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
柳家
柳家鄉,隸屬於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地處北鎮市東南部,東鄰鞍山市台安縣,南鄰盤錦市盤山縣,北與黑山縣接壤,行政區域面積60.24平方千米。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柳家鄉境域屬北鎮縣夏家崗子屯事務所;1983年,柳家公社改柳家鄉。截至2018年末,柳家鄉戶籍人口為11455人。截至2020年6月,柳家鄉轄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柳東村。
2011年,柳家鄉財政總收入1010.1萬元。2018年,柳家鄉有工業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
柳家鄉位於賀州市西北部,距縣城11公里。全鄉總面積109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9個村委46個自然村,人口1.7萬人,其中70%以上為龜石水庫庫區搬遷移民,是全縣庫區移民最多的鄉,境內少數民族以瑤族為主,佔全鄉總人口7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全鄉耕地面積10683畝,其中水田6814畝。境內鐵礦、稀土礦儲藏量大,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8.6%,是全縣木材、松脂重要產地之一。
柳家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年均氣溫為19℃,年極端最高溫度38.5℃,極端最低溫度-3℃,全年≥10℃的活動積溫為6072℃,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為1700毫米,年相對濕度75%。境內土地寬廣肥沃。
近年來,柳家鄉按照“11233”的發展思路,即發揮一個優勢(富鍾三級油路通道優勢),實現一個目標(年內財政收入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80元;任期內財政收入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依託兩個載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建設),打造三大特色基地(萬畝優質水果生產基地、萬畝優質藥材生產基地、萬畝速豐林生產基地),培育三大支柱(礦產資源開發產業、鄉鎮工業產業、小水電開發產業)的發展思路,狠抓特色經濟的發展。
農曆七月二十八是富川民俗“送劉娘”的日子。
在富川江畔依山傍水居住著一個勤老善良。熱情好客的人群-----“梧州人”。歷史中他們按姓和村寨定居。在長期的社會勞動中“梧州人”和其他群種人民一起共同開墾富川這片肥沃的土地,這個群種和當地的平地瑤人群山瑤人群名家人群一起告別艱苦的歷史!融會成一個大家庭--富川瑤族!但是,人們現在還保留著一些“梧州人”的風俗習慣。“梧州人”的民俗隨著歲月的長河從古到今在緊跟著時代的前進的步伐!
聽“梧州人”的老一輩說,古人把劉娘作為開創富川這片熱土的先人。流傳有一個故事:古時候,劉娘是個會騰雲駕霧的先人。她看中了富川這塊寶地,騰雲來到這裡定居在此!另一位叫白龍的先人騎著白龍馬也來到富川,也想在這塊寶地定居,和劉娘發生激戰後,白龍馬化作白龍鑽出一地洞,洞里湧出狂洪,淹向劉娘。白龍先人還揮動神馬鞭把西嶺山石象趕羊一樣驅到古城南峽口嶺攔住狂洪。眼看富川就要變成汪洋!劉娘取下頭上的神簪化作神劍把西嶺余脈峽口嶺劈開兩半!洪水變成富江乖順地從峽口穿過!劉娘就這樣憑智慧和勇氣戰服了白龍!後來倆先人戰合,從此各同居富川和諧相處!救了洪水中生靈的劉娘也就成了“梧州人”;後人尊敬的劉娘!後人為了紀念她,為其在古城邊西嶺下建了劉娘廟!各村各寨建有分廟。每當廟會期,人們就到劉娘廟祭拜,抬她的神位出遊,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各村各寨定下日期輪流把她的神位從總廟抬到本村寨的分廟裡祭拜!同時人們也祭拜白龍神位,希望兩位先人和諧共處,使世間風調雨順!每當就成了各寨趕廟會慣時節的習慣!
社會在進步,現在,生活在富川江畔的“梧州人”不斷提高生活水平,在辛勤勞動中更加渴望和諧的社會,風調雨順的日子!有的村寨按老一輩的風俗在廟期舉行懷念劉娘的活動!祝願鄉里鄉親在懷念活動中取風俗其精華,去舊時代之糟粕!不忘教育後輩發揚先輩艱苦創業.,除惡揚善,和諧共處的精神!
