提前半天或幾天預濕。一些容易溶於水的輔料,應先溶於水中,再拌入料中。滅菌后,當溫度降下來時,就可以接種了。

培養料裝袋滅菌

裝袋的前 1 天,把培養料按配方拌料,拌料要求做到三均勻,即原料與輔料混合均勻,乾濕拌料均勻,酸鹼度均勻。拌好料後過一夜 , 第 2 天即可用規格為 18cm×38cm×0.5mm的一頭開口的低壓聚乙烯塑料袋裝料,裝袋時要求裝緊,料高 20cm 左右 , 裝好袋后套上環 , 用常壓灶滅菌18~20h,冷卻後接種,並用新鮮的牛皮紙或報紙封口。

接種發菌管理

滅菌后及時移到冷卻室,冷卻到0℃即可在接種箱或無菌室中接種,按無菌操作要求,適當加大接種量,每瓶菌種接 30 袋左右。將接好種的菌袋搬到清潔的培養室避光發菌 , 培養期間除保溫保濕外還要注意殺菌防蟲,適時通風換氣,調整菌筒位置,使之均衡生長。發現污染的菌袋要及時清理。
把接種后的菌袋搬入培養室 , 溫度控制在 15~28℃ , 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 65% 左右,發菌階段以稍有散射光為宜,並適當通風換氣。約經 30d左右的培養 , 菌絲可長滿袋。

搔菌與催菇處理

將袋口拉直,挖去老菌種塊,並沿料表面輕輕扒去一層菌皮,以刺激菇蕾產生。搔菌要適時,過早易感染雜菌,過晚則起不到刺激提早出菇的作用。搔菌完畢后將菌袋立於床架上,袋口蓋報紙或無紡布,噴水保濕。在進入原基形成與分化階段,要進行催菇處理。此時給予散射光,增加通風,提高空氣相對濕度達到 80%,並降低溫度,人為拉大溫差等進行催菇。在袋口蓋上報紙或無紡布,噴水保濕,促使子實體發生。有的採用在袋或瓶中菌絲表面澆上一層水,浸 6~10h 后將水倒掉的辦法,在 18~20℃下培養7d 左右可以現蕾。

出菇管理

將長滿菌絲的苗袋移到出菇場。可選室內菇房或室外搭陰棚,場所要認真滅菌殺蟲。將菌袋打開袋口緊密地排於地上或架子上,拉直袋口薄膜,蓋上報紙,大批量生產可蓋上塑料膜,噴水保濕,空氣濕度應達到 90 %,溫度控制在 20℃左右,可早中晚各通風1 次,每次 1h。有的地方採取在菌袋上直接覆土的辦法,將泥炭土或坡土經曬乾、殺菌處理后覆在培養料上,厚 1~2cm,土面平整,10d 后往土上噴出菇水,每天噴 2 次,連噴 3d 后停止噴水,3~5d 可現菇蕾,此後只需往地上灑些水保持濕度即可。用此法產出的菇質量好、產量高。

採收

楊樹菇不同成熟度的菇品質、口感差異很大,以菇體菌膜未破時為適宜採收期,標準為菇蓋顏色暗紅、肉質肥厚、大小均勻,菌柄粗壯近白色、長短整齊一致。採收時注意一手按住料面,一手輕輕起下子實體,不要將培養料大塊帶下。採收結束后及時清理料面,去除殘留菇根及死菇、爛菇,待菌絲恢復生長後進行二潮出菇管理。

加工與銷售


(1)鮮銷 楊樹菇一般以鮮銷為主,對採摘的楊樹菇及時進行分級。優質菇要求菌蓋暗紅色、肥厚、大小一致,未開傘;菌柄粗壯,近白色,長短整齊。開傘后菌褶變褐色、菌柄細長、扭曲的為次級品。
剪去帶培養料的菇根,按鮮菇重100~500克,用保鮮袋包裝即可上市。數量較多的,可先分級,特優質菇(菇蓋半球形,大小一致,色鮮艷,柄粗壯,近白色,長短整齊)裝塑料小托盤覆保鮮膜包裝,每盒凈重100克,冷藏運往大、中城市供賓館或上超市。若不能及時處理,可置冷庫、冰箱(櫃)中低溫保藏4~5天。如果生產量大,可進行脫水加工成干品,干品香味濃郁,泡水膨脹后清脆如鮮,商品價值更高。
楊樹菇是較難保鮮和運輸的食用菌之一。採收應儘快銷售去出,超過48小時,質量顯著下降,最常用的保鮮方法是將採下的菇放入15~20℃的空調房風乾至八成干,然後用塑料袋或泡沫箱包裝,在袋口或箱口用4~6層吸水性較好的衛生紙蓋好,密封冷藏,溫度為5~10℃,運輸過程中,菇體應適當壓緊,使菇體不會在包裝容器內振動,避免因振動而損傷,縮短保鮮時間。如處理得當可保鮮5天左右。如果採取速凍保鮮,在包裝后抽真空密封。先預冷至0~5℃,然後將溫度降到-39℃以下。速凍后將其冷藏於-18℃以下,保鮮期可達一年以上。
(2)干制 楊樹菇干品風味亦好,楊樹菇的加工以干製為主。烘乾的楊樹菇品質好,且可較大規模生產,烘乾的菇體含水量較低,較耐貯存。烘烤時,先將烘乾室預先加熱到40℃左右,排除內部濕氣。然後將新鮮菇體送入烘烤室內,開始1~2小時室溫保持30℃左右,隨後將溫度調到45~50℃,5小時左右後再調到60℃左右,繼續烘3小時左右即可。烘乾過程中,要注意烘烤室內的通風換氣以保證烘烤的質量。烘乾后菇體含水量在10%以下。冷卻后,用塑料袋密封保存。楊樹菇干品吸濕性強易返潮,所以貯藏時要注意密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