旅遊資源在賀江幾百里的上游,有一片浩瀚無邊、水天一色的湖,那就是碧溪湖。這是一顆鑲嵌在賀江大地上的綠色珍珠,碧溪湖也叫龜石水庫,它彙集了成千上百條瑤鄉深山裡的小溪水,水色澄碧;富川的風特別大,一年四季湖水大浪拍岸,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內陸湖,故又稱碧溪海子。由於歷史悠久,故有人類文化的“活化石”之說。
柳家
柳家
在瑤鄉碧溪湖畔長大,居住久了,我難免會產生一種別樣的感情。在四季交替的日子裡,我喜歡閱讀碧溪湖,細細地閱其歷史,靜靜地讀其今天;讀其深刻的文化內涵,閱其秀麗的風景……
柳家
歷史一頁頁翻過。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開鑿的瀟賀古道,途經湖南道縣與富川古城,入碧溪湖古城碼頭。瀟賀古道陸路在富川境內延伸,瀟賀古道文化的號角在我的心裡輕輕吹響,我在瑤鄉的古道上已走了25個春秋,卻怎麼也沒有走完這一段久遠的路程。遙想兩千多年前開闢的古道,我怎麼能夠在年青驛動的歲月里閱讀完那一段悠久的歷史呢?我想我會一直走下去的,走進古道的文化里。
古城碼頭在何處?我尋覓的腳步不停止。“在幾十米深的碧溪湖底!”老一輩的人說。兩千多年前,秦始皇50萬大軍的兵馬糧草,登船下番禺的古城碼頭,確切地說在什麼地方,誰也說不清楚了,這海的水寬闊無邊,深不見底,再說古城碼頭沉落水底也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我仔細閱讀,可我的目光里盛不下你太沉的文化呀。
古城地處賀江第一個大峽谷龜石峽谷的入口處,富川境內所有的溪流都集中在古城匯入水庫形成一個大湖,古城也是湘桂交界處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更是賀江上游繁華的一個經濟發展中心。1958年,龜石水利工程動工;1961年,水庫蓄水,古城搬遷,繁華的古城從此成為遺址沉入了水底;文化歷史沉進了我的心事里。
碧溪湖呵,你這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活化石”,讓人閱之不盡,讀之不完;你讓瑤鄉人民陶醉在你的秀麗景色里,沉入到你厚重的文化里,生生不息;你碧綠的水源,是賀州人民生命之源泉。
▲瑤族聖物——千家峒12節牛角中的1節
全世界瑤人苦苦尋找,700年前瑤民逃離千家峒時分的12節牛角、至今唯一發現的1節在富川的平寨村。
這是在全世界瑤人中流傳了700多年的一個凄美的故事。
在富川瑤族自治縣柳家鄉平寨村,鄧姓人至今仍保存著700年前逃離千家峒時帶走的12節牛角中的一節。這一節牛角,經專家鑒定,是瑤族聖物12節牛角中的第三節。也是目前在全世界瑤人中找到唯一的一節牛角。
元朝大德八年(1304),官兵殺進千家峒,瑤民吹響牛角,拿起弓箭、砍刀、獵槍迎戰官兵,激戰數月,終因寡不敵眾,最後只剩下盤、奉、包、沈、唐、黃、李、廖、任、鄧、趙、周12姓瑤人被迫逃離了千家峒。
這12姓瑤人為了“長鼓銅嶺歌不斷,子子孫孫得回源”,他們將發號的牛角鋸成12節,每姓人拿一節,相約500年後:“香爐牛角合得攏,來日子孫又殺回”。然後,12姓瑤人“牛角鋸成12節,每姓一節各自飛。妻兒男女淚淋淋,回頭望見雲蓋嶺,指手分離無奈何?”
鄧姓人到富川最先的落籍地是位於龜石大峽谷的大山裡,1959年,國家建設龜石水庫,平寨村從庫區搬遷到現在的居住地。
平寨村鄧姓人怎樣將這一節牛角保存了700多年,說起來故事就很長很長了。最後是一位叫鄧瑞清的神長在妻離子散中冒死將這一節牛角保存了下來。
1989年,在湖南省郴州市召開的國際瑤學研討會上,武漢大學宮哲兵教授首次向世人介紹了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柳家鄉平寨村鄧姓人從千家峒帶走並保存下來的這一節牛角,在學術會上引起了轟動。
平寨村鄧姓人保存的這一節牛角,700年前是一件約會的信物,在歷史的發展中,它變成了瑤族人民盼望嚮往美好生活的一種信吻,在經歷了無數次漂洋過海和戰亂之後,12節牛角永遠也無法吻合了,目前發現僅存的這一節牛角,成為了全世界瑤族人民心目中的聖物,這一震世發現,成為了瑤族歷史上的千古絕唱!
喝的:純米酒、薑糖酒、油茶......
柳家人有掛臘肉的習俗。每年一到臘月,天氣乾冷,就是到了掛臘肉的好時節了!
目前,全鄉水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8500多畝,已建成富柳公路沿線萬畝優質水果帶基地、長溪江速生豐產林基地、龍岩、石壩瘦肉型養殖示範基地等特色農業基地;發展了柳家酒精廠、柳家鄉松香廠、成毅(香港)臍橙果場、鳳嶺瘦肉型豬大型養殖場等一批農業企業;引進富懿礦業公司、上游電站、大灣鐵礦水電開發等知名企業投資資源開發,實現了由粗放型經濟向增加附加值型經濟的轉變。全鄉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2007年全鄉完成財政收入250.01萬元,首次突破250萬元大關,創歷史新高,超額完成年度任務5個百分點,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501 元,同比增長11.9%。2005年獲賀州市“招商引資十佳鄉鎮”榮譽稱號,2006年賀州市“十佳鄉鎮”進步獎,2007年獲縣鄉鎮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先進鄉鎮二等獎、縣計劃生育目標管理進步獎、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平安建設先進鄉鎮二等獎,全鄉經濟社會實現快速健康發展。
該鄉針對庫區移民大鄉的實際,走以發展促穩定之路,突出抓好生態文明示範村建設,大力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大中屯村、新石新村、洋新村等一批生態文明示範村。移民村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保持了庫區移民的社會穩定。該鄉還大力抓好計生、文教、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也連續多年獲獎。